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交相輝映,光彩奪目,它們不僅美化了人類的生活,而且對人的心理亦產生影響,與人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
根據顏色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不同色彩引起人們的不同感覺,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基于此,人們可以用顏色環境來增進身心健康。
美國心理學家策勒首創顏色療法。他認為,顏色環境能夠治療精神障礙者,故在某家醫院里,對病房、門窗、墻壁、家具、床單、燈光等采用不同的顏色,分別達到不同的治療目的。
策勒根據多年的臨床實驗表示,顏色對病人具有刺激、鎮靜、治療的三種作用。例如紅色和黃色可燃起病人的希望、欲望、興奮和活動,但紅色不宜過多,否則易使人神志紊亂。
醫學心理專家的研究顯示,醫院墻壁刷上淡藍色、淡綠色、淡黃色,可使病人情緒穩定、安適,有助于恢復健康。青光眼患者戴上綠色眼鏡,可使眼壓下降;紅色、綠色的環境可促使血液循環;藍色對感冒有良好的治療和預防作用;紅色可增進食欲;紫色環境可使孕婦得到安慰等等。
顏色可使人絕望,也可使人重新獲得生活的勇氣。國外曾發生過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座黑色的橋梁,每年都有一些人在那里自殺,后來把橋梁涂成天藍色,自殺的人顯著減少了;人們繼而又把橋涂成粉紅色,自殺的人就沒有了。從心理學觀點分析,黑色顯得陰沉,會加重人們痛苦和絕望的心情,把人推向死亡的幽谷;而天藍色和粉紅色使人感到愉快開朗,充滿希望,使人從絕望中掙脫出來,重新燃起生命之火。
此外,專家還發現,在學校、家庭、工廠等環境中進行科學合理的著色,亦有助于增進人的健康。一般來講,朝北的房間宜用暖色,而朝南的房間可用冷色。老人居住的房間,暖色可使其心情愉快;家庭人口少易感寂寞,宜用暖色,而人口眾多之家,則用冷色較為適宜。
在醫學心理學上,綠色可以帶來安定、恬靜、溫和之感,所以手術室多用綠色。
[摘自臺灣《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