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幾乎誰都有過疏忽,只是這種疏忽一時不會出大麻煩。但在戰爭時期,疏忽卻常常是一種特殊的催化劑,它可以使事物向反面發展。
冷戰時期,有個名叫威爾遜的英格蘭人,他竊取了一份導彈潛艇船舷滅聲膠片的重要技術秘密,想高價賣給蘇聯人發財。打電話聯系時,他心里想的是撥蘇聯大使館的電話,但實際按的號碼卻是英國反間諜機關M15的電話,后果不難想像,他自投羅網了。
德國分裂時期,美國在西德建有一座導彈軍火庫。這座軍火庫十分龐大,由美國軍隊守衛。在軍火庫內,負責管理和導彈維修的軍官們工作紀律松弛,辦事不嚴格執行規定,常常把一些隨導彈入庫的資料隨手扔進垃圾箱。在他們看來,這算不了什么,那些資料沒用了。然而,他們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你沒用,不等于別人也沒用。軍火庫負責清理垃圾的是個容貌丑陋的老頭兒,名叫阿漢姆·施奈德爾。別小看這個貌不驚人,地位低下的老頭子,他恰恰是東德國家安全部收買安插在軍火庫的情報員。他也用不著冒風險去竊取機密情報,從垃圾箱里\"撿\"就足夠了,即省事,又不引人注目。他在軍火庫當了12年清潔工。在12年的時間里,他從垃圾箱為東德\"撿\"去了許多價值連城的情報,例如北約國家武器彈藥庫存清單、美國各種導彈的規格和使用方法、\"鷹\"式導彈的說明書和維護須知、軍火庫美國部署情況等等。他被東德國家安全部授予\"奇勛\"勛章。其實,真正能獲得這枚勛章的應當是軍火庫里那些辦事隨便、粗心大意的軍官們,因為是他們給丑老頭提供了寶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