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轉星移,英才輩出。我國的高等教育肩負著科教興國的重任,一批批教育家以培養人才為己任,面對我國進入世貿組織的挑戰,抓住機遇,馳聘市場,轉化成果,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江南大學商學院院長劉成富教授就是其中一位驕驕者,他抓住機遇,奮進開拓,培養人才,握手西部,縱橫市場,業績輝煌,為商學院的發展夯實了基礎,建立了極富市場魅力的操作平臺。
從事教育工作已近40年的劉教授,對\"市場、管理、發展\"有著深刻的理解。劉教授認為,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國民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品德高尚、學識淵博,開拓進取、綜合素質高的經營管理人才。同時,必須抓好素質教育。教學應以人為本,狠抓教學質量,以優秀的師資隊伍來提高教學質量。經學校領導同意,于1985年招收第一個國際貿易本科班,至今發展成已具有國際貿易、會計、工商管理、工業工程、旅游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六個本科專業及市場營銷,對外經濟貿易、會計、企業管理等專科和不同層次的成人教育,商學院全日制在校生規模已超過1800人,預計兩三年內將突破3000人。
商學院目前已有近百名優秀教師,且結構合理。從商學院的專業設置、教學科研、師資隊伍,辦學規模,劉成富院長付出了很多心血。鑒于他為學院改革建設作出的成績,1996年被授予\"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1998年又獲得\"無錫市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
培養人才,無限延伸,握手西部,把握成功。劉院長結合蘇南地區鄉鎮企業發展的模式和商學院辦學的成功經驗,在國家還未提出開發西部時就首次提出成立\"鄉鎮企業家流動站\",為祖國中西部地區培養鄉鎮企業干部的建議,并積極取得學校、國家內貿部、農業部、社會科學院的支持。學校領導明確劉成富同志負責\"鄉鎮企業家流動站\"工作。劉教授帶領一班人,制定教學計劃,調配師資隊伍,以貴州省為起點,1997年以來先后到貴州省黔南地區、貴陽市、遵義市、合肥市郊區,舉辦多次鄉鎮企業干部學習班;并利用暑假組織講師團義務講學,為貴州,安徽等地區培訓了數千名鄉鎮企業干部。
值得一提的是,劉院長心系西部,積極申辦項目,轉化西部成果。他發現,西部,特別是貴州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幫助引進開發。有一加拿大項目,在有北京某大學和四川省博士團參與競爭前提下,最終通過劉教授努力,落實在貴陽市;貴州有一種迷迭香植物,可提取珍貴的天然抗氧化劑(茶葉里茶多芬可提取量較少)。劉教授積極聯系準備引進先進加工工藝,在貴州制成半成品,運到東部無錫加工;西部山里較多的\"刺梨\",含硒成分高,未能利用,劉教授正在聯系開發利用……。
據我們采訪所悉,劉教授多年來所抓機遇與項目,十有八九均能成功,這正是劉教授多年來超前思維,勇于開拓,獨具匠心,實現人生價值的真實寫照。
由于劉教授為中國西部鄉鎮企業和蘇南成功企業成功嫁接,其首創的\"鄉鎮企業家流動站\"項目先后獲1998年\"校成人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列入學校\"211工程\"標志性成果;2000年\"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及\"全國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交流、合作從國內延伸至國際,近幾年來,劉院長在學校領導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積極尋求國際合作機會。他將上述教學成果發展至國外,先后與加拿大溫哥華社區學院、瑞理頓大學合作,在加拿大政府支持下,由政府投資,進行\"蘇南鄉鎮企業干部培訓\"、\"貴州鄉鎮企業干部、婦女干部、下崗工人培訓\"等項目的合作開發,已經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僅如此,還與美國、新西蘭、新加坡、英國、馬來西亞等國密切聯系,加強合作,先后派出40多名老師出國進修、深造,極力培養師資隊伍,加強了學科建設,為商學院在新的21世紀的更大發展夯實了牢固的基礎。
劉教授的敢立潮頭,摒棄虛妄,面對機遇,沉著應戰,立足國內外市場,積極開發轉化,代表先進生產力的超群人格魅力受到了學校師生、省市領導(特別是西部地區)、企業家的普遍贊揚。年近60歲的他,正精力充沛,在高等教育的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運籌帷幄,真抓實干。這正是中國新型教育家的至真至美的情懷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