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卡爾扎伊為首的阿富汗臨時政府的預定六個月任期已經過半,阿富汗重建工作正在國際支援下步步深入,以美軍為主力的多國部隊也在為肅清“基地”組織的殘余力量再次展開激烈的戰斗。正在此時,傳來消息,流亡在外長達29年的阿富汗前國王查希爾將于3月底返國,開始他重建祖國的努力。
1989年蘇軍撤出阿富汗后,在羅馬一直冷眼旁觀阿富汗風云變幻的老國王多次嘗試返回阿富汗,也曾多次派人與國內主要武裝派別接觸,爭取為他們所接受,但作為抗蘇主力的抵抗組織內部在組建國家政體等問題上態度迥異。抵抗組織主要分為傳統主義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兩大派系。在老國王的問題上,美國和傳統主義派主張查希爾復出,原教旨主義派則強烈反對,認為查希爾和后來在阿富汗建立共和國的達烏德是把蘇聯引入阿富汗的罪魁禍首。在政教關系問題上,傳統主義派主張恢復1973年以前(老國王執政時)的政治體制,實行政教分離;原教旨主義派則反對恢復舊王朝及其世俗化政策,要求全面實施宗教法律,建立伊斯蘭國家。
1996年塔利班上臺后,奉行激進的政策,內戰持續。長期戰亂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也促使人們反思。盡管查希爾統治時期問題不少,但在一些人看來,那也是一段國泰民安、天下太平的難忘歲月。反觀那些抗蘇的英雄,卻在蘇聯人走后爭權奪利,自相殘殺,使百姓生靈涂炭。9.11事件后,塔利班政權在反恐戰爭打擊下即將垮臺之時,人們不希望抗蘇戰爭勝利后的那種局勢重演,而惟一能夠贏得國人尊重、與血腥內戰無涉的人物就是查希爾。
9.11事件后,遠在意大利的老國王也坐不住了。9月19日,查希爾通過西方媒體發表了一份呼吁。他要求阿富汗人承認,由外來勢力強加給阿富汗的恐怖分子的確給國家帶來了“動亂和危險”,并宣稱目前的宗教極端主義不屬于阿富汗文化。23日,他再次通過廣播號召在阿召開特別會議,成立過渡政府,以避免美國的軍事打擊。
在阿富汗及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視查希爾為阿富汗重建的關鍵人物之一。美國更是期望借助于查希爾來防止與俄羅斯和伊朗過從甚密的北方聯盟卷土重來。聯合國也對老國王寄予厚望。2001年10月初,阿富汗南方的一些部落首領、北方聯盟代表及美國一位議員分別在羅馬與查希爾舉行了會談。會談結束后發表的聯合新聞公報宣布,將組建包括阿所有政治力量在內的\"阿富汗民族團結最高會議\"。北方聯盟表示希望查希爾能回國主持過渡政權的建設問題。
然而,北方聯盟個別領導人不希望前國王重新掌權。11月中旬,查希爾的發言人公布了國王的一份聲明全文,其中寫道:“我呼吁阿富汗人民能夠團結一致,避免復仇事件的發生,尊重人權,保持鎮靜并展現耐心。我將很快回去為我的國家服務,不是以一個君主,而是以一個阿富汗公仆的身份。阿富汗的未來將由迅速組建的大國民會議決定,它將使所有阿富汗人在未來政府中找到自己的代表。”
2001年11月底,在聯合國特使主持下,阿富汗問題多方磋商大會在波恩舉行。包括查希爾指定的代表在內,共有來自阿富汗四個主要派別的代表與會。經過艱苦的談判,四方代表于12月5日簽署了關于成立阿過渡政府的協議;協議規定,過渡行政當局將從該月22日起正式行使職能,任期六個月,查希爾在未來政權中將不擔任任何官方職務,但他將于2002年春主持召開由阿各方參加的大國民會議,選舉任期兩年的臨時政府。與會代表也同意由查希爾的支持者出任過渡政府首腦。除了外交活動以外,查希爾還參與組織了推翻塔利班的行動。10月26日,塔利班政權處決了被俘的反對派將領阿卜杜勒·哈克。據說,哈克被捕時正在阿南方普什圖部落地區執行一項由查希爾提出的和平使命。在反塔聯盟于11月攻占喀布爾之后,查希爾的代表指責北方聯盟違背了雙方此前達成的暫時不占領首都的協議。在阿富汗,前國王也得到一些政治力量和人民的支持。10月1日,44個阿富汗組織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組成了“阿富汗全國團結運動”,以支持查希爾重新掌權。
12月22日,在反塔戰爭中脫穎而出的卡爾扎伊宣誓就任臨時政府首腦。他與查希爾同屬一個部族,曾參加抗蘇戰爭。10月中旬,他曾受查希爾派遣潛入阿南部普什圖地區,力圖策反當地的部落首領。顯然,卡爾扎伊的崛起反映了查希爾影響的增長。2002年2月4日,卡爾扎伊下令實施查希爾在位時頒布的1964年憲法,但不恢復君主制。
早在去年12月,查希爾的家人就對外宣布,前國王將于2002年3月回國,以便參加阿富汗傳統新年(21日)的慶祝活動。但由于各種原因,回國時間已推遲到3月底。無論如何,年邁的查希爾已經在國內建立了相對穩固的政治基礎,卡爾扎伊的內政外交反映出君主時期的特征。可以預期,查希爾在阿富汗的政治重建中將發揮重要的建設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