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數一:能否真正使用武力
盡管布什政府“倒薩”決心很大,但美國能否真正用武力“倒薩”仍是個變數。首先來自國內壓力。據8月24日美國《今日美國報》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53%的美國人支持“倒薩”,但有41%的人持反對態度。美眾議院多數黨領袖阿米奇、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以及共和黨參議員哈格爾等人,擔心戰爭將導致無法控制或事與愿違的后果,均持明確反戰立場。其次,美國武力“倒薩”因出師無名在國際社會上引起一片反對聲。8月27日,德國總理施羅德指出:“我們距離實現中東和平仍相差甚遠。現在談論進攻伊拉克是錯誤的。在我的領導下,德國將不會參與這一進攻。”同日,日本自民黨干事長山崎拓對美提出在其對伊采取軍事行動時提供軍事合作的要求表示了否定的意見。日前,法國外交部長德維爾潘也拒絕了在聯合國安理會沒有作出決議的情況下對伊實施軍事打擊的建議。同時,美在阿拉伯世界的盟國如沙特、埃及等,均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程星原
變數二:武裝聯合反對派能否成功
8月9日,美國召集伊拉克六大反對派領導人聚會華盛頓,共商“倒薩”大計。
伊拉克眾多的反對派中,比較有實力的派別是庫爾德反對派、什葉派反對派、軍事聯盟和伊拉克國民大會。這些組織盡管存在“倒薩”的共同前提,但目標各異,美國只能撮合他們的力量,不可能撮合他們的目標,消除他們的分歧。

庫爾德反對派的目標:自治和建立獨立國家
庫爾德反政府武裝被認為是伊境內最具實力的反對派,是活躍在北部最強勁的反政府組織。伊拉克的庫爾德人同政府關系長期對立,他們的政治目標十分明確,致力于建立一個獨立的庫爾德國家。
在地緣政治中,各鄰國一致反對庫爾德人自治和獨立,這一背景直接影響“倒薩”行動。
什葉派反對派的目標:建立什葉派穆斯林國家
什葉派穆斯林反對派是活躍在伊拉克南部實力最強的反政府組織,其目標是統一伊拉克各伊斯蘭組織,建立什葉派統治的國家。該組織總部設在德黑蘭,下屬分支團體多達十幾個,目前擁有兵力約4000人~8000人。
伊拉克軍事聯盟的目標:取代薩達姆政權
這是近期在國際媒體曝光較多的反對派組織,主要由伊拉克叛逃的一批前軍官組成,總部設在倫敦。逃亡到境外的軍內變節分子,最近十分活躍,正受到美國的大肆挑唆和支持。
美國曾指望流亡的某個前軍官能勝任“倒薩”使命,既能發動軍事政變,又能組閣親美政府,但始終不理想。薩達姆對軍內可能發生的政變早有嚴密防范,對全國幾大軍區的高層軍官實施定期換防制度,以控制有野心的軍官坐大。在軍內過去發生過的數十起政變后,薩達姆均已嚴格清洗了危險人物,處決了叛變者。
伊拉克國民大會
這是伊拉克目前最活躍的反對派組織,總部設在倫敦,與美國國防部有密切聯系。美國一直看好它的發展前景,對其資助力度最大。美國中央情報局多年來與它保持著聯系,指望它作為“倒薩”的核心力量,并提供巨額活動經費加以武裝。
多年來,美國重點資助和訓練伊拉克各反對派,但伊拉克各反對派始終不能形成對薩達姆政權構成威脅的大氣候,他們不是薩達姆的對手,他們所發動的若干次軍事政變都被政府軍鎮壓。
8月20日發生的一伙不明的伊反對派武裝占領伊拉克駐德國使館事件,再次暴露了反對派的致命弱點,他們一貫采取“自取滅亡”的蠻干行動,最大的反對派組織伊拉克國民大會事發后迅速表態,與這伙劫持者沒有任何關系,不能容忍這種類型的暴力活動。
由此看出,不僅反對派內部分歧依然嚴重,而且各反對派之間缺乏有效的統一號令,他們沒有協調能力,各自為政,且相互排斥,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見一斑。在未來的“倒薩”中,反對派究竟能幫美國多大忙,能否有實際作用,尚是未知數。□劉月琴
變數三:“倒薩”后的伊拉克政局
美國“倒薩”后,首先將建立臨時過渡政府。目前,美國已物色了三位在該階段發揮作用的人選。第一個是伊拉克國民大會領導人艾哈邁德·沙拉比,他領導的國民大會是美“倒薩”依靠的主要反對派力量;第二個是伊拉克軍隊前參謀長哈茲拉將軍,他于1996年逃往西方,得到庫爾德民主黨和庫爾德愛國聯盟的支持,但他因涉嫌參與1988年對庫爾德城鎮哈萊卜使用化學武器而遭其他反對派的指控;第三個是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第五機械化軍團前參謀長納吉布·艾爾·薩利希。
沙拉比有較強的獨斷個性,一旦上臺恐難對美國惟命是從,后兩位人選都是為薩達姆效勞過的軍政要人,恐遭伊拉克民眾反感,難孚眾望。因此,過渡期結束后,美國還將舉行民主選舉。
民主選舉可能產生諸多不確定結果。如在伊拉克進行民主選舉勢必導致什葉派掌權。伊拉克什葉派占全國人口的60%以上,一旦實行民主選舉,在薩達姆時代長期受政治壓制的多數什葉派勢必上臺執政,而被美指稱為另一“邪惡軸心”的伊朗也是什葉派掌權。美國不愿看到剛剛“解放”的伊拉克又聯手伊朗,形成對美更大的威脅。
美國武力“倒薩”后如不能找到政治解決伊拉克問題的有效途徑,伊拉克很可能陷于失控狀態,并形成北方庫爾德族、南方什葉派、中部遜尼派各自為政的三分天下局面。伊拉克北方庫爾德族獨立實體的建立將促使分布于土耳其、伊朗、敘利亞的2500萬庫爾德人重新燃起爭取建立獨立民族國家的強烈愿望,導致伊及周邊鄰國政局不穩。而南方什葉派政權的出現,對什葉派占多數而遜尼派占統治地位的沙特、科威特等海灣國家也是一種政治危機。伊拉克國內這三股勢力的分裂割劇和爭權奪利,勢必引發蘊藏豐富石油資源的中東地區的“政治地震”,其沖擊力及余波將嚴重沖擊和削弱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利益。▲□程星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