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類似事件的發生,都會導致媒體公信力的下降。但這究竟是媒體的責任,還是別的其他什么人的責任?
也許你年年都不怕浪費寶貴的時間,心中充滿著慈善募捐的犧牲精神,去收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并且借此獲得嘲罵那群低能而偏偏高薪的笨蛋的機會,由此得到了極大的心理滿足。
但是,你大概還是不會知道趙安是哪路神仙,相信大部分普通觀眾也都不會知道趙安是誰。即便是熱心于娛樂圈的朋友,可以一一如數家珍地抖落出來的,也大都是些演藝明星。不論怎樣,趙安顯然不屬于水銀燈中心的那一群。
盡管如此,曾經多次執導央視春節晚會的央視文藝部主任趙安被拘捕的傳言還是被炒了個沸沸揚揚。很難說這是誰的興趣,本來也許應該對此更為關注的所謂“圈里人”的反應似乎非常冷淡,跑前跑后到處瞎起勁的依然是媒體。
10月16日,中央電視臺內部終于正式傳達了有關趙安涉嫌經濟犯罪,被有關部門拘捕的消息。雖然新華社等官方媒體仍未有相關報道,但讓我感興趣的是,掉過頭來看看,自10月10日起由幾張地方報紙從香港媒體轉來這一小道消息后,各色媒體各色的反應。
10月11日,一家全國性媒體以極其嚴肅的調子,由趙安事件引發出央視春節晚會改革的話題,高屋建瓴、立意深長。然而,就在同一天的兩份北京地方日報上,卻冒出了關于趙安的截然不同的消息。一家稱,趙安現在還在正常上班;而另一家則證實,趙安確實被檢察機關審查。更出奇的是,12日,外地一家日報登出消息,該報記者和趙安通上了電話。據說,趙安心平氣和地表示,要那樣我還能坐在這里嗎?并且對記者說:“你們記者可以想想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天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消息的真假業已無法判定。發布這幾條新聞的媒體無一不是名聲在外、根基深厚的大報,該不會干得出來街頭小報那種造謠生事的活兒。
既然弄不清楚真假,那么消息的真假似乎也就無關緊要了,各種說法就都有了更多的娛樂意味,仿佛成了一個供公眾開心的玩笑。但是關于傳說中拘捕的原因一點都不輕松——涉嫌受賄,在反腐敗成為社會中心話題、以至于反腐電視劇都能夠演得那么熱火朝天的時候,這么敏感的話題好像是不應該拿來游戲的。
從當時的信息來源看,否認趙安出事的消息來自央視或其他“圈內”人士,而被審查的消息則來自“不肯透露姓名的官員”,看來后者像是更可靠一些。但是,趙安究竟有沒有問題、有多大問題,一時仍舊沒有人敢于斷言。如果說公眾被之前的報道引發了好奇的話,那么這種好奇就無法進一步滿足了,媒體的局限性這時又暴露了出來。雖然趙安的事情一時弄不明白,但是起碼再一次證明,媒體能夠弄明白的事情也往往有限。
如今有了因特網,公眾找到了傾泄的場所,媒體的一些報道經常在網上招來成片的罵聲。事實上,每一次類似事件的發生,都會導致媒體公信力的下降。媒體公信力的下降,可不是開玩笑的小事,但這究竟是媒體的責任,還是別的其他什么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