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宏利
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潮流的不斷加強以及中國加入WTO之后,我國企業不僅面臨著國內市場的競爭,更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這就要求我國企業要盡快改變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借鑒古今中外先進的管理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民本思想與經營管理
在中國傳統的政治思想發展史中,民本思想始終處于治國之道的首位。所謂民本思想,是指主張以民眾為社稷的根本,并以民眾為發政施治的基礎與標準的政治學說。而在現代管理活動中,"以人為本"的思想也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因為人既是管理的主體,也是管理的客體,人是管理和管理理論的邏輯出發點與歷史出發點。如何了解人、使管理更符合人性?如何激發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使人們高效率地工作?這些問題,都是現代企業管理活動中必須解決的首要課題。
經營管理是管理者為了不斷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滿足人們物質生活需要而對經濟活動所運用的計劃、組織以及調節監督等手段。管理是人在進行管理,又是對人進行管理。各種管理和管理形態無論如何變化和發展,都是以人性作為基礎的。管理的前提就是要了解人性、產生人與人之間的感應,使管理活動能夠做出適應人性的選擇,采取符合人性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效能。
那么,如何理解人性問題呢?孔子是中國思想史上第一個提出人性理論的思想家,他提出性相近,習相遠的觀點,開創了人對自身研究的先河。孔子十分重視人性,提出了"知人者人焉",并進一步闡述了"恭則不悔,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論語陽貨》的思想,指出這是人生成功的基本要求。他所建立的以人為中心、"仁者人也"的倫理道德學說和孟子創立的性善說,對后世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在現代管理中,仍然有著積極的重要作用。
孔子"以民為先"的經濟管理目的與歐美專門追逐利潤的經濟管理思想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在他看來,優先考慮人民的利益和國家的繁榮,給人們以好處和恩惠,謀求安定才是經濟管理的目的。從總體上講,儒家的思想雖然難免有很多歷史的局限性,但儒家以禮待人、講求信用和尊重別人的思想,能促進人際關系的協調,主張上級對下屬應寬厚謙和、下屬則應忠于職守,強調上下級合作的精神,符合現代企業的管理原則。為此,在現代管理活動中,在進行科學管理的同時,要重視人性,吸取儒家人性論的合理因素,并把它真正運用到實踐中去,以提高管理效能。
儒家思想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運用
對于企業管理的主體---管理者,自身修養的高低和領導能力的大小,對于企業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儒家強調自身修養的理性品格,強調寬以待人、嚴以律己。這些思想集中體現在《論語子路》中,"先有司,赦小過,巨賢才","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中雖然有些語句是以國家的經濟活動為假定的,但也可以借鑒到實際的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成為經營管理者應具備的一種風范。作為管理者,與員工之間不能僅僅單純是一種忠誠或信任的純字面含義,進行充分的交流是建立雙方信任的最好方式,而在交流中,適當地讓員工了解你的人情味,更容易贏得員工的信賴和了解你對他們的希望。也正因為如此,許多經濟界的經營管理者才以儒家思想為其座佑銘,作為處世和經營管理的準則。
以日本豐田汽車為例,豐田汽車創業者的座右銘是"天、地、人"三個字,就是從《孟子》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到的啟示,正是在這種強烈的理念支配下,使豐田紡織技術成為當時日本對外技術出口的先例,在豐田汽車公司創建之后,根據時代的脈搏,其管理者在座右銘中又加入了"智、仁、勇"三個字,出自《中庸》"好學近乎智、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強調了身體力行,為人表率,勇往直前的精神。至此,豐田公司的繼任者們就以儒家的"天、地、人、智、仁、勇"作為豐田汽車的支柱,成為豐田汽車發展的經營之本。
對于管理的客體-員工,如何從人性的角度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是儒家思想在現代管理中運用的關鍵所在:
在管理手段上,孔子的經營管理在以人為主的"軟性管理"領域中,其特點得到了充分發揮,這種"軟性管理"的主要特點就是情和理。孔子認為,經營最關鍵的是人。強調所謂的實際經營就是抓住人心,用感情打動被管理者是經營的基礎,指出"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篇》,極力提倡施行仁德,給人們應得利益,以仁的手段連接人心。儒家以"仁愛"為核心的中國古代人道主義,主張人對人的承認,肯定人的價值,通過仁而達到社會的和諧統一,大力提倡"愛的管理"和"人情味管理",這對于克服西方工業化過程中出現的全面物化、個人主義等問題有著積極的作用。
在管理方式上,儒家特別強調自身修養的重要性,注重修身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主張"守禮","內省"。這就要求在現代管理中必須信任員工,尊重員工,讓員工感到企業的事業就是自己的事業,強調自我管理,變員工的消極、被動狀態為積極主動的行為,讓每一位員工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管理,真正使人才各盡其能,各展所長。正如孔子在《論語雍也》中所言"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為管理者提供了如何調動人的積極性,使人對工作"樂此不倦"的策略。有"經營之神"之稱的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就有這樣一句名言:"讓想做的人去做吧",充分體現了儒家思想的經營理念。
在人才管理上,如何不拘一格、知人善任,是儒家人性觀的一條基本原則。人才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靈魂,人才對企業的興衰關系重大,所以發現人才和"量材適用"實為企業管理者的首要任務,得人才者先要知人,要"知其所以、觀其所為、察其所安"《論語為政》,從而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知人的目的是善任,成功的經營管理者實際上都很善于用人。正如日本本田公司的創始者本田宗一郎所說:"如果能使人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按自己所想有所作為的話,那么他就會對工作發生興趣,所以,這樣做是經營之上策。"本田公司就是采取這樣的用人之道,并獲得了成功。
由此可見,以日本的本田、豐田、松下等為代表的世界著名公司的崛起,都是在借鑒西方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具有明顯的中國儒家傳統思想色彩。儒家的人性本位的思想,和為貴的人際關系準則,"高產乃為善"的勞動道德,對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們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的過程中,在充分利用和吸收儒家合理管理思想的同時,還要與所處的時代結合起來,推動現代企業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責任編輯:楊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