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中國證券市場上的千余家上市公司正在被置于日益嚴格的監管體系之中。
"再好的宏觀戰略也需要微觀操作,責任到人就是我們的基本辦法。"中國證監會一位高層人士日前告訴《財經》。據透露,在去年初以來上市公司的問題被屢屢曝光后,中國證監會有針對性地完善了相關制度,要求全國各地證券管理辦公室的上市公司部門在監管公司時實現責任到人,亦即每一個監管人員負責當地若干家公司。
"這樣出了問題至少知道去找誰。"該高層人士說,"我們不要求一定杜絕問題或完全解決問題,但一定要發現問題。這就是所謂的問責、盡責、免責,你必須問,要明確責任,盡責之后就可以免責。"
中國證監會目前下轄36個地方證管辦,總人數已達1200人。據了解,目前主要由證監會上市部進行上市公司監管的統一領導協調,而各地證管辦責任到人直接監管各家公司。在不同省市,又視上市公司多寡,監管人員任務輕重有所不同。在上市公司相對密集的沿海地區,有時一個監管人員的“責任公司”多達10家。此外,深滬兩地交易所也負責對上市公司的一線監管。
據悉,按照"責任到人"制度,上海證管辦上市公司處每個人要負責10至12家上市公司,成為全國最忙碌的證管辦。與此同時,中國證監會在日常的巡檢過程中還經常采取交叉檢查的辦法,比如成都證管辦檢查西安的上市公司,深圳證管辦檢查湖南的公司。"這樣做的目的是盡可能避免腐敗。"證監會上市部的人士說。
在責任到人的同時,中國證監會還確定每年巡檢三分之一上市公司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證監會高層人士表示,每年巡檢都有一個重點,今年的重點是上市公司與母公司人、財、物"三分開"的執行情況,及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情況。此外,在上市公司出現兩年連續虧損后,則被列為"高風險公司"。中國證監會將發出函件,促其進行重組,以避免第三年虧損后被摘牌的噩運。
其實,就是重組本身也有了較過去更嚴格的監管。據上述高層人士介紹,過去要重組的公司,只需要報證監會備案。現在是審核,其中要包括觀察過去六個月交易情況,有否異常波動,價格交易量有什么變化,總之是注意其二級市場的買賣情況。把這樣的監視與公司重組并購行為放在一起看,如果放了消息,有異常交易,就去查。這樣一來,就減少了借重組出現內部交易的情況。
今年初,隨著《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的頒布,中國證監會對于上市公司的監管目標更為明確。"首先要讓它們守法,守法是提高效益的基礎。"上述證監會高層人士說。為落實準則,中國證監會和國家經貿委于4月26日聯合發出《關于開展上市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檢查的通知》。此次檢查從5月下旬開始,中國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收到一份列有110個問題的"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問卷調查表"。各地證管辦牽頭組成的工作小組要求上市公司對110個問題進行回答,并以公司董事會決議的形式上報監管部門。據稱,絕大多數上市公司較為認真地回答了所有的問題。
在重點檢查階段,證監會和經貿委檢查了200多家公司。其中一些是有嚴重問題的公司,同時也有一些運作很規范,公司治理較為優秀的公司。對于查出問題的公司,監管部門的對策是由各地證管辦的分管人員協助公司進行整改。"要把責任與權利分清,把內部控制賬戶分開。有些甚至注入資產后未過戶,手續都沒辦清,這次全部要求搞清楚。"對于優秀的公司,證監會將加以表彰。該高層人士還說,"現在證監會已經找出30家比較好的企業,準備進行經驗交流。國內也有好公司,好的不但要表揚還要給激勵機制。"
有消息說,中國證監會關于落實《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的總結會議將于近期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