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自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以來最有魅力的女統治者之一;
她是英國君主制最后一個代表和見證;
她是第一個活著上郵票的女人;
她的初戀并不浪漫……
皇太后歸天
伊麗莎白·安吉拉·馬格麗特皇太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母親,于英國當地時間2002年3月30日下午在溫莎城堡安靜地去世,享年101歲。
據白金漢宮發言人說,這位喬治六世的遺孀、20世紀女王統治下的英國最堅強的支柱——皇太后,是在睡眠中平靜離世的。不到兩個月前,伊麗莎白女王的妹妹——71歲的瑪格莉特公主剛剛過世。
“皇太后的健康狀況近兩周來不斷惡化。自圣誕節后,她就不住地咳嗽,胸部受到感染。”白金漢宮發言人稱,“今天早晨,她的狀況突然惡化,所有的御醫都被喊來了。下午3時15分,她平靜地離去了。”發言人還稱,在皇太后去世后,伊麗莎白女王一直陪伴在她身旁。
白金漢宮上空的英國國旗降下一半,以示整個英國的哀悼。白金漢宮外的旅游者和行人們,聚集在宮門前,靜靜地讀著張貼在墻上的訃告。31日早晨,她的靈柩被安放到了溫莎大公園內,一間安放著英國王室所有先祖靈位的皇家禮堂中。隆重的皇式葬禮于4月8日在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國葬后,她被安葬在丈夫喬治六世的墓旁。
童年住在莎士比亞戲劇中的房子里
皇太后生于1900年8月4日,維多利亞王朝末期。她的童年曾在貝里市的圣保羅鎮、倫敦的圣詹姆斯街、蘇格蘭的格拉米斯堡——一個中世紀留下的要塞里度過。格拉米斯堡里有28個招待客人用的房間,據說,這里還曾是莎士比亞的戲劇中的一個主要人物——麥克白的家。
童年的皇太后過的是一種貴族而非王室的生活。年幼的伊麗莎白每周只有9便士的零花錢。雖然她在伯特維斯特貴族學校上學,但她的多數知識都是從母親處和一個德國女家庭教師那里學到的。小時候,她喜歡釣魚、賽馬、跳舞,還是一個高明的來復槍射手。
在她8歲時,她把“交朋友”當作她最喜歡的事情,并且得到了很多鍛煉的機會。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格拉米斯堡被改造成了一家戰地醫院,十幾歲的伊麗莎白成了臨時護士,幫助照顧1500多個受傷的英國士兵。
初戀并不很浪漫
在她19歲時,伊麗莎白在倫敦社交界的一個舞會上認識了她后來的丈夫——年輕的約克公爵阿爾伯特王子。事實上,隨之而來的這段愛情并不是很浪漫。阿爾伯特王子遇到一個情敵——他的一個侍從。阿爾伯特第一次向伊麗莎白求婚,但遭到了婉拒。這時王子的母親瑪麗王后,一個很有主見的女人,開始插手干預。于是,阿爾伯特的情敵被分派到了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的一個油田里。王子的第二次求婚終于成功了。
美國君主制最后一個代表
1923年,伊麗莎白嫁給了當時還沒成為國王的約克公爵。在她從公爵夫人、英國王后到皇太后的漫長一生中,她被世人公認為最平易近人的王后,是她拉近了英國王室和普通平民百姓的距離。在一個世紀中,她被不同年齡、性別的英國平民尊敬和喜愛。
她是一個超級明星,對公眾有一種迷人的魔力。她時刻關心著平民百姓,想知道他們平常都干些什么、有沒有工作。她能跟隨便哪一個煤礦工人聊上幾個小時的天,和跟羅馬教皇聊天沒什么兩樣。
她的一生經歷了英國社會最富戲劇性的改革和劇變。從1936年愛德華八世退位,她的丈夫意外地成了英國君主,到二戰爆發,再到1990年英國王室正式退出國家決策,伊麗莎白皇太后是英國君主制最輝煌時代的最后一個代表和見證。
二戰中經歷生死劫
英國人第一次發現她的幽默和社交技巧,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白金漢宮的一次晚餐上。那時,白金漢宮已被炸了9次。在談到被毀壞最嚴重的宮殿時,伊麗莎白說:“那地方炸掉也好,這下視野開闊得多,我可以直接從花園看到東倫敦了。”
