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目標
經濟全球化的目標,更多地被表述為擴大貿易范圍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貿易范圍擴大和效率提高固然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個直接結果,但經濟全球化的最高目標應當是實現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這一目標包含了效率和公平兩個方面。無論是討論經濟全球化的概念,還是實際推進其進程,都應當強調這個最高目標。我們之所以強調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是因為經濟全球化還可能導致另外一種結果,那就是南北差距和貧富差距的加大。經濟全球化不僅要創造財富,還要使所有的參與者獲益,合理分配這些財富,實現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
經濟全球化的最高目標不會自發實現。一方面,沒有開放市場的遠見和決心,采取保護主義政策,就會失去從全球化中獲益的機會。另一方面,沒有經濟體的能力建設,沒有廣大中小企業和社會公眾的有效參與,開放市場并不能自動保證經濟發展,更不會自動保證經濟體共同受益,而且可能帶來負面效果。
實施途徑
實現這一最高目標需要三個要素的支持,我們稱之為“三位一體”的實施途徑(The Three-in-One Balanced Approach)。“三位一體”是指,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開放市場”、“能力建設”和“廣泛參與”構成一個相互依存、相互補充、不可分割的整體,忽視其中任何一個,全球化進程都可能失去平衡,更無法實現共同發展的目標。
在很長的時間里,經濟全球化被簡單地歸結為開放市場。這種理解既不完整,也不準確。“開放市場”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內容,但開放市場需要“能力建設”和“廣泛參與”的支持。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個經濟體的市場應當進一步開放,它們的能力應當不斷得到提高,更多的人和企業能夠參與這一進程,并從中獲益。
一個健康的經濟全球化進程應當是:1消除貿易、投資障礙,建立開放和統一的市場;2通過能力建設使各個經濟體、企業和民眾提高獲益能力;3有大多數經濟體、廣大中小企業和社會公眾的廣泛參與,建立具有廣泛基礎并能反映大多數經濟體、廣大中小企業和社會公眾利益的國際經濟規則和秩序。
一國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既取決于該國的資源、生態和地理條件,也取決于該國政府、機構和人民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前一方面因素是給定的、不可控制的,后一方面的因素則可以通過人們的努力而改善。改善后一個方面的因素可以稱為內生的能力建設(endogenous capacity-building),這就是我們所指的能力建設。
“能力建設”有三個重點領域:制度建設、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能力建設。制度建設的重點是法律框架的建立和實施,信用文化的培養和國際標準、慣例的采納。人力資源開發的重點是,通過教育和培訓,讓更多的人分享信息和經驗,獲取知識和技能,提高參與經濟全球化并獲益的能力。管理能力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宏觀管理能力的重點是提高政府機構在推進改革、加強制度建設和引導經濟發展方面的駕馭能力;微觀管理能力的重點是工商企業在治理結構、會計標準和風險管理方面的能力。盡管上述三個方面的能力建設是一個需要時間、環境與合作的過程,但經濟全球化舍此沒有其他捷徑。
“廣泛參與”包括兩個層面的內容。一個層面的內容是積極參與全球化的進程。經濟全球化不僅涉及工商界的經濟活動,而且涉及社會、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因此,應當鼓勵社會各界包括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參與。經濟全球化不應當只是發達經濟體、“富國俱樂部”主導的運動,也不應當只是大型跨國公司的“游戲”。另一個層面的內容是積極參與全球化規則的制定。全球化要求實現“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說“全球治理”,并不是指理想化的世界政府,而是在承認民族國家主權前提下的國際合作,是充分發揮雙邊和多邊協商機制、國際規則和國際組織在管理全球化進程、解決世界問題中的作用。應當鼓勵所有經濟體政府和相關方面積極參與制定全球經濟規則,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如果說能力弱勢主要是發展中經濟體自身的問題,那么,國際經濟規則就是它們需要面對的外部環境問題。在發展中經濟體尚不具備能力的情況下,現有的或匆忙建立的國際經濟規則很可能不利于它們的發展。因此,需要強調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這些全球化“游戲規則”應當反映所有經濟體,特別是發展中經濟體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