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聲 編譯
1845年,英國海軍少將、著名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爵士,任英國皇家艦艇“埃里伯斯”號船長,攜“泰勒”號,共率官兵130人,從英國出發探尋西北航道,在威廉島外水域被冰塊包圍,全體人員先后遇難。
因預期回返時間已過,而船隊不見蹤影,富蘭克林夫人便為丈夫的平安返回許下1萬英鎊的重金。簡·富蘭克林是個堅定聰慧的女性,幾年間,她一直奔走游說,敦促英國海軍部派遣營救隊,并懇請捕鯨船只、航海探險者等幫助尋找。直到1850年冬天,英美兩國共派出6艘營救船只對加拿大北極地區的航道和海灣進行了梳篦式尋找,可未發現一絲線索。許多營救人員都確信富蘭克林和他的船員已不在人世,因為他們出發時只帶了3年的給養。到1851年秋天,英國海軍部已完全失去信心,不愿再提供資金及組織營救。
就在這時,即10月5日清晨,英格蘭西部城市格洛斯特上空出現了一個奇怪的氣球,中午時分,它飄到了城郊,輕輕地落在一位魯塞爾太太家的灌木叢中。魯塞爾太太感到好奇,便讓一個仆人去把它撿起來。
這個絲質材料做成的氣球上有一張小小的紙片,上面寫著:“埃里伯斯號,西經112°,北緯71°,1851年9月3日,被困。”只寥寥數語,沒有更多的發現。
其時,“埃里伯斯”這個名字在英國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的“主人”富蘭克林更是公眾崇拜的英雄人物之一。因而魯塞爾太太立刻將氣球送到英國海軍部。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是由W·吉里斯·洛斯分析歸納出來的。洛斯是魁北克畢曉普大學的北極探險專家,他對當年英國海軍部的有關文獻進行研究后發現:雖然在公眾面前海軍部持沉默和保留態度,但實際上,在得到魯塞爾太太送來的氣球后,海軍部還是緊鑼密鼓地進行了一番調查。
海軍部認為,這種氣球確實能經歷這段旅程,紙片上的地點也是確實存在的,但經查證,船只不可能被困在這個方位。此外,根據有關記錄,富蘭克林出發時絕沒有攜帶這種氣球。
氣球從何而來?經查實,1850年的營救船只向北極進發時,曾攜帶一批氣球,為的是在北極地區放飛這些氣球,以期望富蘭克林船長或船員能發現其中的一個,從而知道在何處可以找到給養和幫助。難道是營救人員中的一員從北極傳來這個虛假消息?有這個可能。最后的疑點落在了海軍部一位軍官霍雷布·奧斯汀的身上——他曾擔任其中一艘營救艇的船長。然而,英國海軍部稱,沒有證據表明船上的氣球少了。洛斯指出,即便查出氣球少了,如果他們決定遮掩不公布,人們也無可奈何。
誠然,救援船上的軍官有作案機會,可動機何在?洛斯也不得不承認,他們沒有任何動機,另外,求救信息的措辭看起來不像出自海員之手,如船名前未冠以代表“英國皇家海軍艦艇”的縮略字母“HMS”;“被困”一詞的說法并非航海專業術語;經度放在緯度之前——所有這一切都有悖于航海習慣,另外,座標的表示并未精確到分和秒,這更證明此信息絕非出自專業人士之手。
還有什么人有此機會?要知道,這種特制氣球并非到處可得。這些氣球在被帶往北極執行使命之前,只在倫敦試放過幾只,難道其中一只被人撿到,重新加以利用?不可能,拾到之人又怎知這種氣球是用來尋找“埃里伯斯”號的?這也未免太巧了一些。那么只有一種可能了。洛斯指出,有幾個氣球還曾作為禮物送給了一些達官貴人,富蘭克林夫人就得到了其中的2個。
謎底似乎開始浮出水面:富蘭克林夫人有充分的動機來設置這個騙局——促使英國海軍部重新開始已準備放棄的營救行動。她也有這份智謀和心機:這個意志堅強的女性,曾為爭取女犯權利而斗爭;曾周游世界,見多識廣;在丈夫失蹤以后,幾乎是單槍匹馬地安排、組織了多次營救行動。
那么就是富蘭克林夫人了,可證據呢?沒有。就連洛斯也不得不承認:究竟何人所為還不能確定。
看來,這個從天而降的氣球只能作為一個懸案存進英國海軍部的檔案庫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