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自費訂閱《海外文摘》整整7年了,為什么對這份雜志情有獨鐘?這本雜志好讀好看當然是一個方面,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還不僅僅是這些,而是我認為這家雜志有一群為事業、為讀者十分敬業的、純粹的人們
在1994年以前,對于《海外文摘》我只是偶爾翻翻,單位的資料室里有一份,去資料室的時候就看看,不去也就不看了。但突然有一天,一個朋友告訴我,說我的一篇文被《海外文摘》轉摘了。我立刻去資料室查,轉的是我發表在《知識與生活》上的一篇文章《人生三題》,但稿末所注的原發刊是法國的《歐洲日報》。我并不知道《歐洲日報》的事,但文章確確實實是我的。我當時想著給《海外文摘》去信問問怎么回事,但又覺問了可能是白問,自找沒趣。因為在我身上像這樣的情況已經有很多次,文章被報紙或雜志轉摘了,你去問吧,去一次兩次信,沒有人理你。但我又不死心,心想問一問吧,大不了又是一次不理。我就寫了一封信給《海外文摘》編輯部。因為沒有抱太大的希望,也就沒有往心里去,過了幾天也就忘了這件事了。
但兩周以后,我收到了《海外文摘》的來信,來信的編輯叫魯玉玲。來信首先是道欠,說因為不知作者的地址一直沒有寄稿費和樣刊,并告訴我《歐洲日報》是選自《知識與生活》,他們是又從《歐洲日報》選回來的,編輯并告訴我,樣刊和稿費連同《歐洲日報》的復印件已經一并寄我。
果然,不久我就收到了樣報、樣刊和稿費。說實話,寫了這些年文章,我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雜志,對于一個陌生的作者,竟然這樣的負責。我當時就想,難怪這本雜志辦得這樣出色,對這樣的小事能有這樣的細心和認真。大事就可想而知了。也就是從那一年起,我就一直自費訂閱《海外文摘》了,盡管單位里有,但我想總不如自己有看的方便,而且我可以裝訂保存。
去年底,我看到《海外文摘》上刊登了一篇《征文啟事》,說是要舉行“世界,你好”征文。現在的征文很多,有很多征文開始說得很好,獎勵豐厚,不收費用。但大多是你給了他們文章后,他們就會來一封信,說你的文章已經入選,然后請你寄多少錢去。每逢如此,我會立即把信扔進廢紙簍了,如梗在喉。這一次《海外文摘》也征文了,我想這些編輯該不會像那些文學掮客一樣吧?
去年我曾經有一個機會去日本,正好有很多感觸,我想就寫一篇試一試吧,如果也像別人那樣又來了信要錢的說,不要說不會給錢,明年的雜志我也不訂了。
文章我寄去了,結果,這一年當因為這一篇文章《海外文摘》給了我的郵件似乎一年都沒有中斷。第一次,編輯梁剛來電話要我的照片,說是文章通過了,準備發表。第二次,收到了有我文章的樣刊。第三次,收到了1000元文章獎的獎金。第四次,收到了一本榮譽證書。第五次,收到了《世界,你好!——征文專集》三套。第六次,又收到了2002年的第一期的雜志,因為這是獲獎的獎勵,獎勵2002年全年雜志。其實我已經自費又訂上了,我把我訂的那一份轉贈給了我在鄉下中學教書的妹妹,并告訴了她我與《海外文摘》的故事。
祝福你們,一群純粹的人們!
通信地址:濟南市郎茂山5區10棟3—401 郵編:2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