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組織對普通照明燈泡產品質量進行了國家監督抽查。
本次抽查了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5家企業生產的45種產品,合格37種,產品抽樣合格率為82.2%;涉及安全項目不合格的樣品有7種,占不合格品的87.5%。
抽查結果表明: 目前部分國有、合資企業生產的產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些大型企業采用先進的質量管理體系,產品質量穩步提高;而一些中、小型企業生產的產品,由于燈頭的互換性差、裝配不當、壽命短、標志不規范等原因,致使其產品質量不穩定。
造成產品質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幾個方面:
1、標志不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對標志有嚴格規定,產品上應有清晰的標志,包括燈泡的型號、制造廠、商標、生產日期、質量等級等標記。本次抽查中,有6種產品該項不合格,主要表現在標注的內容不齊全、不規范,標志不清晰、不牢固等方面。
2、耐扭力矩不合格。在燈泡安裝或拆卸過程中,燈頭旋進或退出燈座時,燈頭與玻殼之間會產生一個扭矩,如果燈頭與玻殼之間所能承受的扭矩太小,就會引起玻殼與燈頭脫落,從而引發安全事故的發生,此次抽查有2種產品該項不合格。
3、壽命不合格。此次抽查中有1種產品在壽命燃點3h后出現爆炸,直接影響到人身健康和安全。
抽查中還發現,因燈頭偏大而無法旋人或插入標準燈座,即在互換性指標上存在缺陷,而被判不合格的樣品有2種;在使用性能方面,存在光通量低于標準值的樣品有1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