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一個知識分子的兩個21年

2002-04-29 00:00:00
炎黃春秋 2002年1期

世紀之交回眸,讓我吃驚地發現,1979年竟是我一生的分水嶺,前后有黑白分明的兩個21年。從1957年底到1979年初的前21年,我像做噩夢一般,不知怎的突然從“人”變成了“鬼”;從1979年到2000年的后21年,在我又從“鬼”變回“人”之后,我成了一個正常的人,一個受尊重的人,一個能為人民竭盡所能做些貢獻的人,一個能給家庭帶來快樂和幸福的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無論走過的路是荊棘當道還是鮮花相迎,對于我都已成過去,但想到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休戚相關,才決計寫下這篇并非僅僅記述個人際遇的文字。

被奪去的21年

1957年,無論對于我們的祖國,還是對于我個人,都是一個極不平常的年份。那時,新中國雖然誕生才七八年,但是社會已經面目一新,朝氣蓬勃的社會主義建設,純潔真誠的人與人的關系。物質生活苦是苦點,但心情比較舒暢。記得自1956年赫魯曉夫在蘇共20大做了那個震撼世界的反對個人崇拜的“秘密報告”后,世界形勢朝著更為復雜的情況發展,我國的思想界也前所未有地活躍起來。中央提出發展文藝與科學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幾乎把所有知識分子的勁頭都鼓起來了。特別是毛主席在最高國務會議的幾次講話,對教條主義的深惡痛絕,對獨立思考的熱情鼓勵,更是讓人聽得如醉如癡,爭相傳誦。我當時作為一個雜志的負責人,有幸在干部會上聽到他老人家講話的錄音。至今,我還能記起他當時講話的口吻、音調、語氣,是那樣的自然、平易、親切、富于幽默感。他能把一個高深的理論問題,講得生動活潑,使人茅塞頓開。我急速地記錄著他的每一句話,事后整整齊齊地加以謄清,視為至寶。

那時我35歲,參加革命已經12個年頭。新中國建國時,我有幸作為香港《中國文摘》雜志的記者,在第一次政協大會上,親耳聽到毛澤東莊嚴宣告“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的洪亮聲音;在天安門城樓上報道了劃時代的“開國大典”。建國以后,我參加了創建新中國的第一本對外宣傳的外文刊物《人民中國》。緊接著,我以記者身份隨著以宋慶齡為首的名流薈萃的中國代表團前往維也納,參加了對“世界人民和平大會”的報道。1955年,以周總理為首的中國代表團出席有史以來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又稱萬隆會議),我隨團前往參加了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的報道。1957年初春,我意外地被宋慶齡點名調往她所創辦的《中國建設》雜志,以加強那里的領導力量。正是這時候,毛澤東主席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像春雨滋潤了我的心田,給我以獲得“高人”釋疑解惑的感覺,興奮不已。對中國的未來我充滿信心。

時局驟變。剛剛作出“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形勢估計,轉眼又判斷為“黑云壓城城欲摧”的危機局面,立即發動了全國的如火如荼的反右派斗爭。大概是我調來不久的原故,在《中國建設》雜志社,我始終沒有被推到風口浪尖上,而是在“隨波逐流”的狀態中,渡過了運動的每一個階段。

年終歲尾,全國范圍的反右派斗爭進入尾聲,我還沒有來得及為自己的“順利過關”高興,黨支部書記忽然通知我,要我回原來所在的外文出版社去作“檢查”。這等于給了我悶頭一棍,因為我根本沒有這個思想準備。此時的外文出版社本已“戰果累累”,但由于“深揭”“深挖”,又要追回我這條逃走了的“蛇”。我自知這是飛來的橫禍,但作為一個黨員,又是一個負責干部,只能服從組織。

