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執行:佟萍
阿富汗硝煙未散,美國又再次舉起反伊大旗。希望用武力徹底扳倒薩達姆政權。就在“9.1l”恐怖襲擊1周年之際,美國海軍“華盛頓號”航母戰斗群已經離開駐地,悄然向中東進發,一場戰爭似乎難以避免。然而“倒薩”遠沒有“阿富汗反恐”那么簡單,它涉及面廣,相關各方的利益盤根錯節、相互糾纏,致使“倒薩”一波三折,國際社會也為此爭論不休。
背景:自己釀造的苦酒
冷戰時期,以色列與伊朗是美國中東戰略最重要的兩個盟友。伊拉克則被美國視作前蘇聯的聯系國,雙方不相往來。
1979年,伊朗爆發震驚世界的“伊斯蘭學生革命運動”,并占領了美國大使館,扣押美國外交官作為人質,美國與伊朗的關系急轉直下。
1980年,伊拉克入侵伊朗后,里根政府暗中向伊拉克傾斜,美國向薩達姆提供情報,為薩達姆購買軍火提供巨額貸款,向伊拉克提供包括超大型計算機甚至炭疽熱技術。現在,美國聲稱伊拉克擁有生物武器,實際上就是以前縱容伊拉克的結果。
1984年,美國與伊拉克恢復了正式的外交關系,并把伊拉克從支持恐怖主義的黑名單上劃去。兩伊戰爭結束后,美國又簽署了一份秘密文件,準備與伊拉克建立更緊密的聯系。直到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暴露出獨霸中東石油的野心后,美國才重新祭起了反伊大旗,對伊拉克大打出手。
海灣戰爭令美伊兩國徹底翻臉。美國為了達到持續遏制伊拉克的目的,采取了經濟制裁、武器核查、設置禁飛區、軍事威懾等一系列舉措。美國還在伊拉克扶植反對派,從內部顛覆伊拉克現政權。美伊的世紀情仇便由此而生,愈演愈烈。
美國時間2002年10月7日,布什總統在辛辛那提博物館中心發表了新的“倒薩”演講。從內容來看,這次演說并沒有什么新意。但布什總統此時大篇幅地談論“倒薩”問題,說明白宮“倒薩”工作的重點已經開始轉入實際操作階段。
為了向世人講明“倒薩”的理由,美國政府及布什列舉了大量的“罪狀”,歷數了伊拉克10余年來的種種“罪行”:從伊拉克違反聯合國有關決議到欺騙和拒絕武器核查;從繼續制造化學和生化武器到秘密發展核武器;從薩達姆對人民的“殘酷統治”到其個人的“荒淫無度”;從伊拉克支持和縱容恐怖主義到為“9·11”事件歡呼喝彩……但無論是美國政府還是布什總統都未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伊拉克確實擁有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國中期選舉在即,輿論認為,布什政府大肆宣揚伊拉克威脅論,利用伊拉克問題對民主黨進行壓制,迫使民主黨在這項決議上作出讓步。
態度:美國與國際社會的立場
在戰爭與和平之間進行選擇,從來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件。
十幾年前,當美國前總統老布什要求國會授權動用武力把伊拉克從科威特驅逐出去的時候,美國國會曾進行激烈辯論。絕大多數民主黨議員投票反對,決議最后以微弱多數獲得通過。美國現任總統布什不久前向國會提出同樣的要求,美參、眾兩院經過辯論,先后于10日下午和11日凌晨以壓倒多數表決通過授權對伊動武的決議。雖然國會支持對伊采取軍事行動的態度是明確的、堅定的,但美國民眾的支持卻在軟化。美國人民與美國人民選舉的民意代表——國會議員在“倒薩”問題上態度的差異,只能說明布什政府在兜售伊拉克戰爭問題上,做了并不均衡的“推銷\"32作。
美國民眾認為布什總統提到的只是美國的擔心,但他沒有出示資料來證明發動戰爭是合理的。10月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開始就布什提交的有關伊拉克問題決議草案進行辯論。一些議員對是否有必要發動對伊戰爭提出了質疑。
