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首屆“龍人杯”中國書畫大賽三等獎)
《胡鄂書法集》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李鐸正在審閱胡鄂的作品
周恩來總理詩三首(意臨劉炳森先生書作)
虎(在中國漢唐詩書畫展覽中心展出)
絲路重鎮蘭州,有一位名叫胡鄂的16歲書童,小小年紀便在全國數十家報刊發表書法作品400余件(次),榮獲國際國內書法大獎百余項和青少年書法最高段(九段)證書,1999年5月入展國家文化部舉辦的“中國當代優秀書畫家十人聯展”,并出版《胡鄂書法集》。中國文聯出版社、陜西旅游出版社還相繼出版了《書法神童胡鄂》、《胡鄂書法鑒賞》。
胡鄂3歲起開始隨父習書,8歲投師學藝,至今已在硯山墨海游弋了13個春秋。
十多年來,小胡鄂在父親的悉心指導下,以滴水穿石的毅力,認真臨摹柳公權、顏真卿、王羲之等歷代名家名作,抓住每個機遇虛心向當代名家求教,先后得到了中國書協副主席李鐸、《中國書法》雜志社社長劉正成和王創業、孟繁錦、黃學江、徐尚義、曾翔等著名書法家的點撥、指教。為在現實的土壤中汲取更多的藝術營養,1997年盛夏,他背起行囊,由母親陪同西上敦煌至新疆,沿古老的絲綢之路采風,在蒼茫的戈壁、空靈的壁畫、樸素的民風中發現、學習和思考。2001年暑假,胡鄂獨自一人來到絲路源頭的西安碑林,冒著酷暑,歷覽諸代名家墨寶,尋覓和提煉藝術的靈感。節假日,他還多次獨自到蘭州碑林臨摹絲路草圣張芝的作品,學其形悟其神,揣摩美學真諦。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經過13個春秋的墨海跋涉,小胡鄂在父親的幫助下,通古今之變,逐步探索總結了對當代書法頗具建設意義的“六筆書”:得益于歐體豎筆的“鵝頭 點”——似前行的鵝頭;得益于米芾露鋒的“覆舟橫”——如翻扣的小舟;得益于啟功豎筆的“鋼筋豎”——像挺立的鋼筋;得益于《蘭亭序》長撇的“柳葉撇”——似遇風的柳葉;得益于隸書鳳尾的“獅尾捺”——如舞動的獅尾;得益于魏碑鉤筆的“曲棍鉤”——似靈動的曲棍。《中國書畫報》、《少年書法報》先后作了專題介紹。由此,創作出的一幅幅精美的書法作品,稚嫩中顯示出老成,自然中折射出匠心,充滿了強烈的時代感和創造性。如他應山東岱宗書畫院的邀請,為“中華泰山圣碑林”書寫的《舉世無雙》及馬年之初創作的《馬踏鷹呼》五言楷書聯,從布局、用墨到點、橫、撇、豎、鉤等筆畫的運用,就較好地折射出了他艱幸探索的背影。
小荷才露尖尖角。新千年伊始,小胡鄂又報名參加了中央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的函授學習。他說:“我還小,需要不斷的學習、實踐。”我們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與成熟,他會有更好更多的作品問世。
胡鄂14歲時練書法
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入編《中國當代優秀書畫家十人聯展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