第一次回原單位作檢查,我作了認真的準備。想到了過往大家批評過我的,諸如“不問政治,業務掛帥”、“驕傲自大,本位主義”等錯誤缺點。但一登上講臺,我便感覺到氣氛的不對頭,幾百雙異樣的眼睛盯著我。在我戰戰兢兢作完檢查后,迎來的卻是怒氣沖沖的批判。第二次大會,就更不客氣了。我意想不到的“揭發”一個接著一個,批判的是我的“反黨言論”、“資產階級干部路線”、“修正主義路線”。其“根據”就是我調離時幾個老同事的聚會被定為“北海黑會”,是我們“進行反黨活動”;說我提倡對外宣傳要“用事實說話,要有人情味”,是“資產階級新聞觀點”;認為我在反右運動初期強調“有就有,沒有就沒有”,目的是“破壞反右斗爭”;認為我說“黨支部組織生活民主不夠,讓人不敢自由發表意見”,是“反黨言論”等等。群眾運動的強大壓力,不準我有任何辯白。幾次大批判會開下來,使我威信掃地。平時和我有說有笑的同事,都變成了“陌生人”;就是點頭打招呼的,表情也怪不自然。一下子,好像我染上了什么“瘟疫”,誰都躲得我遠遠的,只有偶然在僻靜處,才會遇見個別同志的熱情問候。

拖到1959年元旦一過,我的事才算有了個我沒有想到的“結局”:給我定的“罪名”是“反黨反社會主義”,對我的“處分”是:開除黨籍,撤銷領導職務,降級。在無可更改的“決定”面前,我強壓住內心的不平,婉轉地簽注了我的“保留意見”。這次,雖然沒有給我戴上“右派”帽子,沒有像有些人那樣被送往北大荒勞動改造,但也背上了“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沉重的“包袱”,被法定地“打入另冊”。這個“包袱”對我影響之大之深之遠,是隨著星移斗轉我才有了真切體會的。在那漫漫的長夜中,絕不敢說出的“株連九族”四個字,時時縈繞腦際,面對因為我使家人和孩子們遭受的歧視、鄙夷、不公,我感到深深的內疚,成為我永也揮之不去的痛楚。

人總是要面對現實的。從此我好像變了一個人,謹小慎微,不敢隨便發表意見,生怕再犯“錯誤”。明知自己被開除了黨籍,暗里仍在以一個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交給我的任務努力完成,涉及個人利益的事決不爭先,遇上什么不如意的事總是先檢查自己的思想。什么面子問題,個人得失問題,統統視之為干擾,浮上來,壓下去,平靜自己的心態,全部精力集中在學習與工作上。

從1957年到1966年的幾年間,中國大地上從來就沒有平靜過。反右派之后,又是“大躍進”,公社化,反右傾,四清運動,一個接著一個。我自1959年初受到處分后,作為一個被改造的對象,反倒有較多的機會參加勞動、接觸農村,因而能親眼看見所謂“三面紅旗”給農民帶來的是什么,漸漸與農民的感情越來越相通,這也許是我“夾著尾巴做人”時代意想不到的積極成果吧!

接著,就是那“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了。對于這一突發的大風暴,我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開始,我也曾感到興奮,覺得這是個新生事物。“革命豈能后人?”,我竟也自不量力地參加了機關里的一個“戰斗隊”,寫起批判“封資修”的大字報來,誤以為“民主”正在中國大地上勃然興起。如今回想起來,實際上,我當時是潛意識里懷著一種久被壓抑的情緒而盲目投入“文化大革命”的。

自然好景不長。我有那么多“辮子”攥在人家手里,1968年“清隊”開始,新賬老賬一起算,滿樓道的大字報給我定的“罪名”是“混進革命隊伍”的“漏網右派”。抄家,批斗,挨打,關牛棚,打掃廁所等等,給“專政對象”的所有“待遇”,我一樣也不少。我的工資也被剝奪了,每月只能領20元的“生活費”。這一切,我雖能硬著頭皮忍受,卻不知如何面對最直接受我牽連的愛人、孩子和年老的母親?這是我最痛苦的。周圍事態的演變以至全國各地的折騰,我百思不得其解,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腦子里出現一個又一個的問號。

