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3年3月18日,滬深兩市有362家公司公布了2002年年度報告或財務報告。這362份年度報告或財務報告,顯示出這樣幾個特點
上市公司產品(勞務)的市場空間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
文中表1和表2所列,362家上市公司2002年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利潤同比增長超過2成。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利潤出現負增長的分別為53和65家。多數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利潤的增加,表明2002年的市場需求在提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主營業務利潤的增長幅度要比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幅度多4.2個百分點,反映了上市公司產品(勞務)的市場價格的上揚幅度要超過成本增長的幅度。這直接導致362家公司2002年主營業務利潤率同比達到3.4547%的增長幅度。如果這種情形在以后公布的年報中能繼續反映出來,那么,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在2003年繼續有所提高,將是很有可能的。
凈利潤增長幅度小
表2顯示,凈利潤增長幅度要小一些。其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所得稅率變化。統計資料表明,2002年取消“先征后返”所得稅政策后,上市公司承擔的所得稅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362家公司2001、2002年繳納的所得稅分別為71.82%和112.59億元。如果不考慮所得稅征返的具體程序,那么,對應2001年和2002年的利潤總額,實際的所得稅率已由2001年的17.0325%上升到2002年的21.5727%。第二,非營業利潤的比重繼續下降。表2顯示,2001、2002年營業利潤占利潤總額的比重分別為89.5169%和93.0612%。這表明,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等可以形成利潤的比重,在2002年下降了3.5443個百分點。這也是導致凈利潤增長幅度不大的原因之一。
規模擴張勢頭有所減弱
表3顯示,2002年362家公司凈資產增幅為11.2072%。如果不考慮利潤分配等因素,那么,在扣減當年實現的380.44億元凈利潤后,2002年通過發行股票增加凈資產所占的比重將更小。規模擴張勢頭的減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部分上市公司已經更加注重修煉內功。
表3同時顯示,362家公司股本增加74.83億股,同比增長6.7129%。在扣除少量發行的股票后,送股或公積金轉贈股本的比例也很低。此外,362家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由2001年的56.1896%提高到2002年的61.8414%。其中,民生銀行(民生轉債)的總資產由2001年的1388.98億元提高到2002年的2462.81億元,凈增1073.83億元。而其凈資產僅凈增5.79億元。這是導致上市公司總體資產負債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剔除民生銀行(民生轉債)后,其余361家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由2001年的47.6391%上升到2002年的50.2462%,同比增長5.4727%。
經營活動回籠現金能力很高
不包括未提供2001年數據的三房巷、士蘭微、華海藥業、惠泉啤酒,其余358家公司2002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增幅達52.4425%。這當與民生銀行(民生轉債)極高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有關。該公司2001年、2002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分別為157.81和353.80億元,2002年凈增195.99億元。剔除民生銀行(民生轉債)后,其余357家公司2002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為705.35億元,比2001年實現的536.97億元高出31.3567%,凈利潤現金保障率為1.9090。這為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創造了前提。2002年利潤分配中,現金分紅有所增多,與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較高的現金流量有一定關系。
總體盈利謹慎樂觀
表4顯示,362家公司2002年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依次同比增長7.7388%、4.5617%、3.0385%。不包括三房巷、士蘭微、華海藥業、惠泉啤酒,其余358家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每股現金流量同比增長43.3022%。2002年年度報告公布前,輿論一般認為上市公司業績會有較大幅度的回升。但從362家公司的指標看,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這兩個盈利指標的增幅是有限的。并且,隨著年度報告的不斷公布,上述指標將逐步回落。如果全部公司的上述指標的增幅與已經公布年度報告公司的增幅接近,那么,2002年上市公司這些指標增幅當不會太大。我估計,2002年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同比增幅很難分別超過10%和5%。因此,2002年全部公司的每股收益當在0.1568元以內,凈資產收益率當在6.1464%以內。
希望未公布年報公司的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出現大幅增長,筆者認為是不現實的。以后陸續公布虧損年報的公司,必然會拖累總體業績。從2001年以來,虧損公司的比重一直在13%以上。目前并無跡象表明這一比重會降低。假設截至2003年4月30日,兩市全部公司有1242家,則虧損公司家數為161家?,F已簽署預虧公告的公司近150家。兩者基本吻合。目前,僅有10家虧損公司公布年報,占已公布年報公司的3.3445%。以后公布年報公司中,虧損公司的比重將不斷上升。
此外,所謂的2001年因新“四項計提”擠“水分”的說法,值得觀察。目前,已經有一些上市公司稱,2002年將計提壞賬準備等。因此,我們對上市公司2002年的整體業績作過高的估計,是不切實際的。
考慮到2001年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業績出現大幅跳水,因此,目前公布的2002年業績也只能算是小幅回升。
(作者為西南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