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偉
在妊娠期間,特別是懷孕的頭三個月,胚胎正處于組織分化的活躍期,容易受有害物質或藥物的毒副作用的影響,造成胎兒多發性畸形,甚至流產或胎死腹中。由于西藥多為化學制劑,其毒副作用歷來為人們所重視,而且也較為明確,所以,在給孕婦用西藥時,態度十分審慎。而對于中藥,人們往往會認為它們是純天然的,不應該有什么毒性,就連一些大夫,在孕婦不合適使用西藥時,也會建議病人去用中藥,這就不同程度地強化了中藥無害的錯誤概念。那么,中藥到底對孕婦有沒有毒害呢?細心的消費者不難發現,許多常見的中成藥上面均標有孕婦不宜或禁用的字樣,如祛風濕類的傷濕去痛膏,清熱解毒類的牛黃解毒片、敗毒膏、消炎解毒丸以及消食化積類的香砂養胃丸等。
中藥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有些中草藥有吸附有毒重金屬如汞、鎘、鉛、砷的作用,造成上述元素的嚴重超標,所以對胎兒不利;第二個是中藥本身的毒性,甚至有些藥物自身就是墮胎藥,如牛黃、麝香等;第三個是有些中藥本身沒有毒性,甚至有的還有補益的作用,但是由于它們與孕婦的生理特征不符,也會對孕婦和胎兒造成傷害。具體到藥物主要有以下幾類。1.補益藥:人參、龍眼肉、荔枝等,由于婦女懷孕之后陰血聚以養胎,多數人存在陰血偏虛,此時服用補益類中藥,不僅會增加胎熱,而且容易導致胃氣上逆,惡心、嘔吐,日久傷陰,出現熱尿,引起腹痛、出血,嚴重者會造成流產或早產。2.理血類:如紅花、益母草、牛膝等,它們都有活血祛瘀、理血通絡、止血功能,但因它們祛瘀活血藥力過強,易致流產。現代藥理學研究也表明,這些中藥里存在多種令子宮收縮的成分,所以不利于安胎。此類中成藥有,益母草沖劑、七厘散、小金丹、虎杖片、云南白藥、三七片等。3.理氣類:代表藥有陳皮、木香、砂仁以及木香順氣丸、氣滯胃痛沖劑、開胸順氣丸、十香止痛丸等中成藥,雖然它們都具有疏暢氣機,降氣行氣之功效,但因其多下氣破氣,行氣解郁力強,而成為孕婦的禁忌藥。4.祛濕類:凡治療水腫、泄瀉、痰飲、黃疸、淋濁、濕滯等中成藥,如利膽排石片、膽石通、結石通等,因具有化濕利水、通淋泄濁功效,故孕婦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