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腳幾乎沒有著地
2002年9月14日,27歲的美國著名短跑運動員蒙哥馬利站在巴黎國際田徑大獎賽總決賽100米決賽的起跑線上。他是人們公認最有希望刷新這一項目世界紀錄的人。
全場數萬觀眾、全球數億電視觀眾的視線,都集中在這里。
裁判舉起了發令槍,全場的空氣似乎要凝固了。一聲槍響,蒙哥馬利如一支離弦之箭,像一匹暴怒的黑豹,飛身而起!他是如此之快,以至給人的感覺是他在整個賽程中,雙腳根本沒有著地!
巨大的電子顯示屏上出現了“9.78秒”——無數人熱切企盼的新的世界紀錄誕生了!
美聯社著名的體育記者克拉奧尼認為:“這是本世紀第一項偉大的世界紀錄,也是最難破的世界紀錄之一。因為它幾乎已經達到了人類跑步速度的極限。”這一觀點得到了全球許多體壇人士的認同。
然而,美國著名的短跑教練邁洛卻對記者強調:“人類跑步的速度沒有極限。蒙哥馬利創造的紀錄很可能3年后就會被打破。”
這一觀點傳開后,世界體育科研界引起了一場爭論。爭論的焦點是近年來持續不斷的熱點:人類的體育成績是否有極限?
其實,這些爭論是不久前在美國召開的世界體育生理學研討會爭論的延續。在這次會議期間,與會的專家就“永遠無法超越的極限紀錄,即‘絕對世界紀錄’是否存在”,各抒己見,互不相讓,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驚天動地的紀錄肯定能打破
在這次研討會上,一派專家確信,極限根本不存在。人們稱他們的看法為“無極限說”。這一派專家舉了以下實例作為證據。
曾在男子400米跨欄國際大賽中,保持連續120多場不敗的“世界跨欄王”、美國運動員摩西,在1983年創造了47.02秒的“驚天動地”的紀錄。當時,連裁判都不敢相信,都以為是電子計時器出了問題,經反復核實后,才予以承認。
在場的教練員都認為,誰敢斷言它還會被打破,一定是“癡心妄想,呆人說夢”。全球的體育新聞也按這個觀點,進行了廣泛的報道。
然而僅僅9年后,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新一代跨欄王、美國的凱文·揚卻瀟瀟灑灑地跑出了46.78秒!當時在場的許多人都懷疑自己的眼睛看錯了,連電視臺的新聞記者都不敢馬上向觀眾報道結果,后來裁判仔細審查了攝像機的記速畫面,確認無誤后,記者才敢報道。
在1968年墨西哥城舉行的第19屆奧運會的男子跳遠比賽中,美國選手鮑勃·比蒙跳出了“驚世駭俗”的8.90米,比原紀錄竟然一下子超出了0.55米!
一時間,全球田徑界目瞪口呆,難以置信。
當時,世界田壇許多專家都深信,這個紀錄在20世紀內不可能再打破了。可是23年后,在東京舉辦的世界田徑錦標賽上,美國運動員邁克·鮑威爾跳出了8.95米!
更讓人驚詫的是,鮑威爾進行這一“世紀跳越”時,力量上居然還留有“充分的余地”。他雙腳著地后,強大的“剩余慣性”推動整個身體向前直沖;而這時,鮑威爾兩眼輕松微閉,面帶舒暢微笑,仿佛參加的不是世界最高級的激烈爭奪,而是類似“泥漿摔跤”的游戲。這就是堪與名聞遐邇的“格里菲斯·喬伊娜的笑容”相媲美的“鮑威爾微笑”。
“無極限派”的專家由此推斷:能發出這種微笑,體能顯然還沒有發揮到極致。因此,盡管鮑威爾與喬伊娜創造的紀錄至今都沒有被打破,可是他們完全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定可以被刷新。
最典型的實例是男子100米跑。
自1900年世界田聯設立這個項目后,多年來世界大賽的成績一直徘徊在10.8秒左右。1921年4月23口,關國的帕多克創造了10.4秒的世界紀錄。當時,這一“奇異成績”令世界體壇為之傾倒。
9年多后,即1930年8月9日,加拿大的普·威廉姆斯創造的紀錄才提高了0.1秒。在30年代前半期,人們都以為要再打破10.3秒的紀錄是極其困難的,至少在20世紀上半葉是無法打破的。
1936年6月20日,名聞遐邇的美國田壇明星杰西·歐文斯創造了10.2秒的新成績。當時,人們都認為,這項紀錄難以再打破了。然而20年后,歐文斯的同胞威廉斯創造了10.1秒的新紀錄。此后10多年,人們普遍認為10秒是男子百米跑的極限。這就是著名的“10秒”說。
第一個打破這一“極限”的是美國人海因斯。1968年10月14日,他在墨西哥創造了9.95秒的紀錄。當時,這一成績引起世界轟動。
