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曾在會稽郡做官,會稽山水秀麗,他常邀朋結友游玩于山水之間。東晉永和九年(353年)暮春三月三日,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風雅集會,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寫詩。最后由王羲之當場揮毫,寫了一篇文章來紀念這次集會,這就是有名的《蘭亭集序》。這幅由王羲之親筆書寫的《蘭亭集序》,后來被認為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珍品.可惜,它已經失傳了。
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人們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有一次,他去門生家,門生很熱情地接待他。王羲之坐在一個新的幾案旁,看到案面既光滑又干凈,引起他寫字的興致,那門生高興極了,趕緊拿來筆墨。王羲之乘興在幾案上寫了幾行字,留作紀念。
過了幾天,那個門生有事出門去了。他的父親進房收拾,看到新幾案給墨跡弄臟了,就用刀把字刮掉了,門生回來后為父親刮掉王羲之的墨寶懊惱了好幾天。
王羲之有個特殊的癖好,就是不管哪里有鵝,他總有興致去觀看。那白毛綠水,紅掌清波,啟發過他對書法奇妙的構思。他曾用大斗筆寫了一個“鵝”字,懸掛墻上,朝夕觀賞。
一天,他經過一座道觀,意外地發現道觀庭院中養著十多只大鵝。王羲之高興極了。觀賞間,一位鶴發童顏、精神飽滿的道長迎了出來,相互通了姓名后,羲之直截了當地要求道長把這群鵝賣給他。那道長爽然一笑,答道:“只要先生為貧道寫一本《黃庭經》,當以群鵝相贈。”“這有何難?”羲之欣然應允,不到一個時辰,全本《黃庭經》一揮而就。道長看罷,佩服得五體投地,將它作為寶物收藏起來。王羲之也是喜出望外,籠鵝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