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的父親去世時,留有一些瓷器,但王某并不知道它們的真正價值。后來王某想裝修房子,卻因不知如何處理這些瓷器而犯難。一日,王某的同學(xué)唐某來家作客,唐某在省博物館工作,他表示愿意買下這些瓷器。王某很高興,最后雙方以1萬元的價格成交。事后,王某得知那批瓷器年時久遠,最少也值10萬元后,王某便找到唐某要求返還瓷器,而唐某認為當(dāng)時雙方都是自愿的,不存在強買強賣,因此不同意返還。王某于是起訴到法院。
本案中,王某和唐某之間的交易是自愿的。但因王某不了解這些瓷器的真正價值,導(dǎo)致他對價值的誤解;而唐某在博物館工作,應(yīng)該知道這些瓷器的價值卻以較低價格買取,顯然違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則。我國《民法通則》第59條規(guī)定:“行為人對行為內(nèi)容有重大誤解及行為顯失公平的,當(dāng)事人可以請求法院對已成立的民事行為予以變更或撤銷。”所以在此案中,王某可以行使撤銷權(quán)向唐某要回已賣出的瓷器。
最后法院支持了王某的請求,判決唐某返還瓷器收回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