在以后的10多年中,人們都以為,這個紀錄至少到20世紀末不可能被打破,因而稱之為“世紀紀錄”。
可是1983年7月3日,美國史密斯卻創造了9.93秒的新紀錄。5年后,即1988年9月24日美國田壇驕子、被譽為“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運動員之一”的卡爾·劉易斯又創造了9.92秒的紀錄。
此后不到3年即1991年6月14日,美國伯勒爾又創造了9.90秒新紀錄。僅僅過了兩個月即1991年8月25日,卡爾·劉易斯又一次打破了世界紀錄,成績為9.86秒。此后,兩次新紀錄的刷新幅度為0.1秒:1994年7月6日美國的伯勒爾創造的紀錄為9.85秒;1996年7月27日加拿大的貝利創造的紀錄為9.84秒。
1999年6月16日,23歲的美國著名短跑運動員、男子60米跑的世界紀錄保持者莫利斯·格林在雅典奧林匹克體育場,創造了“9.79秒”100米跑世界紀錄。
格林創造紀錄前,世界上許多“無極限說”人士都認為,貝利的紀錄至少20年內難以打破。如果還能再打破,那么每次上升幅度也只能是0.1秒而已。
然而,格林創造的成績卻將這一極限紀錄一下子提高了0.5秒,也就是說,一下子躍過了5個“極限臺階”!
持“無極限說”的專家認為,類似的實例俯拾皆是。它們充分證實,原先一致公認的極限,后來都能被逾越。這是科技飛速發展、體育技術和輔助器材迅速改進及訓練快速科學化的必然結果。細心的人會發現,上面舉的實例都是男子的紀錄,這是因為在世界范圍內,女子參加體育運動“人數比”遠不如男性。目前女子競技潛能的發揮程度,遠遠比不上男子,更談不上“接近極限”了。
“絕對紀錄”永遠無法超越
另一派則針鋒相對,激烈反駁。他們強調,極限絕對存在。人們稱他們所持的觀點為“極限說”。他們的理由概述如下。
確實,人類已經創造了2.45米的跳高紀錄,身高1.94米的古巴選手索托馬約爾越過了超出自己身高0.51米的“超身跳”極限。但是,運動員能越過5米、6米、7米嗎?還能創造1米、2米、5米、10米的“超身跳”嗎?
同樣,雖然人們對男子100米的成績突破“10秒大關”早已習以為常,可是,6秒、5秒、4秒的大關也能沖破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毋庸置疑,極限完完全全存在。
“極限派”強調,他們的這一觀點并非全是邏輯推論,也有科學依據。如不久前,美國生物力學家本杰明經過反復實驗,得出結論:人類跑完100米時間不可能少于9.50秒。如果快于這一成績,那么肌肉會被撕裂。
持“極限說”的專家還認為,由于用腦量的日漸增加和體力勞動的日益減少,從總體上看,人類四肢和身軀的肌肉占體重的比例已漸趨減少;同時,骨骼的支撐力等也趨于減弱。因而,近年來全球不少人類學家都斷言:人類體型發展的總趨勢是“頭腦越來越大,四肢越來越細”。因此在21世紀,人類肯定會創造一連串永遠無法超越的“絕對世界紀錄”。
上述兩派各執一詞,“據理不讓”,爭論不休,當然誰也說服不了誰。
困惑不解的“兩難推理”
最近,在英國田徑科研界就“絕對世界紀錄是否存在”的問題,也展開了熱烈的研討。會上,英國牛津大學有名的體育生理學家艾德華再次重申了這樣一個富有哲理、令人深思的看法——
“現在,只要稍有常識的人都會同意,男子100米跑絕對不可能創造6秒的奇跡,更不用說5秒4秒了;但是100年后能不能呢?如果100年后不行,那么1000年后行不行?1000年后還是不行,那么1萬年后呢?這樣一直問下去,說有‘極限’,恐怕就得慎重考慮了。因為,現在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人類將會在遙遠的未來毀滅消失。有人類,必有體育;有體育,必有競賽。你能斷言,一個紀錄過了1萬年還不可能被打破嗎?這樣看來‘極限論’是錯誤的。但是反過來看,你能說人類在地久天長的將來,能創造100米跑1秒這樣不可思議的成績嗎?進一步講,如果能,那么能不能再創造0.5秒這樣匪夷所思的紀錄嗎?這樣一直問下去,‘無極限論’也許又站不住腳。由此看來,這場爭論的關鍵問題,實在是一個令人困惑不解的‘兩難推理’。因此我敢斷言,這場辯論將會時斷時續、時起時伏地長期延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