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新的雄心壯志。
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魏禮群說,和過去相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句表述前面盡管只增加“全面”兩個字,但其內涵更加豐富,意義更加深遠。一句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僅僅是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而是更加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建設,使我國經濟社會得到全面發展。
未來目標令人向往,交流感受令人振奮。
國家綜合實力將進一步增強。到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如能比2000年翻兩番,達到35萬億元人民幣以上,就意味著在這20年中,我國經濟增長將保持7%以上的高速增長。那時,我國將基本實現工業化,農村勞動力比重下降到30%。中國的國際地位將會大大提高。
人民的小康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將顯著提高。20年后,我國人均GDP將超過3000美元,達到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人民將過上更加寬裕的小康生活。那時,我國城鎮居民生活更加富裕,電話普及,轎車進入更多的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積進一步擴大;農村居民可以過上寬裕的小康生活,彩電、冰箱、洗衣機等耐用消費品在農村普及,居住質量進一步提高,享受10年~12年的義務教育的普及,以及比較完善的醫療保健服務等。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到2020年,我們的各項基本制度將得到鞏固和完善,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將得到鞏固和發展。社會生活基本法制化,思想道德水準再上一個臺階。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得到大力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2010年,作為小康社會核心指標的森林覆蓋率要達到19.4%,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初步得到遏制;到203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4%,生態環境明顯改觀。
今后20年,我國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這和發達國家比起來確實不高,但從中國的實際情況看,卻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走的是共同富裕的道路,如果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國人民真正達到寬裕的小康生活,那對世界也是一個了不起的貢獻。因此,這個目標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目標,而是一個意義重大的社會目標、政治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