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一個含糊而又神秘的界定。
也許,私募基金在我國資本市場的活躍,已有10來年的歷史了,是與證券市場緊密相伴 而生的。但是一直到2001年,由于年前中科創業資金鏈斷裂的連續10個跌停板、年中《中國 \"私募基金\"報告》對我國私募基金規模\"約在7000億元左右\"的估計、以及下半年股市蕭 條造成私募基金生死存亡、度日如年的大量傳說等,使人開始真正感受到了私募基金的龐大 規模和震撼威力。
近期,由于《證券投資基金法草案》即將提交全國人大審議,其中刪除了試圖對私募基 金的明確法律界定,從而使得私募基金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我們認為,私募基金在我國的發展,從宏觀層面上看應當積極鼓勵,從微觀層面上看應 當努力規范。因為,私募基金的存在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三方面積極的意義:
能夠帶來資本的升值
這是市場經濟的第一要義。
近年來,專注于一級市場的新股申購,平均能夠獲得每年約20%的收益;同時,私募基 金在二級市場的運作,也屢屢有驕人的業績。由此吸引越來越多的私募基金涌入證券市場。
雖然今年開始,新股發行優先向二級市場配售,原有的市場規則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包 括管理層在內的大多數人士,還是相信包括二級市場在內的資本市場仍然存在很多的獲利機 會,這也就為私募基金的繼續成功運作提供了相當大的施展才華的空間。
可能有人會批評,私募基金在市場上助漲殺跌。但是這一結論似乎并沒有充足的論據, 因為相反的結論無疑也是成立或部分存在的??赡芤灿腥藭J為,私募基金存在著極大的風 險。但這似乎是投資行為或市場經濟本身的固有特性,而不僅僅是私募基金的個性問題。
況且私募基金的存在,至少是增加了部分的證券市場投資或做多基金,從而為政府制定 多贏的政策格局奠定了更雄厚的資金基礎。我們不應當忘記20世紀90年代初期證券市場資金 匱乏的種種困境。
能夠帶來市場觀念的更新
私募基金的存在,可能有效或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市場觀念的更新。例如眾多私募基金努 力協助上市公司的全方位策劃,包括資產置換、行業定位、股權并購等,以迎合或影響市場 及投資人的觀念或期望等。因此,他們付出了策劃的成本,并可能獲得二級市場股價上升的 收益。當然風險也同樣是存在的,因為,他們的目的可能更多的是在二級市場的股價獲益。
近10年來,我們在證券市場紛繁復雜、變化萬千的資本運作中,可能一次次看到或感受 到私募基金的身影。
可能有人會反駁,許多私募基金設下或參予設下了一次次重大的騙局。這種情況當然存 在甚至是十分嚴重的,并由此使人們發出強烈呼吁,要求我國加大法制規范和執法的力度等 ,但這并不能否認大多數資本運作的合理合法性、以及目前我國資本運作下利潤的存在!
是公募基金的有益補充
公募基金在發起人條件、從業資格、基金規模、投資品種及方向等都有著許多嚴格和科 學的規定;而私募基金在目前的情況下看,幾乎可以說,不存在任何方面的硬性的前提條件 約束。
因此私募基金是公募基金的一個極好的市場補充。兩者相比較,公募基金象主板的大型 藍籌股,而私募基金則象科技板的小盤創業股。
例如公募基金動則二、三十億元的規模,而私募基金只要有百萬元就可以順利開張,因 此私募基金能夠在更大的范圍和程度上調動社會的閑散資金。
此外,私募基金還解決了公募基金的利益主體缺位問題等。
有些人可能會強調,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從業資格問題等。我們認為,這對私募基金 來說,最好還是由市場自己去選擇。
當然,在強調私募基金積極意義的同時,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目前對私募基金監管 和規范的弱點和難點。
1、對私募基金的準確界定
目前國內對此爭議很大,如其私約基金、地下基金、資產管理、代客理財等區別何在? 這是行業分類管理的一個首要前提。
極端地說,假設一家機構將資金打入自有或共同帳戶,全權委托一位專業人士(受托者 ,或許也叫操盤手),并提供一筆前期資金及很高的利潤分成等。這種情況算不算私募基金 ?至少,它已具有私募基金的關鍵性內涵了。
2、保底收益是否合理
保底收益是目前我國私募基金的普遍做法,投資者愿意采用,受托者也能夠并愿意接受 ,這種情況應當算是一種市場的自發行為。但它與私設銀行、高息攬儲有什么本質區別?如 何監管?
3、受托人收益的稅收如何監管
投資者的收益在扣除傭金和印花稅后,可能需要綜合考慮企業所得稅問題;而受托人的 高比例提成,因為收益的所有權轉移,因此更要涉及到所得稅、尤其是個人所得稅問題。
證券帳戶--儲蓄帳戶,自己--親戚,中行--工商行--建行--農行,代存-- 借款--合作投資等等,種種應對措施令人眼花了亂,這確實增加了管理部門嚴肅執法的技 術難度。
因此,在肯定私募基金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考慮如何對 其規范管理,并使其與目前的行業管理、稅收管理等法律法規相吻合和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