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法
有許多事情往往在悲劇發生之后,才引起人們的重視和思索。北京“藍極速”網吧的火災即是一例。很難想象,當火災發生時,那些被困網吧內的青年學生們是如何驚恐地求救,絕望般地逃生,又無助而悲慘地被烈火奪去了生命。
“藍極速”網吧是非法經營的黑網吧。為了防備執法機關的檢查和學生的“逃票”,門上上鎖,窗安鐵柵欄,形同監獄。結果火災發生后,學生們逃生無門,在他們驚恐地呼叫求救聲中,才引起外面路人的注意,人們急忙找來鐵器,拼命打開鐵窗,才使少數學生死里逃生。這場火災當場奪去了24人的生命。13個被燒傷的人中,后來又有幾人死于醫院。悲劇發生后,遇難學生的家長趕赴北京,他們無法想象自己含辛茹苦養大、又好不容易考上大學的孩子,竟突然間死于非命,他們痛不欲生!
那么誰是此次火災的罪魁禍首?讓人想不到的是,作案者竟是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張某,13歲;宋某,14歲。兩人均系初中的學生。他倆均因父母離異缺少家教,不但經常逃學,而且沉迷網吧。只因一次與網吧服務員發生糾紛,便蓄意報復,遂在加油站購買了汽油,在網吧中突然縱火,釀成了這場令世人震驚的慘案。
痛定思痛,人們認為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已刻不容緩??v觀我們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便不能不檢討我們的一些失誤之處。可以說,一個孩子從襁褓到青少年,我們很少對他們進行深入細致、合情合理的法制教育。他們在電視中看到的或是言情,或是兇殺武打,或是玩樂一類的內容,而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的片子幾乎鳳毛麟角。他們在課堂上被教授的是數、理、化方面的知識,而法制教育難以擺上課堂。正因法制教育的薄弱,才使許多未成年人未及真正踏上人生之路,便淪為少年犯,甚至有的班級出現十余個孩子同時搶劫,同時進少管所的現象。建國以來,我們的教育方針歷來是主張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但成就并不能掩飾不足,反觀我們自己,是不是對智育方面的教育投入過多,而德育自然也包括法制教育投入過少?應該承認,當孩子第一次步入學校的殿堂時,人們對他們傳授知識的過程就開始了。在這個過程中,并不僅僅是傳授文理科知識,還要傳授給他們遵紀守法的公民意識,并將其視為一種美德。因為只有具有美德的孩子才能成為將來世界的真正主人。否則,雖然具有知識,卻危害四方,損人利己。這顯然與未來的法制時代是不合拍的?,F代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在回憶自己的事業和人生時,往往在如何做人方面著墨甚多,可見做人才是人的立世之本。
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這反映了我國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關懷和呵護。但在具體的法制教育上,父母和學校往往側重于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的權益如何受到保護,卻忽視了小范圍之外的孩子和他人的權益如何受到保護。因此,我們在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時,應告訴未成年的孩子,他們在維護自己的權益時,也應尊重、維護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一個不尊重其他人合法權益的人往往也維護不了自己的權益,甚至步入歧途。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大量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已進入青少年時代,開始接觸瞬息萬變的生活環境。但我們不妨回想一下,我們除了給予孩子可口的飯食、講究的衣著和過分的關愛呵護外,是否經常教育他們別人侵犯你是不對的,同樣,你侵犯別人也是不對的,美好的社會環境需要大家共同來維護。
古人訓:“子不教,父之過也。”延伸至現代,應該是“子不教,父母過也”。一些婚變離異的人,往往把孩子視為累贅,甚至將其當作婚變怨恨的發泄對象。這樣的孩子因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關愛,心理極易發生畸變,畸變的結果往往使一些孩子誤入歧途,甚至犯罪。因此,任何人做事都應遵守社會公德。作為孩子的父母,既然在當初愛戀中孕育了生命,就應對新生命負責,這是為人父母的責任,也是社會規則,誰破壞了這個規則,就會使社會規則的鏈條斷裂,結果不但貽誤坑害了孩子,也可能給他人和社會帶來痛苦和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