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春
健康的胎兒,雖然還沒有問世,但他卻時時刻刻在母腹中顯示他生命的活力。胎兒3個月時,他的器官系統便開始工作了,有時還作出各種特殊的反應:他的腿、腳、拇指和頭都會動;他的小嘴會張開、閉上或吞咽;刺激他的眼瞼,他就把眼睛瞇起來;碰了他的小手,他便會握緊拳頭;若是碰碰他的小腳丫,他就把腳趾張開成扇形。這些能力就是先天性反射,可以保留到出生后幾個月才消失。
胎動有三種類型:懷孕6個月開始劇烈地踢腳或沖撞;產前3個月左右緩慢地蠕動或扭動;猛烈的痙攣式的胎動。根據胎兒活動的情況能預料到出生后第一年的活動能力。胎動強的孩子出生后6個月動作發展較快。據說,在娘肚子里亂踢亂鬧的孩子,出生后很可能是個“小淘氣”。
此外,胎兒受到某種刺激,也會出現胎動。同孕婦一起交談,她們會說出許多生動有趣的事,證明了胎兒對外界的刺激有動作反應。比如母親是打字員,當她打字時,胎動增加,鬧得母親心神不安,影響工作情緒。胎兒聽到拍打木板的聲音,也在母親的腹中有所行動。如在母親腹部附近敲鈴,鈴聲也會引起胎兒活動。此外,胎動可受許多因素影響,如妊娠月份、測定時間、羊水多少、孕婦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變化,以及用藥等都有密切的關系。孕婦在懷孕28~38周時,是胎兒胎動最活躍的時期。臨近足月生產時,由于胎頭下降至骨盆,胎動次數常常減少,這是一種正?,F象。
胎動次數的多少、快慢、強弱等,常表示胎兒的發育狀況。因此,人們把胎動當作胎兒安危的標志。胎動正常,表示胎盤功能良好,輸送給胎兒的氧氣充足,胎兒在子宮內正順利發育,愉快地生存著。平常孕婦在懷孕18~20周時,孕婦可以感覺到胎動。據婦產科專家觀測,胎兒在正常發育情況下,明顯胎動不少于每小時3~5次;12小時明顯胎動不少于30~40次以上。但由于胎兒個體差異不同,有的胎兒12小時內胎動的次數可達100次以上。但只要胎動有規律,有節奏,變化不大,都說明胎兒發育是正常的。
孕婦若發現胎兒胎動的次數突然減少或胎動停止,就預示著胎兒健康情況不好或出現了異常問題,應盡快到醫院檢查。若在12小時內胎動次數少于20次,或在1小時內胎動次數少于3次,往往是因為胎兒缺氧,小生命可能受到嚴重威脅,這種現象稱為“胎兒危險先兆”,孕婦絕不能掉以輕心。從胎動消失到胎兒死亡,這一過程一般需要12小時到2天左右的時間,而多數在24小時左右。當孕婦出現怕冷、口臭、食欲不振、倦怠,或有不規則的陰道出血時,一般可判定胎兒已經死亡。因此,孕婦如能及時發現胎動不正常,并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往往可使胎兒轉危為安,免除不幸的發生。當然,胎動還只是一種主觀感覺,還可以受到孕婦對胎動的敏感度、羊水量的多少、腹壁的厚度、服用鎮靜劑或硫酸鎂等藥物的影響。故在判斷胎動這個信息的準確與否時,應排除這些因素。
孕婦應怎樣觀測和計算胎動的次數呢?
常用計算胎動次數的方法很簡便,孕婦每天晚上選擇一個固定時間(如每天晚上的9點),在臨睡前測1小時的胎動次數。若有條件者,能在早、中、晚各測一次胎動次數更好。當然,胎兒的胎動計數,只能作為反映胎兒安危的一個標志。至于胎兒的發育情況,有無畸形和其他異常情況,則需要結合其他醫療儀器等檢查方法,由醫生加以綜合分析,再作出準確無誤的判斷。
孕婦如能注意觀察胎動,及時發現異常,及時診治,這對于將要出生的小天使,肯定是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