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美國名將麥克阿瑟那樣出身于顯赫家庭,不像英國元帥蒙哥馬利那樣畢業于皇家軍事學院。楊得志上將走的是一條鐵匠、礦工、長工、士兵、總長的道路,是從槍林彈雨中逐步走向輝煌。這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的特殊經歷。
1910年1月,楊得志出生在湖南省醴陵縣南陽的一個赤貧家庭。鐵匠、放牛娃、礦工、長工,這就是楊得志18歲前的人生經歷。1928年1月,楊得志在哥哥楊海堂的帶領下參加了紅軍,從此走上了由士兵到總長的道路。
楊得志入伍的部隊是朱德、陳毅領導湖南起義的紅7師,僅有幾百人和少量的武器。楊得志到特務連3排7班報到后,班長從稻草鋪底下摸出一個梭標頭,對他說:\"去找根木棍砍砍,把它裝好。\"楊得志一看那長滿鐵銹、都快磨平的梭標頭,轉身就走。
\"楊得志同志!\"班長火了:\"我再說一遍,去找根木棍砍砍,把它裝好!\"楊得志仍無動于衷。突然,班長大聲喊道:\"全班持槍集合!\"
楊得志一看,楞住了,全班人包括班長在內,手中的武器全是梭標和大刀。班長瞥了他一眼說:\"想要‘漢陽造‘?好呀!打仗時候自已奪去!\"楊得志無話可說,扛起梭標隨紅7軍上了井崗山。
入伍不久就趕上了戰斗。這是一次阻擊戰,也是楊得志第一次參加戰斗。戰前,他向班長表示要用梭標繳獲兩支\"漢陽造\",送給班長一支,班長笑著點點頭。戰斗打響后,楊得志手持梭標沖入敵陣,一個敵兵被楊得志拼命的虎勁嚇破了膽,拿著槍拔腿就跑,楊得志緊追不舍,最后敵人跑不動了,舉槍投降。楊得志喜出望外,以為得了一支\"漢陽造\",仔細一看是支雜牌槍。他遺憾地去找班長,卻發現班長腹部中彈,生命垂危。班長見到他,艱難地指指身旁的一支\"漢陽造\",就閉上了眼睛。
楊得志從此扛起了班長用生命換來的\"漢陽造\",踏上了新的征程。
\"從戰爭中學習\",是楊得志成為名將的法寶。1931年楊得志擔任紅11師特務連長,一天師長曾士峨指著一堆繳獲的82迫擊炮零件對他說:\"我們要把你們連改成炮兵連,你有什么意見?\"楊得志雖然對炮兵一竅不通,但他相信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用功。他爽快地答應下來。
當時全連干部戰士沒有一個懂炮兵業務的,但俘虜中有一個姓張的炮兵連長剛分到二排當戰士,楊得志不計前嫌,以能者為師。從測量、計算、角度、火炮構造、原理,一點一點學起,終于成為合格的炮兵指揮員。
第三次反\"圍剿\",紅軍在黃陂包圍了蔣介石的嫡系第8師,炮兵連奉命參加戰斗。這是楊得志第一次用炮,第一次組織步炮協同作戰。
那天是陰雨天,能見度差,但藝高人膽大,上級下達命令后楊得志果斷地命令開炮,一發發炮彈呼嘯著沖破雨霧,準確地落在敵人陣地上,步兵乘著硝煙沖上了敵陣,很快全殲了敵人。楊得志正是這樣,不懂就學,不會就問,一步步地掌握了戰爭藝術。
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楊得志在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飛躍。將軍曾這樣談起他對共產黨的認識:\"共產黨是好人,是我對黨的最初印象,待到自已加入了紅軍,上了井崗山,才慢慢知道,當一個共產黨員是很不容易的。
參加紅軍前,我們鄰村有兩個人被國民黨抓去了。臨到砍頭的時候這兩個人硬是不彎腰、不下跪,直挺挺地站著,后來得知,他倆是共產黨員。
井崗山的生活極其艱苦,有的同志卻把衣物、食品讓給別人。對這樣的同志,人們總是以肯定的語調說:‘他是共產黨員!‘
打土豪時,得來的東面,有人裝進自己的腰包,人們議論,貪財的,不是共產黨員;無私的,才是共產黨員!
井崗山時期戰斗很頻繁。看到那些沖鋒在前,撤退在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掩護他人的同志,大家都認為他一定是共產黨員。\"
1928年10月的一天,楊得志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建黨60周年時,將軍在一篇《信念的力量》的短文中寫道:\"紅軍是靠黨的領導,靠共產主義信念,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楊得志也正是靠這個信念,赴湯蹈火出生入死。熟悉楊得志的人說:\"將軍是在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一級一級打上來的。\"這句話高度濃縮了楊得志的成長過程。
將軍一生都在戰火中奔跑,在彈雨中穿行。征程上灑滿了血,有親人的血、有同鄉的血、有戰友的血、也有將軍自己的血。
說起這些帶血的往事,將軍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深情地回憶起那些對他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流血者:\"和我一起投奔紅軍的25人,在井崗山時期就剩下我一人了。我時常想到顏有光和老梁同志,是他們把我介紹到黨內來的,但我卻說不清他們犧牲的具體時間和地點。我想到井崗山時代我的老班長,一位領我第一次打土豪,一個為我奪取第一支‘漢陽造‘,他們自己卻壯烈犧牲了。我也想到了犧牲在‘八月失敗‘中的哥哥楊海堂,教我打炮的張教員,死在我懷里的老金團長,并肩作戰的紅一團政委黎林同志......井崗山,贛南閩西,長征路上......多少優秀的同志離開了我們啊!他們如果活到今天,有的將是出色的黨的工作者,有的將是難得的軍事指揮員。\"正是這些先行的流血者,激勵著楊得志成長、奮斗、前仆后繼。
透過將軍留下的血跡,我們看到的是他為人民百戰沙場的功績:紅軍時期,他任戰士、班長、排長、連長、團長、師長,苦攻長沙、血戰\"5次圍剿\",四渡赤水、巧涉金沙、突破烏江、強渡大渡河、鏖戰直羅鎮,浴血沖殺,榮獲紅星獎章。
抗戰時期,他任團長、旅長、縱隊司令員,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大戰平型關、冀魯豫反\"掃蕩\"、魯東南戰役,惡仗、硬仗,仗仗戰功卓著。
解放戰爭時期,他任縱隊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兵團司令員:上黨戰役、平漢戰役、清風店戰役,攻克石家莊、新保安、奪取蘭洲,進軍寧夏,南征北戰,功勛累累。
抗美援朝時期,他任兵團司令員、志愿軍副司令、司令員,\"5次戰役\"、上甘嶺戰役、夏季反擊戰役,他參與指揮,貢獻卓越,獲朝鮮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一枚、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二枚。
從朝鮮歸國后,首批授銜他獲上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歷任濟南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員、昆明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總參謀長......
60余年,楊得志從人民革命戰爭中,完成了從鐵匠到總長的輝煌歷程,成為弛騁沙場的名將,中外聞名的軍事家。
\"一代風流百代驕,人民革命出英豪\"。為共產主義奮斗一生的將星殞落了,但他的光芒卻永遠閃耀在后人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