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今年年內聯盟可能出臺《關于禁止使用偶類染料指令》,中國皮革工業協會將推出我國第一批“真皮標志生態皮革”達標企業。
中國皮革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張淑華說,歐盟的“指令”主要是禁止在紡織品服裝和皮革制品中使用偶氮染料,禁止使用偶氮染料且直接接觸的紡織品服裝和皮革制品在歐盟市場銷售,禁止這類商品從第三國進口。但是,在歐洲國家中偶氮染料指標也有爭議,并未在全行業普及。其實,這是歐盟在關稅、進口配額等常規貿易手段難以限制中國產品出口歐盟國家數量增加而設置的又一個技術壁壘。
我國的皮革工業是典型的出口創匯型行業,在原料皮資源、產品產量、進出口貿易等方面均名列世界前茅。2001年度我國主要皮革產品出口總值達到124.8億美元,是全球皮革業貿易量最大、貿易活動最活躍的國家之一。其中,牛輕革產量居世界第三位,羊輕革、豬輕革年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制鞋業產量近60億雙,占世界總產量的53%。箱包產量及出口總額占世界的20%-30%。但同時,我國每年也有約7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撞”上綠色貿易壁壘。由于皮革制品是我國一些地區出口拳頭產品,歐盟《指令》的實施將對我國相關產品出口產生很大影響。
張淑華說,從1994年開始,在德國、荷蘭、美國、法國先后推出了類似禁令之后,我們也開始了有針對性的準備工作。首先,我們在國家工商局注冊了證明商標——“真皮標志”。加入WTO后,為進一步提高中國皮革工業企業的環保意識,促進行業自律,不斷提高中國皮革及制品的國際競爭力,應對國際上出現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中國皮革工業協會決定正式推出“真皮標志生態皮革”。其產品除了符合目前相應的國家或行業標準外,還要達到“真皮標志生態皮革產品規范”的要求和相關規定,突出了與生態密切相關的特殊化學指標。
“真皮標志生態皮革”的推出,其重要意義在于提高全行業的環保意識,保證皮革生產及發展與環保相協調,承擔人類對地球應盡的義務;促進中國制革業走向國際,加快實施名牌戰略,以品牌拓展國內外市場;迎戰技術壁壘,保證皮革及制品出口持續穩定增長。
加入WTO后,隨著關稅壁壘的減少,技術性貿易壁壘成為我國皮革及制品出口的主要障礙,實施《真皮標志生態皮革”是建立行業自律性預警體系的一項舉措。
《真皮標志生態皮革》的適時推出起到了未雨綢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