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知道,愛爾蘭那個小島上有怎樣的大地怎樣的天空,為什么能夠孕育出U2、希尼德·奧康娜那樣特立獨行,令人難忘的音樂人。自然了,還有恩雅。那么樸素又那么幽雅的恩雅,那么簡單又那么繁復的恩雅。天籟一般的恩雅。
恩雅1961年5月7日出生于愛爾蘭的一個大家庭中,父母在自組樂團中擔任薩克斯風手及鋼琴演奏,恩雅自小修習古典鋼琴,在充滿音樂氣息的環(huán)境中成長。
1980年,年僅19歲的恩雅加入由姐姐,兩個哥哥及雙胞胎叔叔所組成的家族樂團 Clannad 擔任鍵盤手。Clannad樂團以對愛爾蘭傳統(tǒng)民謠亦予以重新編曲為特色,其強烈獨特的音樂風格在愛爾蘭、英國及歐洲等地都擁有權威的地位。恩雅歷經兩年嚴格緊湊的巡回演唱,為日后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1982年,恩雅離開家族樂團尋求自由發(fā)展的空間,與制作人尼克·瑞安及其妻羅馬·瑞安(作詞人)組成三人創(chuàng)作組。經過幾年的磨礪,1988年,恩雅正式推出了首張個人專輯 《水印》。專輯基本上承襲Clannad的創(chuàng)作理念,將愛爾蘭傳統(tǒng)音樂元素與現(xiàn)代的合成樂技術相融合,注重和聲及氣氛的營造,使樂器及人聲交互重疊,創(chuàng)造出一個清泠醇雅、深邃飄渺的意境。一個融古典與現(xiàn)代,傳統(tǒng)與新穎,個人色彩強烈的恩雅就此出現(xiàn)在世界音樂舞臺上。《水印》在英國的銷量排在暢銷榜的前5位,層次飽滿的單曲 “奧里諾科河” 更是榮獲英國單曲排行榜冠軍達3周之久。
恩雅是個創(chuàng)作速度很慢的歌手,她的專輯總是讓人伸長脖子等了又等,每一張專輯大都相隔三四年之久。繼第一張專輯之后,1991年她推出第二張專輯《牧羊人之月》;1995年,《樹的記憶》;1997年,《星空彩繪》;2000年,《無雨之日》。但每一次的等待都是非常值得的。每一次長久的等待之后,恩雅都會邀請我們與她共赴一次音樂的盛筵。
談起恩雅的音樂,人們最常用的詞就是“天籟”。避世與回歸是恩雅一貫的主旨,她的音樂吸收了愛爾蘭凱爾特民謠的元素,又用豐富飽滿的音樂層次和高級的錄音效果彌補了傳統(tǒng)民歌的簡單質樸。因此,無論用英語、蓋爾語,或拉丁語演唱,恩雅都能傳達出一種深奧的含義,似乎她信手拾起了愛爾蘭大地的呼吸,森林的細語,潮汐的漲落,再加上晨霧的濕潤,芳草的青蔥……編織成一張音樂的網,不帶一點煙火氣的,層層疊疊地將我們包裹于其中,是那樣柔美而深情的包裹,使我們在這個粗糙而剛硬的世界中備受磨礪的心靈漸漸地柔軟起來,濕潤起來,有一種久違了的深長的感動。
作為對恩雅業(yè)績的認可,第35屆與第39屆葛萊美最佳專輯大獎都頒給了恩雅。恩雅已經成為新音樂的同義詞,代表著這一類別中的最高水平,人們甚至會用她的名字指稱這一樂風。
和她不食人間煙火般的音樂相類似,恩雅的個人生活亦十分低調。她坦陳自己十分情緒化,極易沮喪,愛哭,極敏感,并且從不聽別人的音樂。她說,聽別人的音樂使她害怕,因為如果她知道大眾中流行的是什么音樂的話,會讓她會誤入歧途。她牢牢地固守著上帝賜與她的天賦,以及她得天獨厚的音樂源泉。她不關注流行,不在乎大眾的看法,也蔑視商業(yè)化的操作,但她并非故作姿態(tài),她的堅守是那么自然而然,真實而不吃力,因為她的音樂就是她的一切。當其他愛爾蘭歌手一窩蜂的到外地發(fā)展的時候,她卻依然安居于故鄉(xiāng)——愛爾蘭,樂于與她的根恬然廝守。
最近的兩件事情使恩雅的人氣愈加旺盛,一是“9·11”以后,恩雅的專輯在美國的銷量直線上升,因為她那平和澄澈的歌聲能帶給人們安全感。再有就是近期被傳媒炒得炙手可熱的大片《指環(huán)王》也讓恩雅擔綱主題曲的演唱。就像當初《泰坦尼克》選擇席琳·迪翁演唱主題曲一樣,這是一種強強聯(lián)合。一個朋友曾經說過,席琳·迪翁那首《我心永恒》唱得真好,就像月光飄過水面一樣,可惜太流行了,被唱濫了。
對于恩雅,我們大可不必有如此的擔心,因為,恩雅永遠是不流行的。外界的喧囂與擾嚷永遠不會影響這個音樂精靈。她就像一縷風或是一雙翅膀靜靜地掠過這個塵世,任何摩肩接踵的地方都是恩雅的音樂的天敵,恩雅只適合林間的輕唱,適合暗夜里的低吟。
她會永遠固守在我們心靈的一隅,讓我們有一個空間可以冥想,有一段時間可以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