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21日晚10點46分,日本動物衛生研究所收到了一份恐怖的傳真,上面只有一句話——“診斷結果呈‘陽性’。”
這是來自英國獸醫研究所的權威診斷。至此,日本成為了世界上第19個瘋牛病發生國,也是東亞最早發現瘋牛病的國家。
魔影驚現
15年前,瘋牛病在英國初現端倪,然后迅速向歐洲全境蔓延。1996年,瘋牛病殃及人類,目前已有一百多人發病,且均告不治。
而現在,如此恐怖的瘋牛病終于來到了日本。
面對這樣的事實,最受打擊的莫過于那些從事畜牧生產的人。在北海道經營牧場的村岡良和憂心忡忡地說:“患瘋牛病的奶牛的確出生在北海道,可北海道的牛并沒有都患病。我們農場是在農協指導下使用飼料的,從沒做過壞事,可現在卻時時像罪犯一樣被糾纏、審問,一再被盤查有沒有給牛吃過什么別的飼料。看來,在搞清感染源之前,我們的牛是賣不出去了!什么時候才能調查清楚呀?”
那頭被確認患有瘋牛病的家伙來自千葉縣白井市的某飼養廠。那天,在千葉縣的一個肉食加工廠,它突然渾身抽搐,東倒西歪,顯然是神經系統發生了問題。人們迅速把它送到動物衛生研究所。8月15日,診斷結果出來,呈“陰性”,也就是說可以排除瘋牛病的嫌疑。但在9月10日的第二次檢查中,結果卻顯示為“陽性”。為了進一步確認,日本農水省將牛的頭部組織送到英國獸醫研究所進行檢查,結果21日的反饋信息仍舊是“陽性”,判斷得到正式的確認。
禍根早種
接下來,農水省全力以赴調查感染源。
由于瘋牛病的感染源主要是以牛為原料的牛骨粉,所以,有沒有給牛吃過這種東西就成為了調查的焦點。但無論是千葉縣的農家,還是北海道呂間町的農家,都否認曾經在飼料中摻入牛骨粉,而給農家提供飼料的飼料廠也矢口否認曾經制造過摻有牛骨粉的飼料。
難道日本農場主們真的沒有給牛喂過牛骨粉嗎?
對于這樣的調查結果,很多人非常不滿。川上洋平曾就職于進口飼料原料的部門,他說:“就我所知,三四十年前,肉骨粉就進入了日本。我負責印度、歐洲各國的進口,當時是1992年,英國爆發瘋牛病,歐洲產的肉骨粉價格相當便宜。相反,玉米、大豆等原料市場行情十分動蕩。所以,我們就增大了價格便宜穩定的肉骨粉的進口量,以減少成本風險。”
從1988年開始,英國國內就禁止給牛吃含牛骨粉的飼料,但直到1996年牛骨粉被全面禁止前,它一直向80多個國家出口牛骨粉。90年代,歐洲諸國紛紛禁止從英國進口肉骨粉,英國就改向非歐州國家出口,日本是主要國家之一。
要查清哪些飼料廠使用了進口牛骨粉其實并不困難。在日本,生產家畜飼料的工廠處于保稅制度下,凡使用了進口原料的廠家,必須將飼料配量的詳細記錄提交給船只到達地的海關。只要認真查閱一下這方面的文件,飼料廠是否使用過肉骨粉就會一目了然。
“根據英國方面的數據,從1990年到1996年,他們一共向日本出口肉骨粉333噸,然而日本農水省卻沒有這樣的記錄,真是不可思議!如果農水省確實打算認真調查,他們只要瀏覽一下關稅局的記錄,應該可以弄清楚。”川上對農水省的調查感到懷疑。
三級危險
歐洲的專門委員會曾分析過日本發生瘋牛病的可能性。他們判斷,在瘋牛病爆發的4個等級中,日本屬于危險系數較高的3級(英國、葡萄牙屬于最危險的4級,法國等歐洲瘋牛病發病國和日本屬于3級)——日本曾從英國進口牛、羊的內臟和肉骨粉,用這些飼料喂養的牛很有可能患上瘋牛病。
歐洲委員會曾要求日本提供過去20年間的有關數據,但日方沒有作出回應。不但如此,在2001年6月18日的記者招待會上,農水省事務次官熊澤英昭對歐洲委員會的報告還大加指責,認為“日本牛的安全性很高”,要求歐洲終止發表所謂危險系數的公告。
“農水省遲遲不向歐洲委員會提供有關數據,他們推說需要時間仔細調查,需要人手等等,其實只要調查關稅局的文件,大致的數字不是很容易得到嗎?”川上說。
盡管作出判斷時日本還沒有發現瘋牛病,但歐洲委員會認為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現在,日本終于出現瘋牛病,歐洲委員會的預測不幸言中。
恐慌與失職
瘋牛病的出現,對日本各行各業都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大型超市中國產肉的銷售額減少了近二成,消費者表現出謹慎的消費傾向。看來除非農水省確定了感染源,詳細地調查飼料的安全性,否則消費者不會就此罷休。
從事進口肉骨粉交易的小林辰雄,對農水省的遲鈍表示不安,“農水省的所作所為是過于疏忽了。1996年我國確實禁止了從英國進口肉骨粉,然而明明知道瘋牛病正在向全歐洲擴展,到今年1月底,他們對于從其他歐洲國家進口的肉骨粉卻沒有采取任何措施!”
