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春暉 編譯
Oracle的數字財富
1986年3月12日,Oracle公司正式上市,當天的股票發行價為每股15美元,收盤時價格即達到每股20.75美元。1萬美元,這個數字對于終年在華爾街金錢市場上打滾的美國投資人來說,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但如果你在16年前用這筆錢買下Oracle公司的股票,今天你就擁有500多萬美元。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1990年,由于Oracle過于重視銷售的企業文化,滋生了銷售人員和會計人員夸大業績的作風,把一些未到賬的合同數據也算入營業收入,被美國證券監管當局認為是弄虛作假,并對其進行了罰款。結果到當年10月底時,Oracle的股票價格一路下跌了近80%,使Oracle瀕臨破產。后來,在埃里森的領導下,Oracle奇跡般地迅速發展,并且在財務方面特別保守,積極納稅,即使是遠離美國總部的Oracle中國公司,也是外資機構在中國的10大納稅戶之一。
Oracle教我怎樣贏
1998年,因為產品問題,Oracle受到了某些客戶的抱怨。埃里森便給提供客戶服務的客戶支持部提出了新的挑戰:要在當年贏得Dataquest的最佳客戶服務獎。經過努力,最終Oracle如愿以償,埃里森自己出錢讓客戶支持部的員工度過了一個豪華的周末。
該省就省,該花就花
1990年當公司財務一度出現問題時,埃里森以一位激進的公司管理者面目出現,并發動了一場向浪費宣戰的運動,有力地遏制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但是該花錢的地方他也絕不含糊。
自己的產品自己用
還在80年代初,一天,一位產品經理向埃里森做某個新產品的簡介,但這個產品經理并不了解如何使用。第二天,這位產品經理就被解雇了。Oracle一直都倡導公司要首先使用自己的產品,一方面,研發人員不用出公司就可以檢驗產品的可用性,另一方面,銷售人員通過使用自己的產品而更有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發現更多的應用需求,這種源源不斷的應用需求推動著Oracle從數據庫廠商轉變為完整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供應商。
Oracle幫助擁護節省更多
2000年2月,三大汽車制造商福特汽車、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攜手經營一個全世界最大的汽車產業虛擬交易商場Cov—isint,由Oracle負責提供的技術,為三大汽車制造商節約了成本。
身體力行電子商務
Oracle應用自己的電子商務套件,改革企業的技術、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文化,開展電子商務,在2000年節省了10億美元的經營成本。具體體現在:通過充分利用Internet運營業務節省了2億美元,改變業務組織架構節省了3億美元,改革業務流程運營模式節省了4億美元,重新考慮業務過程中各個角色的作用和責任節省了1億美元。
集中式管理
1997年,埃里森正在思考Oracle的應用系統到底存在哪些問題,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埃里森說;“最早發現問題的真相是我從來沒有看到過這些應用的作用,因為這些應用沒有提供任何信息。”例如,采購系統不能從價格、質量以及其它一些標準來確定誰是最佳的供應商,因為這種信息分布在遍及全球70個國家的70個數據庫中的70個不同計算機系統之中。埃里森說,現在就不一樣了,通過部署全球數據庫,任何時候我都可以對公司的任何數據一目了然。
高中好友眼中的埃里森
加利福尼亞比薩餅連鎖店創辦人之一的瑞克·羅森費爾德是埃里森高中時代的好友。他是這樣描述當年的埃里森:“我從來沒有發現拉里對學術有什么真正的愛好。不過,我一直相信拉里不會只是個普通人。他非常熱情,而且很有主見。他不論談什么都會音調極高,而且對于任何問題都有自己的看法。今天他依然是當年的那個樣子。”
同事眼中的埃里森
Oracle公司的前企業開發部負責人對埃里森作了這樣的評價:他是著名的技術專家嗎?不是,在硅谷至少有100個人在技術方面與他一樣出色。他是著名的管理專家嗎?不是,但他有足夠的智慧吸引他們為自己管理公司。那他究竟是什么?他是一個偉大的領導者,其偉大之處就在于能夠讓那些杰出的員工去完成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