1969年11月,根據中央的“第一號令”,機關大疏散,我和所有被關“牛棚”的難友被送往河南農村。名義上講,我們算是和“革命群眾”一起“下放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但實際上,把我們中的大部分集中在汲縣上樂村,派一個紅衛兵頭頭監督著。可以肯定,未來之前,我們這些人的身份、罪狀早已“傳達”到家喻戶曉了。令人奇怪的是,當地農民并沒有對我們另眼相看。農民是非常樸實的,他們對人的好壞的看法也以眼見為實。在這里我一呆三年結交了不少農民朋友。

政治風暴起伏無常。陰謀政變未遂的林彪摔死在溫都爾汗;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加快了奪權步伐;重病在身的周總理仍在竭盡所能力挽狂瀾;鄧小平傳奇性的幾起幾落,國內形勢撲朔迷離,國際形勢卻悄悄發生著大變化。1972年春節的尼克松訪華,引起了關心國際形勢的人們的特別注意。即使我們這些被“打入另冊”的人,也發動起各自的敏感神經,從公社高音喇叭每天傳出的“新聞聯播”里,從外文局運動發展的細微變化中,去捕捉大至國家、小至工作單位脈搏跳動的變化。

1976年,對于中國人而言,真是太不尋常了。它是令人極其悲傷的一年,唐山的特大地震,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的相繼去世。然而,它又是令人極其感奮的一年,作惡多端的“四人幫”終于垮臺了,使人民不堪其苦的“十年浩劫”宣告結束了,中國的前景終于露出了曙光。

歷史大轉折的時刻,人們思想空前活躍,社會上有了各種各樣的傳言。關心我的朋友細聲細語給我透露:1957年的問題有希望“平反”了,有的說得還有鼻子有眼。但是,只聽到傳言未見到事實。后來才知道,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在黨內就開始了是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還是堅持凡毛主席說過的都不能動的政治思想斗爭。主張實事求是最突出的胡耀邦同志當上了中央組織部部長后,我于1978年9月中旬,鼓起勇氣給胡耀邦同志寫了一封詳細的申訴信,要求重新審查我的問題。出乎我的意料,僅一個星期,中組部干審局便回信給我說,我的申訴已經轉有關領導部門負責處理。事后我才知道,為了加速解放干部,當時的中組部調集了大批人員,正夜以繼日地在處理堆積如山的冤假錯案。外文局的落實政策辦公室緊跟著也積極地行動起來,負責我這一案件的任憲法等同志不辭辛勞做了大量的調查核實工作,在最后提出的《改正意見》中,不僅逐條否定了當年強加于我的“罪狀”,認為“均屬不實之詞,應予推倒”。而且,肯定了我“自1946年入黨以來,表現是好的,工作努力,特別在負責《人民中國》編輯部的工作中,能夠走群眾路線,貫徹黨對知識分子政策,團結他們共同搞好對外宣傳工作是有成績的”。外文局領導小組就《改正意見》認真討論后,正式作出《改正決定》,認為1958年關于我的“反黨問題”,“實屬錯定,應予改正”,“恢復政治名譽,恢復黨籍,恢復原工資級別,安排適當領導職務”。我是1979年1月15日在《改正意見》上簽字的,恰恰是我被錯誤地開除出黨的20周年。我的心情是萬分激動的,我們常說的“相信群眾相信黨”那句話,真的在我身上印驗了。我想到我的愛人、孩子、母親、兄弟姊妹以及一切受我牽連的親友,他們的愛是我這些年來力量的源泉;我想到曾經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依然那樣關心我、愛護我、鼓舞我的老戰友們,是他們給了我勇氣和信心。

