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監督是政府管理社會衛生事務的重要手段,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v觀南匯近年來衛生監督工作的軌跡,由于生產經營主體的多樣化,商品流通形式的錯綜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衛生監督執法的效率。因此,積極探索衛生監督執法的運作模式,完善綜合執法體系,不斷提高衛生監督執法的力度、質量和效率,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衛生環境,將是我們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多年的不斷探索和實踐中,我們意識到:
轉變觀念是基礎。我所自成立以來,始終以服務經濟、服務基層、服務社會為主線,緊緊圍繞“衛生改革與改進服務”這一中心,更新服務理念,強化服務意識,改進服務態度,提高服務水平。以便民、利民為立足點,狠抓“四化”服務。即服務主動化、審批簡約化、收費標準化、執法公正化。并公開設置了衛生許可證審批程序、衛生行政執法程序、各項收費標準等欄目,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在辦理衛生許可證方面,減少原有的前置條件,實行急事急辦,特事特辦,招商引資優先辦,貿易項目隨到隨辦為原則的措施;改變以往每周兩天辦證為全天候辦證,受理時間由法定七天縮短為五天;食品等項目由法定30天縮短為25天;集中式供水單位發證由三個月縮短為一個月內;預防性設計衛生審核與批準由15天縮短為7天;嚴格把關,注重各個審批環節的銜接。遇到難題,不推諉,不拖拉,主動走出辦公室,深入現場,獻計獻策,一切從國家利益和客戶利益出發,幫助和配合有關單位共同解決問題。同時聽取有關部門的意見和建議,認真研究,及時改進,做到在摸索中前進,于改革中發展。杜絕了“朝南坐”的衙門作風,形成了一個“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氛圍。
責任落實是關鍵。隨著衛生監督對象的急劇增加與監督人員的數量不足、業務知識單一、監督人員忙閑不均的矛盾日益突出,我所著手對衛生監督體制進行了改革。一是對科室進行改組,重新組成了由一個審核發證科、一支執法大隊下屬三個中隊為主體的體制形式。明確了各科室的職責和任務,改變了以往衛生監督以條線劃分,各自為政的運作模式,實行區域分工,以塊為主,條塊結合,實行綜合執法。二是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在分級管理,兩級考核的基礎上,結合綜合執法模式,明確各科室和各崗位職責,明確執法責任制的內容和要求、執行方法及考評方法。三是建立衛生監督員督察制度,設立督察辦公室,對衛生監督員的執法程序、工作完成情況、職業道德等進行全方位的督察并進行評估,將評估結果與經濟利益掛鉤,打破了大鍋飯平均分配的現象,從而提高了衛生監督員的積極性和責任心。
競爭機制是動力。本著“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指導思想,2001年初,我所在人人參與不設候選人這樣一個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下,對科室負責人實行競爭上崗。由每位競聘者上交一份書面競聘崗位施政綱要,經考察和組織審定,最后有10位脫穎而出,成為第一批競爭上崗的中層干部。實踐證明,通過競爭上崗的這批人員,在各科室的領導崗位上充分展示了其領導才能,尤其是在打假行動中,他們身先士卒,主動出擊,高質量地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與此同時,他們能為全所工作及時獻計獻策,使全所形成了一個政令暢通,群策群力,生氣勃勃,奮發向上的新局面。
隊伍建設是保證。面對衛生執法的新形勢,我們始終將人才培養,提高全員綜合素質作為一項基礎工程來抓。除對新入所的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培訓外,還進行法律基礎知識和專業法規的培訓,經市級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對在職衛生監督員則鼓勵其利用業余時間“充電”,并參加所里組織的專題授課學習,年終進行書面考試,成績作為衛生監督員年終考核和下次聘任的依據,其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進行培訓,請法院人員、律師及有關專家傳授法律及衛生專業等方面相關的知識人,同時派員積極參加上級舉辦的專業知識學習班和大專的學習,目前在讀大專22名。通過一系列的培訓,衛生監督員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
南匯的大發展,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后,對衛生監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進一步完善綜合執法的模式,進一步加強執法隊伍的建設,轉變服務理念,改進服務方式,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勇于探索,不斷創新,才能使衛生監督工作達到一個新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