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的醫生這樣說:“一個不大健康的人,如果長期生活在一個‘健康家庭’里,他的健康狀況可望逐步改善。相反,一個健康人若長期生活在一個‘不健康的家庭’里,他的健康狀況則會每況愈下,甚至會導致多種疾病。”
何謂家庭健康?家庭健康是一個綜合指標,它不僅包括每個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狀況,還包括家庭結構是否完整、家庭成員的相互關系如何、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與嗜好、家庭衛生和營養狀況、鍛煉情況以及家庭醫藥衛生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總體水平等。
下面介紹一個自測家庭健康水平的簡易標準,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家庭健康的實際情況按此標準“對號入座”,認真地打分。
1.家庭結構
結構完整者(夫妻、生育年齡有子女)加2分;不完整者(喪偶或離異而未再婚,或無子女)減2分。
2.家庭成員及鄰里關系
家庭成員(以夫妻為主)關系融洽者加2分;關系一般者不加分;較差者(指常爭吵或生悶氣)減2分;關系很差(已達破裂邊緣,或夫妻分居者)減3分。鄰里關系好且經常來往者加1分;鄰里關系緊張者減1分。
3.家庭生活習慣
全家多數人生活有規律,按時起居、就餐者加2分;生活基本有規律者不加分;生活無規律(起居不定時,經常熬夜、睡懶覺)減2分。
4.不良嗜好
嗜煙(按人計算)1人減1分;嗜酒1人減1分;若經常酗酒,已達到慢性中毒程度,則1人減2分;嗜賭1人減2分;有吸毒者,1人減3分。
5.家庭休閑生活
休閑生活內容豐富、愉快者,加2分;休閑生活單調、乏味、沉悶者,減2分。
6.家庭衛生及周圍環境狀況
衛生狀況良好者,加2分;一般者不加分;較差者,減2分;經常受噪音干擾或受“三廢”污染者,減3分。
7.家庭成員健身情況
經常參加鍛煉,1人加1分;偶爾鍛煉不加分;從不參加鍛煉,1人減1分。
8.家庭成員營養狀況
全家人營養供應充足、合理者,加2分;一般者(尚充足和基本合理)不加分;營養供應不足或過剩或不合理者,減2分。
9.家庭衛生知識及文化水平
能掌握了解一般的醫藥衛生常識并經常應用者,1人加2分;一般者不加分;對醫藥衛生常識無知者,1人減2分;迷信嚴重者,1人減3分。
家庭主要成員(指成年人)文化水平平均在高中以上者,加1分;平均在小學以下或文盲者,減1分。
10.家庭疾病及心理健康狀況
現患較嚴重的心、腦、肝、腎、肺、胃等器質性疾病,1人減2分;現患重要遺傳性疾病,1人減2分;現患傳染病,1人減1分;現患精神病,1人減2分。家中有殘疾人,1人減1分;家中有性格異常、變態心理及其他嚴重心理障礙者,1人減2分。
計分方法及標準:
15分以上者為優秀,即“健康之家”;10~14分者,為良好,屬“健康家庭”;7~9分者,為尚可,屬于“基本健康家庭”;4~6分,則為較差,即“不大健康家庭”;若總得分為3分以下,則為很差,即“不健康家庭”。
獲得結果之后,應針對失分的項目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家庭健康水平。
(石繼立摘自《知識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