在德軍的轟炸中,伊麗莎白曾經幾次死里逃生。其中有一次,炸彈離她只有幾米遠。據喬治六世后來回憶,那一次,白金漢宮又挨炸了,“我們那時正在樓上的一間小房間里。突然我們聽到飛機引擎的轟鳴聲飛快地穿越我們頭頂,然后我們從窗戶里看見兩顆炸彈落在離我們30多米處的院子里,隨后發出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我和伊麗莎白大眼瞪小眼,然后一起猛地朝樓下跑去,有多快就跑多快。當我們跑到過道里時,房子轟地倒塌了。我們都受了點傷,事后我們還奇怪我們怎么沒死。”
可以說,是伊麗莎白的力量、信心和她的實際行動,才使喬治六世這個國王當得這么順利穩當。她通過頻頻慰問難民營、戰地醫院、工廠和炸毀地點,拉近了英國王室和貧民百姓的距離,鼓舞起了整個英國的士氣。丘吉爾在回憶錄中寫道:“這場戰爭使王室和人民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在倫敦受到納粹轟炸最嚴重的地區,王后仿佛成了人們心中的女神。因為無論哪里遭到轟炸,哪里就能看到她的身影。帶給那些受傷的士兵、家園被毀的居民安慰和勇氣。”
一生奢侈愛好打扮
二戰時,當伊麗莎白訪問那些被炸得最狠的倫敦市區時,總是穿著得十分講究。她從不帶防毒面具,總是把它看作一個作用不大的玩意,藏在那個跟她的裙子顏色非常相配的天鵝絨面小背包里。后來她承認,在那種場合她的確是穿得太講究了點,但她又為自己漂亮的打扮辯護:“如果窮人們來看我,她們也總是會穿上她們自認為最好的衣服。”
皇太后一輩子講究穿著,她那傳統老式的鴕鳥絨衣服和她的寬邊帽已經成了她的“道具”。從英國的格拉斯哥到加拿大的卡爾加里,所有的正式場合,皇太后總是這身得體的打扮。在她的宮中的衣櫥里,至少有一打同樣式樣的藍白色外套,但每年她仍要不停地再買,直到那衣櫥裝不下為止。
第一個活著上郵票的女人
1939年,在和丈夫第一次訪問了加拿大魁北克后,伊麗莎白主動拉近她和加拿大人的關系。平常,她既說英語,也能說法語,還能認出蘇格蘭橫幅上用蓋爾語寫的歡迎辭。當加拿大人問她到底是哪里人時,伊麗莎白笑著說:“既然我現在在魁北克,我想我已經是個魁北克人了。”
加拿大人不會忘記,60年以后,為了表示對英國皇太后的尊敬,一些人提議將她的肖像印上郵票,以慶祝她的百年壽辰。加拿大郵政局拒絕了這個提議,誰知這引起了全國公眾的強烈反應,最后加拿大郵政局不得不答應了。這件事打破了加拿大郵政史上的一個常規:沒有一個活著的人能被印上郵票,即使他是個在任的總統。但是伊麗莎白皇太后做到了,她成了加拿大乃至世界郵政史上第一個活著上郵票的女性。
最不喜歡的人是美國前總統卡特
自從1952年2月喬治六世去世,女兒伊麗莎白當上英國女王后,皇太后一直安靜地陪伴在女兒身邊。時不時像個親善大使,周游世界各地。哈羅德·尼克松大使稱她為“這個世界上自克利奧帕特拉以來,最有魅力的女王之一”。
伊麗莎白具有世界性的人緣,無論是加拿大總理,還是贊比亞的一個部落酋長,每個與她打過交道的人,她都給予很好的評價。但她有一次公開承認,她不喜歡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記者問她出于什么原因時,她回答說:“自我的丈夫死去以后,他是惟一一個厚顏無恥地吻過我嘴唇的男人。”
風頭被戴安娜搶了不少
相當長一段時間來,戴安娜王妃的出現搶了伊麗莎白皇太后的風采,使后者多少顯得有點黯然失色。在英國克勞侖斯宮的皇室家庭成員中,再沒有比皇太后更有權威的人了。但戴安娜王妃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平衡。1981年,當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斯潘塞的婚約剛剛被宣布的時候,這位未來的威爾士王妃,那一天居然沒有像其他王室成員那樣與皇太后共進早餐。
后來的一些跡象也顯示,戴安娜顯然不是皇太后的崇拜者之一。“她一點也不像人們以為的那樣。”《伊麗莎白皇太后傳》的作者塞華德引用戴安娜的話說:“她既粗魯又多事,一點兒沒有人情味。”
彼此的壞印象都是一樣的。在戴安娜出車禍死亡后,皇太后竟然說:“誰能相信她死了后會比在世時更有趣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