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秋,我從酒泉農村來到了省城蘭州,跨進了甘肅師大的校門。眼前的一切都是嶄新的:高大氣派的校門,筆直平坦的柏油馬路,挺拔偉岸的蒼松翠柏,以及鱗次櫛比的教學樓和學生宿舍……這一切都使我感覺一種全新的生活開始了。
開學不久,幾位老師在課堂上不約而同而且鄭重其事地要求我們,要有一本工具書,最起碼每人要有一本《新華字典》。老師們說,中文系的學生,沒有一本字典、詞典是說不過去的。不僅要擁有,隨時翻檢,而且要讀它一兩遍。
擁有一本工具書的重要性我們理解,遇到生字、生詞查字典也知道,但要“讀字典”卻是第一次聽說,感覺很新鮮,印象也就特別深。
自從老師提出了這樣的要求,班上好多同學都陸續買了字典、詞典,并且開始讀起來,而我,心里卻酸酸的。家里人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天掙不上一個工分,一個工分才值兩三毛錢,哪有錢讓我買字典!后來,學校開始評助學金,分甲、乙、丙三等。甲等每月3元,乙等2元,丙等1.5元。我評上了乙等助學金。第一次領到那珍貴的2元錢時,我毫不猶豫地去書店花了1.25元買了一本《新華字典》。這是我平生買的第一本工具書,也是最珍貴的一本。我把它放在枕邊,當天晚上就讀了起來。
讀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可讀字典跟讀其他書就不一樣了,既沒有人物,又沒有情節,沒有那么輕松有趣,讀著讀著就犯困。盡管如此,同學們還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利用茶余飯后和臨睡前的點滴時間,耐著性子一頁一頁地讀著。一個月過去了,一學期過去了,夾在字典里的書簽緩慢地向后移著,漸漸地我們也養成了用工具書的習慣。到畢業時,班上有的同學不僅通讀了《新華字典》,還通讀了《四角號碼新詞典》、《漢語成語詞典》等。
一句教誨,終身受用。40年過去了,雖然我早已擁有了《辭海》、《辭源》、《康熙字典》等多種多學科的工具書,但這本《新華字典》一直還相伴著我。看見它,就想起了老師的教誨。今天,母校已走過了一百年風雨路程,在這值得慶賀、值得隆重紀念的日子,我要向老師們深深地道一聲“謝謝”,感謝恩師們教給了我們知識,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如何治學,如何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一切。
(薛長年,作家,1966年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現任嘉峪關市政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