山東省青州榮軍醫院 (262500)
關鍵詞 失眠癥 電針治療 頭部奇穴
自1999年以來,我們采用電針以頭部奇穴針刺治療不寐30例,收到滿意的效果,現將治療方法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齡30~65歲;病程最短者2個月,最長者5年。30例患者均有失眠、多夢、頭痛、納差、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均接受過中西醫治療。
2 治療方法
2.1 取穴:四神聰、印堂、神門(雙)、內關(雙)、中脘、足三里(雙)、豐隆(雙)、三陰交(雙)、太沖(雙)。
2.2 操作:囑患者平臥,穴位局部常規消毒,用28號1.5寸毫針刺入四神聰穴,進針后沿皮平刺,四穴透向百會,印堂向鼻尖平刺,得氣后,前神聰與印堂加電針。余穴常規針刺,用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分鐘,6次為1個療程,休息1天,繼續下1個療程。
3 療效標準及結果
3.1 療效標準:痊愈為停服安眠藥能安然入睡,伴隨的癥狀消失,隨訪1年未復發者。有效為停服安眠藥,能入睡4~5小時以上,伴隨癥狀好轉。無效為與治療前無明顯改善者。
3.2 治療結果:30例中,23例治愈,5例有效,2例無效,有效率為93.3%。
4 典型病例
韓某某,女,35歲,于1999年3月21日就診。主訴:失眠3年,患者每晚難于入寐,有時甚至徹夜不眠。腦電圖檢查正常,每晚僅靠口服大量安定來維持睡眠。檢查:表情淡漠,精神萎靡,無其他陽性體征。舌淡、苔白薄,脈細緩。脈證合參,證屬思慮傷脾、氣血不足、心脾兩虛、神失所養。治以調理心脾、補腦安神。按照以上腧穴治療,針刺后約15分鐘,患者在治療床睡著了。當天夜間睡了2~3小時經12次治療,患者癥狀基本消失,每晚不需服安眠藥,能睡6小時以上。
5 體會
失眠一證屬祖國醫學\"不寐\"的范疇,多由氣血、臟腑失于調和、陰陽逆亂而發病。其病因病機與心脾肝腎及陰血不足有關,四神聰、印堂為經外奇穴,四神聰在百會穴周圍,此處為手足三陽與督脈交會處,兩穴施術可有強鎮靜寧神之功效;內關為心包經絡穴,心包為心之外竅,神明出入之所,故針內關以寧心;神門為心經原穴,調整腑腑經氣,平衡陰陽;中脘為胃之募穴,腑之會穴,有調升降和胃氣、化濕、祛痰之作用;足三里為足陽明經下合穴;能培補脾胃,使氣血化源充足,以養心;豐隆為胃經絡穴,有和胃氣、清神態、安心神之效,三陰交為足三陰經脈之會穴,有健脾養肝強腎清心醒腦、養血安神之功效。遠取太沖,平肝潛陽。
以上諸穴相配,可協調陰陽,調理臟腑,疏通氣血之效。本方法簡便,療程短,見效快,無副作用,便于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