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們在幫助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礙就是農民貸款難問題,資金的缺口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瓶頸。我們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決定幫助東城農村信用社實施小額信貸改革,從2000年6月開始,在鎮政府、信用社、村委的共同努力下,先后開展了農村信貸調查,建立農戶經濟檔案,發放貸款證和推行聯戶擔保貸款。經過2年多的運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01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副行長陳佑生在我鎮調研時指出,東城鎮實施小額信貸改革,在有效地解決農民貸款難的同時,也推動了信用社自身的發展,對指導當前的農村信用社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摸清民情,建立健全農戶經濟檔案
從2000年6月開始,鎮政府組織鎮村干部和信用社工作人員一道走村串戶、主動上門,對全鎮農戶的人口、勞力、承包田地、山場數量、主要經濟來源以及今后打算等家庭狀況,逐戶登記造冊,共為全鎮3094戶農戶建立了完整的經濟檔案23本,占全鎮農戶的93%,徹底摸清了農戶想什么、盼什么,需要解決什么,把農戶的意愿作為信用社發放小額信貸的基礎。
發放農戶貸款證,扶持短平快項目
在摸清農戶家底,建立經濟檔案的基礎上,成立了以村為單位和由鎮村干部,信用社理事、監事成員,信用社職工組成的農戶小額信貸評估小組。評估小組按照資信情況,將農戶分為優秀、良好、一般三個信用等級,在此基礎上相應確定其小額借貸的不同額度并逐戶發放小額貸款證,實行“一次核定、隨用隨貸、周轉使用、余額控制”的辦法,農戶需要貸款時,只憑身份證、貸款證、股金證到信用社就可得到像存款一樣方便快捷的資金支持。截止2001年底,全鎮已發放貸款證2800份,核定貸款總額598萬元,小額支農貸款余額達到323.64萬元,極大地促進了短平快項目的實施。廣大農民發展種養業、調整產業結構的熱情高漲,全鎮涌現出一大批從事養雞、鴨、魚、豬及葛芋種植專業戶。全鎮基本形成以牛角沖為中心的2萬畝的經濟作物園區,五里墩、紅石咀等村的水產養殖園區和復覽山等村的畜禽養殖區的產業化格局。
推行聯戶擔保貸款推動種養大戶上規模
為了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切實解決一些種養大戶、購銷大戶資金需求量大,抵押物少的矛盾,我們幫助東城農村信用社采取聯戶擔保的貸款方式,建立了由129戶農戶參加的聯保小組24個,解決種、養、加專業戶3萬~10萬元資金需求問題,截止2001年底,已發放貸款135萬元,扶持了養殖業專業戶23戶。養雞大戶楊奉斌、養鴨大戶劉炳新、甲魚養殖戶費福祥、優質山羊養殖大戶周啟龍等均是在東城農村信用社的精心扶持下,發展壯大起來的,他們都已成為當地調整產業結構的帶頭人和致富奔小康的亮點。此外,在滿足支農貸款的前提下,為促進農產品流通,該社還向37家個體工商戶發放貸款363萬元,有力地推動了我鎮私營經濟的快速發展。
通過實施小額信貸改革,不僅有效地解決了農民貸款難問題,在使我鎮農民收入明顯增加,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速度明顯加快的同時,也使東城農村信用社員工的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明顯提高,服務“三農”意識明顯增強,信用社信貸資產質量和經營業績明顯好轉,營造出“社農雙贏”的良好局面。
農民收入明顯增加信用社員工素質明顯提高
大量的資金注入,使全鎮群眾的生產和生活資金得到有效保障,發展生產的信心增強,種養業的規模不斷擴大,新的種養大戶不斷涌現,農民收入有了明顯增加,2001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0年增加了20%,其中復覽山村董運來2001年7月貸款2萬元從事母豬養殖,半年收入超過8000元,不僅一舉脫下了貧困帽子,而且成為全鎮母豬養殖示范戶。通過實施信貸改革,對信用社員工也進行了服務“三農”意識教育,過去的“門難進、臉難看、款難貸”現象得到根本改變,群眾貸款難問題得到了根本解決。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速度明顯加快信用社經營業績明顯好轉
通過實施小額信貸改革,信用社已向我鎮累計投放信貸資金458萬元,大量的資金注入,將我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上一個新臺階。其中桑園面積,由1999年的1700畝發展到2001年底的3000畝,僅此一項農民人均就可收入300多元,成為我鎮一項重要的支柱產業;葛芋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五里墩、復覽山等村2001年度新發展葛芋1000畝,其中200畝以上1戶,100畝以上2戶、50畝以上3戶;養羊業發展迅速,周啟龍的南江黃羊種羊繁育基地已有種羊950只,復覽山、洛陽河等村養羊戶已達到20戶養羊3000余只,三大產業初具規模,同時,其他產業也得到長足發展,新的種養大戶不斷涌現,全鎮規模種養大戶已達到160多戶;同時,信用社不良貸款比率明顯下降,資產質量明顯提高,經營業績也明顯提高,2001年,存款余額1593萬元,貸款余額1576萬元,實現營業收入130.7萬元,盈余13.97萬元,一舉跨入全縣先進信用社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