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在我國素有“國球”之稱。
1991年,年僅29歲的蔡振華擔任了中國乒乓球隊主教練,人稱“國球少帥”。在他的率領下,10年來中國乒乓球隊多次獲得世乒賽、奧運會金牌,使中國乒乓球重鑄輝煌。1997年,蔡振華如愿以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前,蔡振華率領中國男子乒乓球隊在揚州進行封閉訓練。當時世界乒壇與中國運動員實力相當的選手有十幾位,而中國男隊的大部分隊員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經驗不足,要想取得兩枚奧運金牌,困難可想而知。這時候的蔡振華還不是黨員。在備戰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蔡振華向乒乓球隊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談起入黨動機,蔡振華說:“小的時候我就向往黨組織。1989年回國后,更多的是忙于訓練、比賽和培養運動員。以前沒想太多,總感覺入黨是個形式,只要自己按照黨員的標準做就可以了。直到1995年世乒賽結束,我們為參加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備戰時,隊里的孔令輝、劉國梁等一批同志都在申請入黨,這對我觸動很大。”
中國乒乓球隊有很多優良的傳統。老前輩里很多都是黨員,像徐寅生、李富榮,還有蔡振華原來的教練莊家富,都是非常優秀的共產黨員,他們的敬業時時感染著他。而且,隊里的其他教練也幾乎都是黨員,可以說,黨員就是整個隊伍的核心。蔡振華覺得他沒有理由站在這個行列之外。于是,他很鄭重地寫了入黨申請書。
1996年正是中國乒乓球隊新老更替期,在一次訓練中,蔡振華的腰傷復發,作了手術。手術后第40天,他就帶傷躺在球案上指揮了整個奧運集訓。
那些日子,蔡振華傷病成那個樣子,仍然和大家在一起訓練,隊員們很受感動,訓練也更加刻苦。訓練的要求高,運動員們的自覺性更高,那次訓練的效果是最好的。有人勸蔡振華回去休養,可他舍不得離開隊里,更舍不得運動員。還有人問他,萬一累壞了身體,打不了奧運會怎么辦﹖蔡振華說,哪怕打奧運會時我行動不便了,他都不會后悔,因為最艱苦的訓練過程是與運動員們一起度過的!
直到今天,蔡振華對自己在那次奧運備戰中起的表率作用仍感到滿意。因為,在他當運動員的歲月里,看到很多老教練是怎樣為運動員帶頭的。他也要跟他們一樣……
1996年7月19日,規模龐大的中國體育代表團出現在亞特蘭大奧運會開幕式上,蔡振華和他的弟子們開始了新的奧運征戰。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的蔡振華,更加有了一種思想動力支撐,這股無形的力量激勵著他帶領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發揮優勢打敗對手。8月1日,奧運會男子單打的金牌被中國奪得。
1996年10月14日,在訓練局的一個會議室里,乒乓球隊黨支部討論了蔡振華的入黨問題。大家都覺得蔡振華雖然提出入黨不久,但他的表現已經達到了黨員的基本要求,這給了蔡振華極大的鼓勵。
1997年6月23日下午4點,人民大會堂。在香港回歸祖國前夕,蔡振華和其他新黨員一起參加了入黨宣誓儀式。就在入黨宣誓前20天,他剛剛過完36歲生日。這時,他執教中國乒乓球隊已經整整8年。
入黨的日子至今仍讓蔡振華激動不已,在人民大會堂宣誓的時候,他站在第一排最北邊,當時最大的感受就是莊嚴。他激動得聲音都有點顫抖。到現在,站在黨旗前的那一幕他依然印象清晰,而且一生都不會忘記。
新世紀第一個“七一”到來的時候,蔡振華和他的運動員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迎接這個光輝的節日。此前,中國乒乓球隊在大阪舉行的第46屆世乒賽上,拿下了全部七項冠軍,這是乒乓健兒獻給黨的最好的生日禮物。面對成績,蔡振華道出心聲:“乒乓球隊所取得的成績,首先要歸功于黨,歸功于祖國人民。這絕不是套話,而是肺腑之言,是我的深切感受。”
蔡振華在成長的過程中,每當遇到難題時,都是黨組織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充分肯定他的工作和成績,幫助他克服缺點,改進工作方法,使他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備戰,和隊里其他教練員一道為中國乒乓球隊再創輝煌而齊心協力拼搏。
我國乒乓球運動40多年長盛不衰,最根本的原因,是黨和國家對乒乓球事業的一貫重視和關心,是全國人民的厚愛和支持。一代又一代的乒乓健兒忠實遵循黨的教導,把愛國、奉獻、團結、拼搏的作風貫徹到事業中,落實到一球一板之上。在長期的訓練比賽實踐中,中國乒乓球隊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把個人奮斗和黨的事業、祖國命運緊密聯系起來,凝聚出豐富的精神成果,形成了寶貴的乒乓文化。
摘自《北京支部生活》 原標題為《“國球”少帥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