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像歌里所唱,我的家鄉鳳翔“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鳳翔,古名雍,《禹貢》指雍城,屬周王畿地,春秋時雍邑,是為秦國都位于絲綢之路重鎮——陜西關中八百里秦川西端的寶雞北原上。馮夢龍在其《東周列國志》中記云:
相傳2600多年前,秦穆公女兒弄玉公主“善于吹笙,不由樂師,自成音調”。穆公命巧匠以美玉剖制為笙,弄玉吹時,聲若鳳鳴。鐘愛女兒的父親為她筑起“鳳樓十二重,四戶八綺窗”的鳳樓,樓前又筑鳳臺。弄玉每天于鳳臺吹笙,引來了“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于庭”的華山隱士蕭史。笙簫對鳴,知音相逢,二人結為伉儷,相愛甚篤。半年后的一個月夜,蕭史于鳳臺教弄玉吹簫曲《來鳳》,曲聲未止,真的引來“紫鳳集于臺之左,赤龍盤于臺之右”。鳳凰來儀,天下嘩然,人們爭走相告,紛至沓來,一睹奇觀,共沐福祉。不料,次日清晨, “蕭史乘赤龍,弄玉乘紫鳳,自鳳臺翔云而去”。自斯,諸如成語“龍鳳呈祥”、“鳳舞龍飛”、“龍躍鳳鳴”、“龍章鳳姿”、“鳳鳴朝陽”、“乘龍佳婿”、“吹簫引鳳”、“弄玉乘凰”,乃至詞調名“鳳凰臺上憶吹簫”等美妙傳說,便在民間一代一代地流傳、演繹開來。
女兒隨快婿翔奔仙境,穆公惆悵難眠,常坐鳳臺“舉頭望明月,仰天思鳳凰”,如是三年。一天夜里,他在夢鄉中思憶起國政來:大秦都雍已近百年,城壘仍未筑就,三代國公勵精圖治,卻屢屢城起即坍。聞言千計奴隸在筑城中殞命,觸怒了天公,而天公以寡人霸氣過甚所不容,所以每當城起便傾降大雨,沖毀城壘,以平民憤。蒙朧中,女兒弄玉乘鳳降落身邊,笑慰道:“父親切勿難過,女兒雖在九霄,但深知父親心思。筑城多敗,因城墻壓了飲鳳池,鳳凰來時未能飲上泉液,故將我帶去仙境。女兒已邀紫鳳前來襄助,擇踐城址……”翌日晨起,穆公果見地上留下一圈鳳爪之痕。幾年過去,城墻依鳳踐之跡筑立,雷轟不垮,雨沖不坍,固若金湯。穆公大喜,修鳳女祠以祀。祠竣之日,鳳凰泉突涌,泉水清澈透明,響流而去,其聲仍似鳳鳴……那三角狀的城郭,猶如一只亭亭玉立的鳳凰鳥。鳳凰頭、鳳臺、鳳樓、鳳女祠、鳳凰泉、鳳頭驛等,這些村名、建筑名,迄今如明珠嵌冠;鳳凰泉水沿城分流,宛如鳳凰鳥長長的羽翅;城南交匯處的飲鳳池上,綴連著鳳尾橋、鳳尾屯, 煞是奇觀。故而,兆祥瑞之意,乃名鳳翔,亦稱鳳城、西府,百代千載,沿用至今。
鳳翔是個歷史悠久、頗為馳名的古城。自秦人東遷定都于雍,漢唐以來歷設郡、府、署、路、縣等轄治,人文史跡繁,古跡名勝多。城內,有“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墓、唐建開元寺等遺址;城西北,有與鳳樓、鳳臺遙相呼應的蕭史宮,以及李茂貞修建的李氏園等建筑;城南,有舉世聞名的秦公一號大墓、秦雍城三良冢,和正在鉆探、發掘中的秦雍城、秦宗廟、秦陵園區、秦狩獵場等大型遺址;城東,則有令人心醉的東湖、唐建普門寺遺址,以及建于明洪武初年的塔寺橋等古代橋梁建 筑……
鳳翔的歷史是厚重的,鳳翔的歷史文化更是厚重的。受這種厚重歷史文化的熏陶,鳳翔人也形成了比賈平凹筆下那種陜西人的性格更加典型的獨有性格。我曾佇立在故鄉的土地上,捧一抔故鄉的泥土,激情盎然地吟賦出一副對聯:
吼一聲秦腔,地驚天動;
喝兩盅西鳳,山呼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