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玉琳
小明今年二年級,性格內向,膽小文靜,喜歡一個人在家看書、看電視,學習成績優良,是個乖孩子。但是,近半年來,媽媽發現小明常常眨眼、聳肩,看電視時不時發出“哼哼”聲,家人看了很奇怪。媽媽帶他到附近醫院五官科檢查,沒有發現異常。媽媽還買了潤喉糖給他吃,都無濟于事。后來癥狀越來越重,發作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叫聲也越來越響,但是如果家里來陌生人,癥狀會有所減輕,甚至也能控制。小明媽媽有些納悶,兒子到底患的是什么病?經朋友介紹,小明媽媽帶兒子來找我。我詳細詢問了病史及平時的生活習慣,給小明做“腦電圖”、“抗O”及“血沉”檢查,檢查結果:一切正常,排除了癲癇及風濕性舞蹈病的可能。根據臨床表現及檢查結果,我診斷為:抽動-穢語綜合征。參照小明的舌苔脈象,給予中藥加減內服,每日一劑;選用耳穴貼壓,每周一次。并叮囑小明媽媽平時多讓孩子外出活動,多和小朋友交流,少看電視,以改變小明的內向性格和緊張情緒。這樣綜合治療了3個月,癥狀基本緩解,小明也變得開朗了,再繼續服3個月的調理藥,以鞏固治療結果。
那么,什么叫“抽動-穢語綜合征”呢?它是以面部、四肢、軀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動伴咽喉部異常發音及猥穢語言為特征的綜合癥候群,好發于兒童,特別是學齡兒童比較多見,近年來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疾病初起時家長常常以為是孩子的壞習慣而未引起重視,以致癥狀加重,從而影響孩子的學習。本病的病因尚無確證,可能與圍產期因素如孕母高熱、難產、窒息,感染因素如呼吸道感染,精神因素如驚嚇、憂傷、看驚險電視、長時間玩電腦游戲,家庭因素如父母感情不和、經常吵架、離異、訓斥打罵孩子等有關,諸多因素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紊亂。西醫治療只是控制癥狀。神經阻滯劑能較好地阻滯多巴胺受體,從而控制抽搐癥狀。常用的藥物是氟哌啶醇、泰必利,但是使用這些藥物后副作用較明顯,如嗜睡、流涎、呆滯、舌根發硬、呼吸困難等。中醫認為,抽動-穢語綜合征的外因是風、火、痰、濕侵襲,內因為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以肝失調最為明顯。本癥患兒多有性情固執、急躁易怒的特點,而且激動、憤怒、悲哀等性情變化,常是發病或加重病情的誘因。
中醫認為肝主情志,一些與情緒有關的疾病多責之于肝,所以本癥與肝關系最為密切。根據中醫臨床辨證,一般分肝風內動、痰火擾神、陰虛風動、肝郁氣滯四型。肝風內動型常用天麻、葛藤、磁石、僵蠶、赤白芍、蟬衣、丹參、川芎等。痰火擾神型常用陳皮、半夏、葛藤、天竺黃、膽星、菖蒲、丹參、川芎等。陰虛風動型常用炙龜板、玄參、生地、麥冬、葛藤、僵蠶、蟬衣、丹參、川芎等。肝郁氣滯型常用柴胡、郁金、酸棗仁、遠志、五味子、僵蠶、赤白芍、丹參、川芎等。配合耳穴心、肝、神門、腦、脾、腎等貼壓法綜合治療,以減輕患兒癥狀。在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一定的心理療法,非常重要。本癥為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所致,應給患兒創造一個安靜、和諧的環境,大聲訓斥,只會加重孩子的精神負擔。當確證孩子得了此病后,家長要冷靜,特別是不要在患兒面前講此病難治之類的話,以避免增加患兒的心理負擔及緊張情緒,使病情加重或反復。另外,激烈的動畫片及電影,緊張的驚險小說等均對患兒不利,家長要盡量避免此類因素對患兒的影響。飲食宜清淡,少吃油煎油炸食物及肥甘厚味,忌喝可樂及咖啡類飲料,多參加集體活動,合理地飲食,勞逸結合,能促進本病的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