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里士滿區有一所窮人學校,它是貝納特牧師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創辦的。1983年,一位名叫普熱羅夫的捷克籍法學博士在做畢業論文時發現,50年來,該校出來的學生在紐約警察局的犯罪記錄最低。
為延長在美國的居住期,他突發奇想,上書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要求得到一筆市長基金,以便就這一課題深入開展調查。當時布隆伯格正因紐約的犯罪率居高不下受到選民的責備,于是很快就同意了普熱羅夫的請求,給他提供了1.5萬美元的課題經費。
普熱羅夫憑這筆錢,展開了漫長的調查。從80歲的老人到7歲的學童,從貝納特牧師的親屬到在校的老師,總之,凡是在該校學習和工作過的人,只要能打聽到他們的住址或信箱,他都要給他們寄去一份調查表:“圣·貝納特學院教會了你什么?”在將近6年的時間里,他共收到3756份答卷。這些答卷中74%的回答是,他們知道了一支鉛筆有多少種用途。
普熱羅夫當初只是想以此滯留在美國,以便找一份與法學有關的工作。然而當他看到這些答案后,決定馬上進行研究,哪怕報告出來后立即被趕回捷克。
普熱羅夫首先走訪了紐約市最大的一家皮貨商店的老板,老板說:“是的,貝納特牧師教會了我們一支鉛筆有多少種用途。我們入學的第一篇作文就是這個題目。當初,我認為鉛筆只有一種用途,那就是寫字。誰知鉛筆不僅能用來寫字,必要時還能用來做尺子畫線,還能作為禮品送人示愛,還能當商品出售獲得利潤;鉛筆的鉛磨成粉后可作潤滑劑,演出時也可臨時用于化妝;削下的木屑還可以做成裝飾畫;一支鉛筆按相等的比例鋸成若干段,還可以做成一副象棋;在野外鉛筆抽掉芯還能當作吸管喝石縫中的水;在遇到壞人時,削尖的鉛筆還能作為自衛的武器……總之,一支鉛筆有無數種用途。它讓我們這些窮人的孩子明白,有著眼睛、鼻子、耳朵、大腦和手腳的人更是有無數種用途,并且任何一種用途都足以使我們生存下去。我原來是位電車司機,后來失業了?,F在,你看,我是一位皮貨商?!?/p>
普熱羅夫后來又采訪了一些圣·貝納特學院畢業的學生,發現無論貴賤,他們都有一份職業,并且都對生活非常樂觀。普熱羅夫再也按捺不住這一調查給他帶來的興奮。調查一結束,他就放棄了在美國尋找律師工作的想法,匆匆趕回國內。目前,他是捷克最大一家網絡公司的總裁。 2000年圣誕之夜,他通過E—mail給紐約市政廳發了一份調研報告《醒著的世界及它的休眼狀態》,算是對前任市長的報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