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龍
一場旨在向納稅人普及稅法知識的大規?;顒蛹磳⒃谌珖鞯卣归_,而“稅務代理”行業對這場活動的態度卻非常耐人尋味。
國家稅務總局:
稅法普及要加強
入世在即,稅收政策的每一點變化,都關系到千百萬普通人的切身利益,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程法光于2001年10月25日在北京宣布了“網送稅法”活動的開始:即在未來三個月期間,國家稅務總局將以“陽光稅法,陽光稅務”為口號,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場通過互聯網和手機短信息宣傳稅法的活動。
“稅務機關中仍存在著極少數稅務人員在陽光背面執法,采用壓法、藏法、拖法等方式謀取不正當利益。”在解釋“陽光”兩字用意的時候,程法光特別強調,稅務法規向社會公布的渠道不通暢,給稅收征繳過程中的不正當行為提供了機會?!巴ㄟ^互聯網和各種先進的通信技術手段,在納稅人和稅務機關之間搭建起一個信息實時更新的交流平臺,有助于徹底根除稅務機關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的土壤。”程法光說。
事實上,如何有效及時地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把復雜的稅收法規及時有效地普及到納稅人中間,準確高效地完成稅收,是世界各國稅務機關在稅務征管過程中面臨的同樣問題。在美國,稅務機關進行稅法宣傳、教育、輔導、咨詢等為納稅人服務的工作,起源于“二戰”末期。但在那時,只有自愿到稅務局尋求幫助或者索要資料的人,才會得到幫助。這個過程當中,有些地區逐漸出現了稅務機關通過媒體進行稅法宣傳的現象,在其后幾十年里,美國的稅務當局完善了為納稅人服務的內容,擴大宣傳稅法的范圍,明確了稅務局向公眾免費提供稅務幫助的責任。我國去年修訂通過的《稅收征管法》也明確規定,“稅務機關應當廣泛宣傳稅收法律、法規,普及納稅知識,無償地為納稅人提供納稅咨詢服務?!?/p>
雖有法律規定,但由于《稅收征管法》并未明確規定哪些“納稅咨詢”服務屬于稅務機關“無償”提供的范圍,因此,還是有稅務機關通過各種手段把納稅咨詢服務變成了有償的行為,通過“出賣稅法”獲取利益。而以各種名義“掛靠”在各地稅務機關門下的“稅務師事務所”則更是多如牛毛。
稅務師事務所:
我們不靠出賣稅法掙錢
中瑞華恒信會計師事務所負責稅務咨詢業務的孫大寧承認,他們1997年開通中國稅收咨詢網以來,就提出了收費計劃,但是“收費下載稅收法規,并不是一項獨立的業務,而是包含在為客戶提供的‘稅務審計咨詢服務之中。我們跟國家稅務總局的關系密切,能夠比別人更快地獲得最新的稅收法規?!睂O大寧說。
在中瑞華恒信主辦的中國稅收咨詢網的主頁(www.chinesetax.com.cn)上,有關“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金稅工程發現的涉嫌違規增值專用發票處理辦法的通知”一類的文件,需要注冊成為會員,并交納每年800元的會費才能夠看到;而在“網送稅法”指定的官方網站——中國稅務信息網(www.chinesetax.net)上,相同名字的通知根本找不到??磥?,中瑞華恒信提供的服務的確“物有所值”。對此,國家稅務總局“網送稅法”辦公室主任戴海平解釋說,我國稅法的變化頻率和幅度都相當大,平均每年有25%的稅法會被更新掉,把所有按規定必須公開的稅務法規放到網上還需要一個過程。而中瑞華恒信的孫大寧也一再聲稱,他們對“網送稅法”的精神非常支持,“網上收費閱讀稅法,不利于稅法宣傳,早就要撤消,只是一直沒有來得及”。他們開設封閉性網站不是為了用網站賺錢,只是起一個對外宣傳的窗口和會計師事務所內部學習稅收法規的作用?!白鳛槲覀兊淖杂脩簦€會享受到其他的增值服務,并不是看幾份通知就要每年交800塊錢。”孫大寧強調雖然中瑞華恒信是營利性單位,但自己“對國家政策,還是相當覺悟的”。
稅務咨詢代理,
何去何從
據國家注冊稅務師管理中心的統計,目前我國有注冊稅務師1萬多名,登記營業的稅務師事務所2000多家,規模普遍不大,一般注冊資本在20~30萬元左右。主要業務是向企業和個人提供稅收咨詢和稅務代辦服務。1996年以前,這些服務由各級稅務機關抽出一位領導,組織一套班子專門負責,隨著形勢的發展和國家機關精簡機構的要求,這些機構便逐漸從機關中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經營、獨立核算的企業實體。具體從事稅務代理的專業人士要么以前就是稅務局的工作人員、要么與稅務局有著良好的人脈關系。在這種亦官亦商的身份下,中國的稅務咨詢行業無可避免地走進了一個奇怪的兩難境地:每一家稅務師事務所都在呼吁凈化市場環境,規范經營,同時又都希望自己受到當地稅務機關的“特殊照顧”。
“對于各個稅務師事務所來說,重要的不在于爭奪客戶,而在于爭奪稅務局。因為國內的客戶都明白,對稅法研究的再透,也比不上你在稅務局有人來的實在。”北京金瑞君安稅務師事務所的劉偉說。劉偉的網站上雖然也有收費閱讀“稅務法規”的內容,他倒是坦承不怕來查,因為“陽光稅法”只說要通過指定的互聯網站發布最新的稅法信息,并沒有提到對收費的網站采取任何強制的干預手段,如果中國稅務信息網能夠免費提供最權威的稅法信息,自然沒有人再去看收費的網站了?!斑@是個自然淘汰的過程,并不涉及對誰的封殺。”網送稅法辦公室主任戴海平也承認大眾媒體對“網站出賣稅法信息堅決封殺”的報道有失偏頗。
實際上,在劉偉等人看來,“網送稅法”最重要的意義不在于讓他們賣不成稅法,斷了財路,而是對稅務師事務所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納稅人對稅法了解的越多,對稅務服務的檔次要求也會相應地提高。而目前我國稅務咨詢行業的從業者水平能否適應這種要求,還得打個問號。WTO在即,律師和稅務服務業的大門遲早要開放,那時,我們除了“人脈關系”,還有哪些真正拿的出手的本領呢?但愿國有大中型企業海外上市一定要外資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的尷尬不會在稅務咨詢代理行業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