“我解放了!”不脛而走。小兒子大龍,在外地寄來的賀函最后,竟加了這樣一句:“小命得救了!”情同手足的李曉從沈陽來信說:“20年的憂患加給你的負擔多么沉重啊!作為幾十年的知友,愛莫能助,內心也是十分痛苦的。現在,這一切總算過去了,真是連幻夢也沒有敢想到會有今天。”我的革命引路人之一的馬識途來信開門見山,第一句就是:“二十年冤案得以平反,真是太令人高興了!這才像個社會主義!才算有點民主!”他究竟是飽經滄桑的老革命,接著馬上提醒我:“要記住,民主不能靠恩賜,前面還有斗爭!”后來,這位文學家的老大哥還特別為此賦詩一首:

冰消雪解喜春晴 樂在京華逢故人 創業維艱驚白發 征途多故說風塵

未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 且喜河山依舊壯 風流無限在崢嶸

再現青春的21年

俗話說:“時來運轉”,有時候還真不無道理。1979年我“重獲解放”,敵對了30年的中美兩國“重新建交”。

中美建交,緊接著交換大使的便是交換記者。我有幸被《人民日報》借去擔任它的首任駐美記者。七月,我和報社當時的國際部主任王飛(首席記者)以及司機賈夢醒一行三人,繞道亞歐兩洲(當時還沒有直航),飛了二三十個小時,才抵達美國首都華盛頓。我們突然從一個封閉了幾十年的社會主義國家,來到一個與我們敵對了幾十年的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一個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迥然不同的客觀環境,我將怎樣去認識它?又怎樣去為國人報道它、介紹它?成了我和我的同事,日夜思考的大問題。與此同時,在鄧小平的推動下,中國改革開放來勢迅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大旗所向披靡,沖破一切阻礙它的舊思想舊觀念。老百姓的生活變了,國家的面貌變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變了。這些變化,驅使我在觀察外部世界的同時,加深著對自己祖國的認識。

在兩年駐美記者生涯中,我作過相當廣泛的旅行,接觸過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對這個國家和它的人民有了一個初步的感性和理性認識。我們不能不承認,在物質條件上,當時的中國與當時的美國之間的差距之大,如果說至少差半個世紀決不為過。高度發展的資本主義經濟,也沒有到了我們過去說的“腐朽”、“垂死”的程度,美國人的平均收入在世界范圍名列前茅。雖然貧富懸殊,但大多數人都已進入中產階級。

當然這個社會也并非太平天下,問題很多,有的還相當嚴重。種族歧視雖然因為聲勢浩大的“民權運動”而有所改進,但依然是美國的不治之癥,而且隨著黑人人口的急劇增長必將發展成為巨大的社會問題。最令人厭惡的是美國政府的霸氣,惟我獨尊,雙重標準,以“世界憲兵”自居,到處說三道四,指手畫腳,干涉人家內政。

我遵循宋慶齡所倡導的“真實報道”傳統,實事求是地報道我的所見所聞。兩年期間,我在《人民日報》上除了新聞報道外,發表過“美國通訊”近60篇,從美國外交人員在伊朗被扣人質的政治危機,到在密西西比河畔傾聽黑人述說衷腸,涉及的方面相當廣泛,受到國內讀者的歡迎。后由新聞出版社以《一個駐美記者的見聞》的書名結集出版。

1981年下半年我任滿回國。在中斷了23年之后,我又重新主持《中國建設》雜志的工作,此時,雜志創始人宋慶齡已經離開了人世。她所留下的這份雜志正從被“文革”糟蹋成的“紅色海洋”狀況中復蘇。我感到特別慶幸的是,又可以和雜志另一位創始人愛潑斯坦同志配合起來,共同為恢復雜志原有的傳統而展開工作了。在改革開放大好形勢下,《中國建設》逐漸恢復其優良傳統,并大步向外發展。1983年創辦《北美版》,北京編好后通過衛星傳到舊金山,在當地印刷發行,同樣,《阿拉伯文版》也改為在開羅印刷發行,大大提高了在海外的宣傳時效。《中文版》越來越活躍。她的“尋親訪友”專欄,為海峽兩岸人民的團聚做了不少好事。

