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常用“一畝三分地”作為利己主義的代名詞。那么,“一畝三分地”這句成語是怎么來的呢?
滿族原是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1644年建立清王朝之后,為了及時了解農時,熟悉節令,居住在深宮大院里的皇帝便在驚蟄時分乘龍車從正陽門到先農壇耕地。當時劃出的這一塊地叫“演耕田”每年由皇帝、皇后演試“親耕”,表示普天之下該種五谷了,并以此顯示其對農業生產的重視。這種做法世代沿襲,他人不得將地改作它用。當時皇帝“親耕”的這塊地恰好為“一畝三分地”,于是,人們推而廣之,將個人利益或個人勢力范圍稱為“一畝三分地”。
知識窗2002年12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