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格陵蘭就是一個神話的領域。探險家們從冰雪的北方帶來各種光怪陸離的傳說:長毛的小矮人,有魔力的獨角獸、冰的故鄉……這座遙遠的島嶼成了所有幻想與神秘的源泉。今天的格陵蘭依然保持著神秘的姿態炫目的極光、無垠的苔原、閃爍的冰柱、詭異的冰山以及近乎極限的寒冷和幾乎不開口說話的因紐特人。
格陵蘭,丹麥語意為“綠色的土地”,而實際上,白色才是這個島嶼的基本色調。島嶼表面約有3/4都被冰雪覆蓋著,其冰蓋總面積僅次于南極洲。冰的重量使得島嶼中部下陷,形成一個海拔以下360米的盆地。島上散布著高聳的冰柱,冰塊滑進海里,分離成詭異的冰山。
格棱蘭島是世界第一大島,其面積有217.56萬平方公里,比排名二、三、四的新幾內亞島、加里曼丹島和馬達加斯加島的面積總和還要多54559平方公里。它的形狀看起來像巫女的魔鞋,后跟對著北極點,鞋尖探進大西洋。島上罕見的地形地貌,以及與北極的“貼身”距離,創造了許多壯觀的自然景象。其中,極光和海市蜃樓是最為神奇的。冬季的夜晚,淡綠色和淺玫瑰色的光幕在島嶼上空飛舞,令人嘆為觀止。海市蜃樓起因于水、冰和雪的反射,加上溫度倒置,就可能形成本不存在的清晰的幻象。這或許也是早先探險故事中出現的冰上城市和綠色森林的起因。
格陵蘭還有一個神秘的海底世界,你能想象嗎,在冰島和格陵蘭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底,有一座海底大瀑布,落差高達3500米,比陸地上最高的瀑布安赫爾瀑布還要高4倍。
海洋學家在格陵蘭島沿海的航線上測量海水流動的速率時,無意中發現了這條瀑布。這里的水流洶涌,是由于巨大的海水從海底峭壁傾瀉而下造成的。瀑布寬約200米,深200米。據估計,每秒鐘就有多達50億升的海水從水下峭壁傾瀉直下,相當于在1秒鐘內將亞馬遜河水全部倒入海洋的流量的25倍。
科學家還發現這座海底瀑布具有控制海洋水溫及含鹽度的奇妙作用。正像一個平底鍋中水的環流那樣,如果平底鍋一端被加熱,而另一端卻是冷的,那冷端的涼水將迅速沉到鍋底并向熱端擴散。若鍋底出現了海底山脈或山脊,海底瀑布就能促使北極海區低溫、含鹽量大的海水向赤道附近的暖區不停地流動。遺憾的是,人類目前還無法目睹這一海底奇觀。
格陵蘭的嚴寒超乎想象,中部地區的最冷月平均溫度為攝氏零下47度,絕對最低溫度達到攝氏零下70度,是地球上僅次于南極洲的第二個“寒極”。然而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依然有勇敢的生命。夏天,格陵蘭的南部低地,野花像五彩的地毯滿滿地鋪遍原野——黃春菊、蒲公英、鈴蘭、北極罌粟、野草莓……即使是在北緯80度左右的北部地區,依然可以找到90多種開花植物,它們無疑是地球上緯度最高的開花植物。盡管格陵蘭的植被大都十分矮小,但卻頑強地生存著。寒冷的氣候既限制了動物的種類,又創造了新奇的物種,冰原上時時掠過馴鹿、麝牛、北極熊、旅鼠、北極狐的快樂身影,在藍色的海水下,可愛的逆戟鯨、兇猛的殺人鯨、美麗的白鯨、希罕的獨角鯨以及無數海豹和海象家族分享著美味。
短暫的夏天是新生命的開始,幾只小狐貍在無憂無慮地玩耍。一直以來,古老的因紐特人和后來的格陵蘭移民都主要以漁獵為生,漁獵業幾乎占據了其經濟總收入的80%。近幾十年來,綠色和平組織的“反對捕獵海豹、鯨魚”的立場,曾一度幾乎完全摧毀了格陵蘭的經濟基礎,尤其是以漁獵為主的北部地區的經濟。其后,綠色和平組織意識到了格陵蘭的困境,如今,為生存而進行的漁獵在格陵蘭是允許的,不過環境保護與傳統生活方式的矛盾依然存在。
由于全球變暖,以及新移民的不斷涌入,環境問題日益明顯,有新的證據顯示,格陵蘭島的冰蓋正在融化,而且比以前融化得更快。這對整個人類來說,無疑是個危險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