布什總統在辛辛那提博物館中心發表“倒薩”講演的當天,法國總理拉法蘭在法國國民議會上發表講話,嚴厲批評美國要對伊拉克動武的“簡單主義立場”,強調應該全力以赴尋求外交解決辦法,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只能“作為最后手段”,且“必須慎重考慮”。作為同是北約的成員,法國的立場特別引人注目。因為1956年在蘇伊£:運河問題上提了反對票之后,法國還從來沒有在安理會對美國的提案使用過否決權。
作為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國家,埃及的態度同樣引人注目。8月,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和外長馬希爾在會見到訪的英國外交大臣斯特勞的時候,也著重討論了有關伊拉克的問題。馬希爾在會后表示,埃及方而希望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盡快返回伊拉克,但是核查小組返回之前在聯合國安理會沒有必要通過一個有關伊拉克的新的更強硬決議。
新加坡《海峽時報》發表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決策者認為,美、英兩國最近公布的對伊動武的有關證據難以令人信服。
作為美國盟友的英國,自美國總統布什推出“倒薩”計劃以來,英國就一直站在美國一邊,英國首相布萊爾不久前還帶著特殊使命游說俄羅斯總統普京,希望普京能支持美英的“倒薩”立場。
在美國宣布要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之初,俄羅斯的態度非常明確:伊拉克有沒有美國所說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只有在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返回伊拉克以后才能知曉,在此之前任何對伊拉克動用武力的軍事行動,都是國際社會所不能接受的。后來俄羅斯的態度又發生了一些細微的變化,俄羅斯外長伊萬諾夫此后首次表示,俄羅斯已經不反對美國提出的聯合同應該通過新決議的商議,只是里面不能包含對伊拉克自動使用武力等強硬條款。
戰爭:“倒薩”之戰如何打
目前的美國軍隊與1991年的海灣戰爭相比,·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美國為了達到“全球存在”的目的,加強了單位部隊的戰斗力和機動性,特別是在以更少的部隊維持較高的戰斗力方而,作了精心調整。那么美國的“倒薩”之戰將如何進行呢?
戰法一:大規模空戰運用信息優勢
回顧上次海灣戰爭到近年來的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作戰過程,美軍顯然已經形成了一套較有效的運用信息及打擊火力優勢,應對地區性非對稱軍事力量的作戰模式。這一模式首先是運用壓倒優勢的壓制信息作戰作為大規模空中戰役的先導,在開戰之初卻動用包括電子壓制、以輻射軟硬殺傷等精確攻擊手段,使伊拉克的電子和雷達系統及C3I系統癱瘓,同時最大程度地打擊伊拉克的防空系統。
經過長達12年的制裁封鎖和不間斷地“禁飛區”空襲,伊拉克的防空力量已被削弱到最低程度。伊拉克在8000米以上空域的攔截能力幾乎是“零”。
因此,大規模空中戰役不僅將作為“倒薩”戰爭的主要作戰樣式,同時還將承擔為其后的特種部隊滲透及其他后續作戰行動掃平通路的任務。
戰法二:阿戰模式倚重特種兵
美國此次一意孤行發動針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其矛頭鮮明地指向薩達姆本人。同時美國也希望伊拉克內部掌握兵權的高官里應外合,實現“外科手術”式軍事打擊來實現伊拉克政權的閃電式更迭。因此,類似1991年海灣戰爭那樣的大規模地面作戰將不太可能重現。新“沙漠風暴”的另一個主角將是美軍剛在阿富汗“大顯身手”過的特種部隊。