1982年我曾赴西藏跟蹤報道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十世班禪視察工作,在缺氧的高原上逗留一兩個月之久。從拉薩、日喀則直到南部與不丹國為鄰的邊疆,我飽覽了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見不到的奇妙景色,聽到了藏族翻身農奴摧人淚下的故事,也目睹了改革為這個地區所帶來的巨大而深刻的變化。

1988至1989年間,大約有一年半的時間,我應美國新聞署之邀,作為“福布賴特學者”(FULBRIGHT SCHOLAR)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約翰城分校講學。這是我一段特殊的經歷,因為我平生只做過學生,沒有做過教師,何況是用英語給美國大學生講課。約翰城(JOHNSTOWN)是一個只有十幾萬人的小城市,名不見經傳。我和妻子裴毓蓀在學校附近住,與普通美國人家為鄰。我講當代中國歷史,她教中文。我們很快成了引人注意的人物,也和這里的眾多的老師和學生交上了朋友。這所州立大學誰都可以報名來上,以學分計算你何時畢業、何時拿到學位。所以,一個班上多大年齡的學生都有,往往年長的很用功,有些年輕人則把學習不當回事。這里不乏愿意為他人服務的“志愿者”,就像我們國家提倡的“學雷鋒”一樣,只不過指導他們的是基督教精神。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曾經有機會出訪過南亞四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斯里蘭卡。這些國家和中國具有許多相似點:原來都曾不同程度受過殖民主義的統治,也差不多同時獲得民族獨立,建設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相比之下。幾十年后的差異就十分明顯了。雖然都還存在貧富懸殊的現象,其尖銳程度卻很不一樣了。在人口眾多的中國,脫貧工作抓得甚緊,逐年見其成效,而在那些國家則不然。比如在印度的首都新德里和大都會孟買,緊挨著五星級豪華飯店,就是慘不忍睹的貧民窟,馬路邊睡的是無家可歸者,一遇紅燈乞丐就圍上了停下來的汽車。中國由于堅決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人口增長率已明顯下降,而這些國家卻毫無控制直線上升,印度顯然將超過中國成為人口第一大國,貧窮問題就更難解決了。訪問四國歸來,我更加認識到,我們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也為此慶幸。

1989年,我已年過六十七歲,終于被批準離職休養了。這對我是個極大的解放,從此我可以不再為分房評職稱之類的事務傷腦筋,可以專心致志地寫我的文章了。我只寫我想寫的東西,有地方發表固然很好,不然留作自我欣賞,或者送給朋友看看。沒有想到,90年代居然成為我的寫作高潮期。

回顧我這后21年,我感到的是幸運和幸福。目睹我們國家的面貌日新月異,國家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每一個中國人都不能不引以自豪。我們小家庭變化之巨大,更是我親感身受的。與我共同度過苦難的妻子小裴,對這來之不易的晚年的幸福是最珍惜的。我們的四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且已經有了六個可愛的孫兒孫女,被我們視為寶貝。屈指算來,我雖已成八十老翁了,卻還沒有一點“垂暮”之感,我只感到,還有很多的書要讀,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原文較長,本刊有所刪節)

(責任編輯 洛 松)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播五月综合|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亚洲激情区|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99在线小视频|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久草性视频|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AV毛片|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国产另类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国产视频 第一页|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欧美笫一页|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91在线视频福利|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www亚洲精品|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日a本亚洲中文在线观看|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九色免费视频|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久久夜夜视频|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日韩资源站| 国产啪在线|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欧美a网站|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国产视频入口|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天天综合色网|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久久久| 福利视频久久|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2021国产在线视频|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亚洲视频二| 亚洲综合18p| 在线看AV天堂|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国产性猛交XXXX免费看|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污| 制服丝袜亚洲|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制服丝袜亚洲|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午夜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日韩专区|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综合色88| 高清亚洲欧美在线看|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在线免费观看AV| 五月综合色婷婷| 欧美日韩另类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