小林還指責農水省的另一處失職——直到今年6月,農水省都沒認真地檢查各個飼料加工廠的衛生狀況。“一般認為,肉骨粉混入雞飼料或者豬飼料不會發生感染。但日本飼料加工廠的生產線只有一兩條,所以很多時候雞飼料、豬飼料和牛飼料使用同一條生產線。因此,即使牛的飼料中沒有使用牛骨粉,可由于與雞飼料、豬飼料共用同一機械生產,難免不會被污染。”
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去除牛骨粉中的“感染性蛋白粒子”(瘋牛病的直接感染源)呢?試驗發現,“感染性蛋白粒子”生命頑強,很難清除。它們既耐冷又抗熱(以133度高溫加熱一個小時仍舊有生命力),還經得起放射線、紫外線的考驗。因此,無論是清洗還是高溫消毒,都對它不起作用。
肉骨粉夢魘
東京大學的吉川泰弘教授指出:“人們認為雞飼料、豬飼料混入受污染的肉骨粉關系不大,事情果真如此嗎?豬并非不受感染,只是感染性較低而已。有關試驗表明,吃過受污染的飼料后,10頭豬中有1頭會發病”
吉川教授說,為了安全起見,最好所有的飼料都不要再添加肉骨粉。“瘋牛病目前還正處在研究階段,‘感染性蛋白粒子’究竟是怎么回事,人們并不太清楚。說雞不感染它,也許只是因為攝入量較少吧!我認為,未知的就是危險的。”
2001年9月25日,日本全面禁止肉骨粉進口,但國產肉骨粉仍允許使用。吉川教授對此十分擔心——既然國內發現了瘋牛病,如果不全面禁止肉骨粉使用,恐怕仍然難以避免瘋牛病的災難。
農水省從9月12日開始對全國14.2萬戶畜產農家集中調查。結果令人十分吃驚,許多農家將雞、豬的飼料摻入牛飼料中。
為什么給牛吃雞飼料?日本科學飼料協會技術部的米持千里說:“從營養價值上看,雞飼料、豬飼料要明顯高于牛飼料,其價格也更高。人們大概是認為雞飼料也有助于牛的生長,所以才給牛吃。”
另外,加入肉骨粉后,雞飼料、豬飼料的異味比牛飼料輕許多,牛更喜歡吃前者。北海道的一家肉骨粉制造廠的職員說,其實牛不喜歡吃肉骨粉,“因為臭味非常強烈,做飼料時如果不經處理牛是不愛吃的。”
日本人容易發病嗎?
根據遺傳因子的第129個氨基酸的狀態,人類的“感染性蛋白粒子”的遺傳因子可分為蛋氨酸等三個類型。日本人90%屬于蛋氨酸型,英國人則有40%。
調查顯示,英國感染瘋牛病的患者的遺傳因子幾乎都屬于這種類型。所以,如果日本人一旦感染上瘋牛病,更容易在早期發病。
也就是說,如果人們感染瘋牛病的原因真是基于遺傳因子類型的不同,日本人應該更加警惕!
人類避免感染瘋牛病的辦法,目前來看,大概只有回避牛的腦、脊髓、眼、淋巴結等危險部位,并選擇安全的牛肉,除此之外別無良策。
在英國,人們現在只吃不滿30個月的小牛,因為這時“感染性蛋白粒子”還沒有產生。另外,英國肉類加工廠在解剖牛肉時也會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避免傷及脊髓。
而在日本的肉類加工廠,工人仍是采用傳統的解剖辦法——用電鋸將牛沿脊背鋸為兩半。這種方法很容易損傷脊髓,使感染上瘋牛病的“感染性蛋白粒子”從脊髓中溢出,污染牛肉。
[編譯自日本《文藝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