美軍特種部隊可能承擔的主要作戰任務為:首先,以分隊形式滲透進入伊拉克,為空中作戰搜索、確認和指示重要目標,并確認戰果;其二,進行小規模破襲擊作戰,在聯合空中戰役開始時和戰爭全程對伊軍重要關節點進行直接攻擊,攻擊目標包括伊軍重要通訊設施、作戰指揮機構、比較隱秘的雷達站及其他支撐戰爭能力的要害點;其三,配合情報部隊住伊境內執行廣泛的心理作戰,制造混亂,動搖伊拉克軍隊和國民的作戰意識;其四,訓練伊拉克反對派武裝,指導、協調甚至指揮伊拉克境內的叛軍執行聯合美英軍隊的有關行動;其五,在衛星情報及其他戰術情報單位的支援下,對伊拉克境內特種防護的目標進行摧毀攻擊,比如被懷疑為研發并制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實驗室與工廠,其目的是摧毀伊拉克的大規模戰爭報復能力,為隨后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提供安全保障。
戰法三:定點清除中心開花
“定點清除”作戰,西方新聞媒體有時稱之為“蘭博作戰”。美國一直擔心“倒薩之戰”拉開序幕,薩達姆會突然亮出有巨大殺傷力的武器。所以,美英特種部隊將在戰爭開始或者戰前部署到位,通過偵察衛星、聯合指揮飛機提供的數據信息摧毀伊軍的機動導彈發射架及其陣地。
此外,美軍另一個作戰重點將是所謂“中心開花”戰法。美軍將直接攻打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及幾個重要指揮中心和軍火庫。這種“由內到外”的打擊策略與1991年海灣戰爭策略正好相反。美軍只需要很少數的人就可以實施這樣的運行,并且速戰速決,減少國際社會的壓力。
戰法四:地面戰“海灣戰爭之子”
美國此次“倒薩”之役以重建伊拉克政治秩序為理由。因此,為最終實現戰爭目標,采取地面作戰行動是不可避免的。根據一項由美國中央司令部擬就的名為“海灣戰爭之子行動”的機密文件,美軍將以“三三制”方式攻擊:在空中奪取絕對制空權的同時,會有多達25萬人的地面部隊(包括特種部隊、情報部隊和海軍陸戰隊)以土耳其、卡塔爾和科威特為基地,從北、南、東三個方向同時向伊發動進攻,突擊進入伊拉克境內,最終實現對伊拉克的全面軍事控制。
預測:戰爭真會打起來嗎
各種信息表明,美國人的確是在認真計劃一場戰爭——在后勤運輸上,位于科威特、巴林和卡塔爾的美軍基地中大型飛機起降頻繁;在科威特的港口,美軍所需的裝備和物資源源而至。美軍在科威特和卡塔爾等地的部隊番號增加,所駐部隊的充實程度也大為提高。像第三機械化步兵師這樣原本擔任全球戰備值班任務的部隊也已經將主力調至海灣,美軍部分地面作戰部隊繼續向該地區派遣先遣人員,之后,又開始大規模地運送裝備至海灣地區,美軍還在科威特等地進行了新的營地建設,供更多部隊駐扎使用。
美國準備使用哪些部隊參與作戰呢?從上次戰爭的經驗看,如果美國下定決心要對伊拉克動手,那么最少要有一支較為強大的裝甲力量作為保障,美國人對上次戰爭中的沙漠坦克戰的大獲全勝應該還記憶猶新,因此,第一裝甲師和第一騎兵師都幾乎是必選的部隊。其它部隊的調動就有不少的限制了,因為美軍雖然已經放棄了同時打兩場局部戰爭的戰略,但戰爭可能并不會完全按照美國的意圖發生,除了伊拉克,在地球其他地方也可能會爆發戰爭,因此美國依然需要在各個戰略方向上保持一定的力量。
一切跡象表明這已經是很典型的戰爭征候了。從某種意義上講,以美國目前的軍事實力,已經不需要用什么行動來威懾別人,如果有什么行動,那么目的就絕不僅僅是威懾了。否則,運送如此多的人員和裝備,購買如此多的軍需用品,若是不打仗的話,這些成本就沒有任何收益可言了。
經濟:繞不開的話題
由于美國今年經濟不景氣,連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都提醒說,對伊拉克戰爭可能為美國經濟復蘇投下陰影,美國人對經濟問題的興趣普遍要高于對軍事“倒薩”的興趣。美國媒體甚至抱怨說,白宮和國會不是將更多的精力用于討論和解決美國目前經濟的低迷狀況,而是更多地卷入到伊拉克問題的處理和辯論之中,這對讓美國走出當前的經濟困境絕不是“利好”消息。《紐約時報》提出,布什總統處理經濟問題“能力一般”,但卻成了“推銷戰爭的老手”。美國的媒體甚至懷疑,布什政府的軍工企業和重工業的權力背景,才導致了白宮如此執著于想發動伊拉克戰爭。
