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聰明采購第1招:停、聽、看
在出門購物時,先別急,停下來仔細想一想要買什么、客人們愛吃什么,看一看冰箱里還有什么東西?逐一過濾一下列出的采購清單,再出門采買。可以分成食物和非食物兩個表,這樣看起來既方便又不會有遺漏。
聰明采購第2招:別貪小便宜
買得便宜不如買得精致,千萬別被折扣廣告的花招給弄傻了眼,買了一大堆便宜卻不是特別需要或是品質不好的東西,最后得不償失。如果你的定性不夠,購物時最好勇往直前,按照列好的清單,購物時不猶豫,不被其它東西所吸引,充分掌握眼明手快的原則,拿完所要買的東西快快去結帳。
聰明采購第3招:別囤積食物
生鮮食物最好當天食用,別把家里當超市,否則冰箱永遠不夠用。肉類買回家最好分裝成適量的小包裝,放進冷凍室貯藏。蔬菜與水果最好買當季的。這樣才會又新鮮又漂亮,而且價格往往也最便宜,營養加倍且可省下不少銀子,在列菜單時不妨多考慮。
聰明采購第4招:選、選、選,選上品
一、肉類
1、豬肉:采購豬肉要張大眼睛看,新鮮的里脊肉飽滿富有彈力,肉色淡紅帶微灰,且具有光澤感,若肉色較紅表示肉質較老。不新鮮的豬肉,則肉色灰濁且暗淡,接近腐敗時可能會變綠色及發出腥臭味。里脊肉纖維較明顯,做豬排時要先將肉片拍松,肉質才會柔軟。
2、牛肉:牛肉營養價值高,平均每100克的肉就含20克的蛋白質。牛肉可食用的部位很多,如頸肉、肩肉、肩腹部肉、肋里脊肉、沙朗(短腰肉)、腓力、后腿肉等。牛里脊肉是運動量大的部位,所以肉質結實,纖維組織較粗,運用廣泛。而嫩質的腓力則多用來生食或做牛排。新鮮的牛肉塊,在切口部份會呈暗紅色,切成薄片的牛肉或肉絲,則因為大面積跟空氣接觸而氧化,會由暗紅色變鮮紅。
3、雞胸肉:超市的雞胸肉,多半已經分裝處理,選購時以肉體看起來干凈、肉質顏色淡白有光澤為佳。如果包裝內有血水滲漏的情況,可能是處理過程接觸室溫過長,或是運送途中冰度不夠,買回的肉質較容易起變化。
4、雞翅、雞腿:購買雞腿時應挑選表皮平滑豐潤,肉質組織緊實,而且外表光澤、有彈性,烹調后口感較柔軟多汁;雞翅則應注意翅膀尖端有沒有發黃變黑的現象,連翅的小腿部份因為活動量較低,所以肉質纖維明顯,食用時口感較澀。
5、鴨肉;鴨肉性味甘平,滋陰養胃,自古即是補養虛勞的食療圣品,可以改善體質,但是因為容易膨脹滯氣,所以也不適合吃太多。因為生鴨肉比較硬,不容易剁塊,如果不擅刀工,不妨在超市買烤熟的鴨胸肉,特別是前半段的肉質較厚,適合切片料理。
二、海鮮類
1、蝦:買帶殼蝦主要看蝦頭與蝦身有沒有緊密連接,如果松脫或是蝦頭變黑,即表示不新鮮。用手捏壓后肉質彈性越好的鮮度越高,如果捏壓后久久不能還原的鮮度就差。除了帶殼蝦之外,也有剝殼的蝦仁,十分方便。冷凍蝦只要解凍得當,品質也不錯。
2、魚:新鮮的魚,肉質細密有光澤,且富油脂少腥味,魚鰓柔細不刺手(鰓呈半圓型,一面如梳,一面如齒),魚鱗細密且緊貼于魚皮上面。這樣的魚鮮度高,適合各種烹調方法(最好采用原味清蒸法,以保其鮮美的原味),甚至于生食亦可(生食的魚若為淡水魚,則要先注意其產地有無寄生蟲和細菌的感染)。次些的魚,肉質較粗糙成一片或一瓣的形態,肉質雖仍有油脂,微略有腥味;其腮有一面粗糙刺手,魚鱗較硬且粗細均有。這種魚在烹調上仍是適用于許多方法。劣等魚:肉質粗緊或細爛,腥味高且魚鰓兩面均很刺手,這類魚只適合作魚酥或魚松。再告訴你一種最簡便的方法,就是要特別注意魚的眼睛,顏色過濁即不新鮮。
三、蔬菜類
蔬菜可分為葉菜類、根莖類、瓜果類等。
葉菜類(油菜、菠菜、空心菜、芥蘭菜等)要注意外觀看起來應青翠,沒有枯萎、發黃的跡象,葉面干爽,聞起來沒有發臭或受潮的味道。
根莖類(土豆、蘿卜等)的蔬菜表面要完整,沒有發芽或腐爛。
瓜果類(小黃瓜、冬瓜、茄子等)如果未經包裝的,可用手敲打看看,聲音清脆且重量沉甸的,表示水分含量高又甜美。經分切處理過的蔬菜,是為方便顧客買回去直接炒食,不必花時間切、洗,在購買時注意切口有無變黑、失水,回去后最好盡快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