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孩子減肥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兒童越來越多,影響了兒童的身心健康,成為家長們的心病,如何幫助孩子減肥成了當務之急。
整個家庭都要認真研究調整飲食結構,以身作則,選擇合理的飲食,孩子才會以你為榜樣,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而不只是讓孩子自己控制飲食,其他人在一旁大吃特吃,這樣對孩子不利。注意表揚和鞏固孩子的減肥效果,但不要通過食物來獎勵。
將礦泉水和果汁混合來代替高熱量的果汁和軟飲料。給孩子提供能代替高脂肪和高熱量的食物。比如,用雞肉、魚肉來代替孩子午餐中的豬肉,用煮、烤等做法來代替油炸食品。注意供應量,在給孩子提供他確實非常愛吃的高熱量食物時,可以配以大量的低熱量的佐餐食品。
不要讓孩子節食,因為孩子需要營養、維生素和熱量來長身體,節食不能真正起作用,反而對身體有害。讓孩子動起來。增加家庭活動、游戲的時間,鼓勵戶外活動,培養孩子運動方面的愛好,分散他們對食物的注意力,限制他們看電視的時間。(于紅)
寶寶愛夜啼媽媽聽仔細
嬰兒不會講話,哭鬧是他們表現情感、提出要求的常見方式。因此要學會“聽”懂他們特殊的“語言”。
●出生后3~4周的嬰兒,神經調節反射不靈敏。由于喂養不當,食物過敏,可能發生局部腸道痙攣,引起急性排氣障礙、腸絞痛,嬰兒會出現陣發性劇烈啼哭,一般入夜開始,啼哭時面頰發紅、口唇蒼白、腹部緊張、兩手握拳、下肢蜷曲、足部發涼。
●饑餓性夜間哭鬧常見于3個月內的嬰兒,往往由于母乳分泌不足、乳頭凹陷等導致孩子吃不飽而哭鬧不安。這種哭鬧表現在喂奶后仍有吸吮動作、間隙哭鬧、吮手指、啃拳頭等。
●過分疲倦、睡眠不足的嬰兒被驚醒后,常常哭鬧不止。此外,由于小兒神經中樞發育不完善,大腦興奮灶容易泛化。白天,睡前嬉鬧過度或受到驚嚇,造成嬰兒過分興奮、緊張,睡熟后也會驚醒啼哭。
●許多疾病也會引起嬰兒夜間哭鬧。上呼吸道感染時,鼻腔堵塞,呼吸不暢,可使嬰兒在熟睡中驚醒啼哭。佝僂病早期表現除多哭鬧外,還有多汗、頭枕部禿發圈、顱骨軟化等。嬰兒患腸道寄生蟲病,由于異種蛋白對身體的刺激,影響神經系統,也可能引起夜啼。
(張念)
小兒手術前為何要禁食
為什么小兒手術前應禁食呢?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人吃食物后,食物需在胃內停留一段時間才會進入腸道,這段時間稱為胃排空時間。胃排空時間除了和年齡有關外,還與食物的種類、病孩情緒及創傷疼痛等因素有關。通常手術前禁食6~8小時,可保證麻醉、手術時胃內基本排空。
二、手術前禁食好的病兒,麻醉比較平衡;禁食差的病兒,麻醉時則易發生惡心嘔吐。麻醉(尤其是全身麻醉)時食道與胃交界處的賁門松弛,腸蠕動增強,加上麻醉氣體對胃黏膜的刺激,容易發生返流和嘔吐。一旦發生嘔吐,不能順利地將留在咽喉部的食物咳出或咽下,就可能吸入肺內或阻塞呼吸道,造成嚴重后果。
三、嘔吐、窒息是全身麻醉死亡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嘔吐物進入呼吸道,輕的可出現嗆咳或術后并發吸入性肺炎,重則可由于大量嘔吐物阻塞呼吸道,發生窒息和心臟驟停而危及生命。
因此,家長一定要理解手術前禁食的重要意義,同醫生密切配合。如果孩子吃了食物,應主動告訴醫生,以便根據情況選擇麻醉方法或改期手術,千萬不能隱瞞,否則會釀成大禍。((姚繼霞)
乳兒大便為什么發綠
大便的顏色與膽汁的化學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膽汁是由肝臟分泌的,肝細胞不斷地分泌膽汁,膽汁匯入肝管,再經膽總管輸入十二指腸。膽汁的顏色與其中所含的膽色素的種類和濃度有關,可由金黃色到深綠色不等。膽色素包括膽紅素和膽綠素,它們之間相互轉化。
小腸上部的膽汁含有膽紅素和膽綠素,使大便呈黃綠色。當大便推送到結腸時,膽綠素經過還原作用,又轉變為膽紅素,這時大便呈黃色。人乳喂養兒的大便偏酸性,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部分膽紅素轉變為膽綠素,使排出的大便呈淺綠色,這是正常現象;而牛乳喂養兒的大便偏堿性,能使部分糞膽紅素進一步轉變為糞膽原,糞膽原是無色的,所以大便呈淺黃色。(宗朔)
