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同路358號,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草木蔥蘢的園林式建筑,粉色的小花,白色的和平鴿,點綴在綠意盎然的過道、走廊。若不是“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幾個燙金的大字,真讓人難以將它和醫院聯系起來。筆者在四年前去過該院。那時的它還只是一副衰敗、簡陋的樣子,是一個叫張國通的人,力挽狂瀾,賦予了它今天的一切。
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院長張國通,1998年被評為上海市衛生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優秀組織者,浦東新區社會發展局行政記大功獎勵,2000年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用質樸與實在形容張院長那是再恰當不過了。到這樣的人當院長的醫院看病,病人可以踏實了。不事張揚的他,就那樣默默無聞地一步一步地改變了一家醫院。改變了一大批醫務人員。對這樣的人,記者總是心生敬意。
1998年,張院長上任之初,正是七院危難之時:院容破舊,設施簡陋,更重要的是人心渙散。
“外樹形象,內抓質量”,張國通對七院人提出了這樣的要求。于是,在一片驚詫和不信任的眼光中,他開始做第一件事:半年內完成病房大樓的搬遷。七院人在心里笑著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新院長,這幢大樓4年前就奠基了,由于管理不善,工程早已癱瘓,別說完成搬遷,就是竣工都難比登天,就憑你一個張國通,能夠做到嗎?
張國通認定了的事就一定要去做,而且要做到最好。辭退懶散慣了的工程隊,拆掉長了荒草的民工臨時住房,他親自當起了工地的總指揮。那是一段沒有白天黑夜的日子,他就那樣粘在了工地上。那個雨季,七院的干部職工幾乎每天都目睹著他們的院長在風中、在雨中、在炎陽下,來回奔波著指揮施工的身影。
“他是我所見到過的最敬業的一位院長,”醫院黨委書記邱鳳娣感慨地對記者說,“他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容不得一個細節上的差錯,這種完美,體現在他為人處世的方方面面?!卑肽旰螅》看髽侨缙诳⒐?,病人們歡歡喜喜地搬進了寬敞透亮的新“家”。七院人信服了。從這幢大樓里,所有的醫生護士也看到了他們的希望--七院的新征程開始了。
“醫生掛牌,讓病人自主選擇,那病人不都選有經驗的老醫生去了,我們年輕醫生怎么辦?”
“好端端的搞什么單病種最高限價,這不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嘛?!?/p>
2000年,國務院相繼頒布了《關于城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指導意見》等文件,揭開了醫保體制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序幕。對曾多次赴美進修,考察的張國通來說,這無疑是實行醫院改革,將多年積累的科學管理思想付諸于醫院實踐的良好機遇,但挑戰,也隨之而來。
2000年4月,七院在全市率先實施“讓病人自主選擇滿意醫生”。病人不僅可以自主選擇門診各科室的當班醫生,還可以自主選擇開刀的醫生,甚至連注射護士都可以自主選擇。這簡直就是對醫生“尊嚴”的挑戰。曾幾何時,醫生總是高高在上的,想看什么樣的醫生是由不得病人的。而現在,醫生居然變成了“商品”任由病人挑選??梢韵胂?,當時,這一改革對人們的傳統觀念是一種怎樣強烈的沖擊。有些醫生自然很不滿意,甚至認為“存心為難醫生”。但張國通堅持住了。改革,必然會觸及某些人的既得利益,但改革是為了維護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自主選擇醫生”,維護了病人的利益,反過來,也將樹立起七院良好的服務品牌形象。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在病人的監督下,醫院的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技術不過關、態度不過關就會失去病人”成為每個醫護人員的共識。去年,七院門診及病房病人滿意率達95%以上,共收到表揚信95封、錦旗98面。而更重要的是,這改革的“第一刀”,轉變了七院人的傳統觀念,在醫護人員中樹立起了“以病人為本”的服務觀念。
1997年,七院在全市26所區縣中心醫院醫療質量督查中,名列倒數第二,僅過一年,位次就躍升為第一。而這一年,正是張國通“當家作主”的第一年。
這并非短暫的奇跡。在以后的幾年中,七院一直保持著這樣的佳績。說到這一點,邱書記認為,這與張國通“當家”后建立起一系列完善的醫院制度,并將之有效地付諸實施分不開。“他是一位優秀的管理者”,對自己的“搭擋”,邱書記由衷地感佩。
張國通以他至真至誠的人格魅力和不斷追求完美的敬業精神感染了每一個七院人。醫院建立急救生命綠色通道,設立24小時急診“全程服務員”,醫護人員全身心投入救護工作;病人出院一周后,熱情的護士會以電話回訪形式,了解病人的康復情況并提供咨詢;為方便高橋偏遠地區年老體弱的病人就醫,醫院開設了社區衛生服務點,雖然收益甚微,但大家都樂在其中……
付出總歸有回報。連續四年在區級中心醫療護理質量評比中名列前茅,連續六次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連續四次被評為衛生部先進集體……一位病人家屬在他父親被及時診斷出患有ARDS癥,經醫務人員搶救而獲得新生后,在表揚信中由衷贊嘆:從他(她)們身上,體現出貴院“以病人為中心”的行為準則,看到了貴院卓有成效的內部管理……
張國通說,這才是對醫院最好的褒獎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