有經濟學家認為,一旦美伊戰爭開打,未來1~2年,美國政府的預算赤字將進一步惡化,重創已呈疲弱態度的經濟,并可能拖累其它國家。
1990-1991年的海灣戰爭,美國政府斥資610億美元,如果加上通貨膨脹率,以現在的價值計算則高達810億美元,而當年美國的盟邦卻支付了90%的費用。白宮首席經濟顧問賴利·林茲上個月表示,美國攻伊將花費1000億-2000億美元,這立即引發多方爭論。
財政部長奧尼爾根本不愿意討論其中細節,他只說“自由無價”,并堅持美國的經濟與預算足以應付這場戰事。國防部則以目前沒有作戰為由,表示戰爭的代價無從算起。國會預算辦公室主任克彭說,美伊戰爭美軍的總支出及后續可能造成的影響很難估算。根據不同的假設,國會預算辦公室預估,如果美國輕取伊拉克,約需斥資500億~750億美元。這已經包括了重建與占領伊拉克的支出。
經濟學家狄克萊門表示,一旦開戰,明年美國經濟勢將惡化,經濟增長率將下跌0.5%。他預估,如果美伊不開戰,美國政府2003會計年度的預算赤字約達2250億美元,一旦開戰,赤字將超過3000億美元。
高盛證券經濟學家楊達預估,為了應戰,美國政府將大舉發行公債,在明年四月前債券金額至少達15004億美元。如果其它條件不變,債券發行量增加將推動美國經濟擺脫45年來谷底的頹勢。目前華爾街基本的共識是,只要美伊戰爭不拖太久,對股市的沖擊應該不會太大。
林茲則樂觀地認為,一旦美國打敗伊拉克,對股市及經濟都將是一劑強心針,石油價格將下跌,投資人將更有信心,同時經濟與股市雙雙走強,為政府帶來更多的稅收。
影響:戰爭的后果難以估量
盡管國會已達成授權決議,但這只是民主、共和兩黨在當前政治形勢下的妥協。實際上,對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前提和戰爭可能產生的后果,美國政界、軍界、學界的看法仍有很大出入。
首先,伊拉克解除武裝是否必須以“倒薩”為前提。美國政界的主流看法是,伊拉克小會自愿地解除自己的武裝,10多年來薩達姆對武器核查的態度已經非常清楚,只有把薩達姆趕上下臺才能保美國的安全。核查人員可能發現和銷毀一批武器,但薩達姆政府會很快開始新的武器計劃。
一旦發生戰爭,伊拉克軍隊和人民會如何反應,這也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樂觀人士預計,大部分伊拉克軍隊小愿意為薩達姆賣命。來自伊拉克國內的報告顯示,伊陸軍和共和國衛隊“開小差”的現象越來越多。而薩達姆為了防止軍事政變,已經逮捕和處決了數十名官員,甚至不讓共和國衛隊的精銳部隊進駐城市。至于伊拉克人民,他們對薩達姆的獨裁統治恨之入骨,肯定會歡迎來自美國的“解放者”。
另一派觀點認為,對伊戰爭肯定會空前艱難。被逼到墻角的薩達姆甚至可能對以色列使用化學和生物武器,引起“泛阿拉伯戰爭”,也有可能對美軍直接使用這些武器,從而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前美軍中央司令部總司令霍爾在國會作證時說:“巴格達駐守伊拉克共和國衛隊6個師的兵力和另外6個重型裝備師,結果一定是作戰雙方傷亡慘重,全世界都會看到我們轟炸人口密集的居民區,其場景恐怕會像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一樣慘烈。”
最后,一旦開戰,中東形勢會如何發展?在美國擁有絕對軍事優勢“一戰必勝”的情況下,這一因素是關系美國能否達到戰爭日的、實現戰略利益的關鍵。一些學者分析認為,阿拉伯人首先在感情上排斥美國對穆斯林國家的戰爭,現存又越來越感到反恐戰爭旗幟下涌動的一股反阿拉伯“暗流”,大多數阿拉伯國家批評美國軍事行動當是必然。更為可怕的是,如果美國在巴以安全形勢得到緩解之前就開始戰爭,將會在阿拉伯世界激起更多針對美國的自殺性恐怖襲擊,這與美國消除恐怖主義威脅的初衷會相去越來越遠。
▲薩達姆有核武器嗎?