煩人的小兒鼻腔及耳朵異物
小兒處在2~3歲這個年齡階段時往往好奇又不懂事,很容易把手中的東西塞入鼻腔或耳朵。一旦發生了小兒鼻腔內有異物,家長首先要搞清是什么異物。如果異物比較小,可用手按緊沒有異物的另一側鼻孔,讓小兒往外擤出異物。有的小兒不合作或不會做擤鼻動作,家長可試著用棉花或紙捻來刺激小兒鼻腔,使其打噴嚏將鼻腔異物噴出。當異物比較大或位置比較深,或是直到腐爛發臭才被發現時,一定要送孩子到醫院去治療。
遇到小兒耳朵里有異物時,可采取如下措施:
對比較小、位置淺的異物,如果小兒合作,可囑小兒頭部歪向異物側,單腳跳躍,讓異物自己脫落出來。家長也可以用發卡鉤取異物,但要固定好小兒頭部,以免因亂動而損傷鼓膜。如果家長沒有把握,或異物較深時,一定要及時送小兒到醫院處理。如果小兒的耳朵里爬進小蟲子,可以先試著用手電筒的光線誘使昆蟲自行爬出耳朵;如果不行,再用淡鹽水或油類液體或眼藥水之類潔凈的液體滴入耳中,先把進入耳朵里的昆蟲淹死,然后再用棉簽沾出或鉤出蟲體。(玉華)
怎樣給寶寶順利斷奶
事實上,母乳在寶寶半歲以內是最好的天然食品,但到1歲以后如果寶寶仍不斷奶,母乳就會不夠吃,嚴重時會出現營養不良。所以,應果斷、適時斷奶。怎樣才能順利斷奶呢?
首先,斷奶應是一個逐漸的過程。若按時為寶寶添加輔食,在寶寶半歲左右,就應該能吃相當數量的食品,此時母親應把喂奶的次數減到只在早、晚各一次。
其次,要根據天氣變化和寶寶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斷奶時機。斷奶最好在秋涼時節,不要在最炎熱的夏季。夏季天氣炎熱,寶寶本來就容易發生胃腸功能紊亂,此時斷奶更可能加重這種情況,搞得不好還會生病。
第三,斷奶期間一定要注意營養的均衡。小兒生長發育很快,對營養需求量也大,如果不注意喂養方法而突然斷奶,小兒不習慣,若再存在營養攝入不足,就很容易引起營養不良以及消化功能紊亂。應逐漸減少母乳喂量,同時培養小兒用勺和小碗吃食物,并注意所吃食物的種類和軟硬程度。(綠野)
(編輯/山佳)
怎么訓練孩子拿筷子
小孩最快也是從1歲半才開始想拿筷子。但因為太危險,而且又握不緊,所以父母為了安全起見多讓他用湯匙。實際上,有時候試著給他筷子拿拿看,他會自己開始練習使用筷子。如果您有時間,不妨做些面食,吃面食是一個讓孩子練習使用筷子的好機會。從小孩兩歲左右,不妨為他準備一套包含湯匙、叉子、筷子的餐具,讓他在平常的時候,隨時都可以用他想用的餐具來練習進餐。
剛開始時,孩子使用任何一種餐具,用哪種方法都無所謂。但從兩歲之后,在每次進餐時,父母就要留意讓他以正確的方法拿餐具。如果吃到一半而換手或變成抓筷子的情形,無須特意提醒他,只要每天反復不斷地教導他正確的拿法,慢慢地等他記清楚,以后就可以拿得很好了。
很多父母在幫助小孩準備筷子時,常常會選購一般市場販售的塑料筷子,但對剛開始練習使用筷子的小朋友來說,這種類型的筷子太滑,不容易夾菜,最好還是買一頭稍細,短而易于使用的竹筷子。(艾草)
謹防嬰兒冬季“中暑”
冬季“中暑”,表面上看來似乎很矛盾。不禁有人要問:在炎熱的夏季嬰兒會發生中暑現象,難道在寒冷的冬季嬰兒也會中暑嗎?
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些年輕的父母在寒冷的冬季里,惟恐孩子著涼感冒,便在孩子身上裹上大衣、毛毯,還要加上熱水袋、電熱毯等等。加之冬季房間關門閉窗,室內空氣流通不好,這就使得孩子如同生活在一個“人造夏季”的環境里一樣,其體溫不斷上升,等父母發現時,孩子已經處于高熱之中,這樣便形成了冬季特有的“中暑”現象。
冬季發生中暑多見于2~10個月的嬰兒,主要表現為高熱、抽搐、大量水樣或血水樣稀便、吐奶,重則可以發生昏迷、休克甚至死亡。嬰幼兒容易發生冬季中暑的原因,還與其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尚未健全,對外界氣溫的適應性較差有關。特別是出生后150天以內的嬰兒,產熱量非常大,而出汗散熱又較為緩慢,這種產熱和散熱的不相協調,使嬰兒容易在環境影響下出現高熱。持久的高熱及過高的熱量會損害嬰兒的腦組織,出現永久性損害或功能障礙。(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