生產核武器的第一個要素是擁有足夠的核燃料——鈾235和钚239。伊拉克沒有這些原料,它從哪里搞?何況,要想生產出高純度的核燃料,技術難度非常之高。第二個要素是制造可進行核爆炸的裂變裝置。這要有三個關鍵環節:一是利用高性能計算機進行仿真計算;二是反復進行模擬試驗;三是進行必要的核爆炸試驗。在這三點上,就連美國間諜也沒有發現蛛絲馬跡。美國多次指責伊拉克試圖走私核裝置,但專家認為,沒有經過系統研制和試驗,只靠偷偷引進一兩個核裝置是造不出具有實戰威力的核武器的。
▲武器核查是戰爭的導火索嗎?
即將展開的武器核查最終有用嗎?許多專家的看法比較悲觀。9月17日,伊拉克副總理阿齊茲在巴格達表示,伊拉克已同意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重新進入伊拉克,美國已沒有任何動武的借口了。但專家認為,武器核查過程本身就不會順利,例如,假如美方不斷要求擴大核查范圍,甚至要求把伊拉克翻個底兒朝天,伊拉克是不會答應的。諸如此類的沖突將會很多。9月17日,布什在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發表講話時指責薩達姆“以前曾一再欺騙國際社會”,現在絕不允許他故伎重演。一些國際問題專家認為,布什這話已經為此次武器核查定了調。
▲投向薩達姆的“銀彈”計劃
布什總統的發言人弗萊舍也宣稱,鼓勵伊拉克人民發動政變,用一張“單程票”或者“一顆子彈”來代替“興師動眾的美軍”。據悉,弗萊舍這里提的“單程票”是指美國希望薩達姆識時務,到國外避難,永遠不再回到巴格達;而“一顆子彈”便是中情局策劃的暗殺薩達姆的“銀色子彈”計劃。為了節省美軍的戰爭開支.特別是避免人員傷亡,白宮早在去年10月阿富汗戰爭爆發不久,就指示中情局起草刺殺薩達姆的計劃了。據美媒體報道,今年初,布什總統批準了可以對伊拉克領導人實施暗殺的特別行動計劃,其中包括對伊拉克境內的反政府武裝提供援款,在薩達姆的“圈內”高層中搜集情報,尋找和發展對美國的“友善人士”。
面對白宮的秘密行動計劃,薩達姆似乎早有準備。據悉,他已經對手下采取各種防范措施,派遣情報人員跟蹤自己的高級幕僚,只有那些最親密和可靠的助手才能見到薩達姆本人。在前些年,連薩達姆的女婿都遭到清洗,不難看出薩達姆的戒心有多重。所以連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許多專家都表示,從內部刺殺薩達姆操作起來有難度。
▲美國國會為何通過授權決議?
分析人士認為,國會民主黨人即便反對布什的立場,也不可能違背選民的意愿。在最近媒體針對民主黨人選民的一次民意調查中,也有57%的人支持對伊動武,只有41%的人表示反對。一些民主黨人士預測,只要對決議的措辭“稍加潤色”,這一決議即可得到80%以上的民主黨議員的贊成。民主黨人如此選擇雖屬無奈,但絕對“明智”。一來避開共和黨的風頭,二來也留有“伏筆”。如果美國單方面對伊拉克開戰,而戰事進展不順,他們就可以說,他們事先就懷疑過布什是否操之過急。
▲安理會通過對伊新決議
紐約當地時間11月8日上午10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15個成員國一致投票通過了一項核查伊拉克銷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決議。輿論認為新決議的通過保持了安理會的團結,維護了安理會的權威,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國對伊拉克采取單邊軍事行動的企圖。
迫于國際壓力,美國對動武授權等關鍵性問題作出讓步。新決議通過后,法國聲稱決議的通過是聯合國的勝利,并呼吁將它轉化為和平的勝利。俄羅斯外交部聲明說,決議為通過政治和外交途徑解決伊拉克問題開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