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八良 陶純真
有人認為,人生在世,吃喝玩樂,這才是人的本性和基本生活方式。可丹陽開發區埝廟村黨支部書記豐興龍認為,人活在世上,就幾十年功夫,生命短暫,能夠為社會多做點貢獻,為父老鄉親多做點好事,這才叫活得有價值。
豐興龍,在擔任埝廟村黨支部書記的16個年頭里,身體力行“三個代表”,帶領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發展村級經濟,引導農民致富奔小康,老百姓對他的評價是“百姓書記”、“實干書記”、“一點水分也沒有的好干部”。
16年來,豐興龍將為群眾辦實事、干好事、謀利益,當成恪守的原則他說:村里不富起來,我心里不好過;不為村民辦點事,有愧于自己的職責。
初夏天氣,記者前去埝廟村采訪,被圍繞村中的寬敞、平坦的水泥路深深吸引。當豐書記面對我們的采訪時,他清晰的思路、開闊的眼界,他的創新思想和開拓精神,尤其是工作勁頭,深深地感染了我們……
提到豐興龍,埝廟村的干群贊不絕口,他們用兩句話評價他:“經濟發展的帶頭人,為民眼務的貼心人”。
“我的事不值得吹乎,幾十年來我就記住一條,發展是硬道理,要用自己的行動發展集體經濟,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把埝廟村各項工作摘好,上無愧于黨組織的信任,下對得起老百姓的期盼。”豐興龍十分謙遜地說了這一番話。
了解豐興龍后,記者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無私奉獻精神。按常規說他有個幸福的家庭,兒子有出息,妻子很賢惠,不必在摸爬滾打幾十年后到了“知天命”之年仍然苦干,但16年時間,為了埝廟村的振興發展,他幾乎沒有休息天,常年超負荷地堅持工作,為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績。
豐興龍1970年從學校畢業后,懷著報效國家的強烈愿望,走進部隊大熔爐中鍛煉了6年,在部隊人了黨,多次受到連以上嘉獎,是一個出色的兵。
1976年從部隊退伍后,他回到家鄉埝廟村擔任過民兵營長、村治保主任、調解主任、林業隊長,1979年擔任村委會主任,1980年提任副書記,一直到1987年6月,任黨支部一把手。
豐興龍踏實工作,一心撲在集體工作上,為全村老百姓做了許多許多的好事,大家從他身上看到一位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鋒作用。
正由于豐興龍有事業心,且有奉獻精神,原大泊鎮黨委相中了他,請他擔任埝廟村的“領頭雁”。
一個行政村,往往被人們稱為一個“小社會”,村支部書記就是這個“社會”的主心骨。村支部在實際工作中肩負著黨的重任和群眾的愿望,因此,豐興龍擔任村支部書記以來,帶領支部一班人堅持把“為官一任,造福一村”作為支部工作的重點,尤其是始終緊緊抓住發展經濟這個“牛鼻子”不放,把經濟工作作為第一要務。
擔任支部書記時,埝廟村的狀況是“一窮二白”,村級經濟嚴重虧損,村干部兩年工資沒有兌現。面對這一狀況,豐興龍沒有泄氣,沒有畏難情緒,當時他睡在床上,走在路上,都在思考振興經濟的事。同時他集思廣益,發動黨員、干部出主意,獻點子,使大家的思想統一到“發展是硬道理”上來。
為了穩定村干部的情緒,豐興龍親上北京追討村辦廠欠款兌現工資,工作開了個好頭。緊接著他看到丹陽建設的大好勢頭,認為進一步發展水泥制品廠生產很有前途,因此他建立健全產品質量責任制,促使水泥制品廠良性發展,由虧損變盈利。通過幾年的努力,到1995年才徹底扭轉村級經濟虧損的局面,可以說為了還清村級欠債,豐興龍吃盡了辛苦。
為了使村級經濟發展有一個依托,豐興龍審時度勢,1993年在抓住埝廟村劃歸給開發區的契機,緊緊搶抓一批化工企業落戶埝廟村的大好機遇,組建了建筑公司,承包砌圍墻的任務,同時主動出擊,到常州、丹陽承接施工任務,如今丹陽伯爵山莊的工程,建筑公司仍在施工著。可以說,建筑公司為埝廟村創造了大量的財富,而豐興龍為建筑公司生存發展也絞盡了腦汁。
村級經濟得到了發展,豐興龍又馬不停蹄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
要想富,先修路。豐興龍多年花在修路上的經費都在1萬多元。2002年投入資金50多萬元,建成一條貫通全村、長達6000米的水泥主干道,徹底改變了埝廟村行路難的狀況,群眾拍手稱贊。
為了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豐興龍大力發展有線電視戶戶通工程,截至2002年底,全村有90%以上的農戶通上了有線電視,該項工程村里補貼達好幾萬元。
下力氣解決農民吃水難問題。埝廟村是開發區最大的行政村,且呈扁擔形,13個自然村南北跨度13華里,且大多是丘陵地形,就給。農民鋪設自來水管帶來困難。盡管這樣,豐興龍也是想方設法使5個自然村通上了自來水,現在正在積極采取措施,把自來水工程當作“民心工程”來抓,當作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行動來抓。
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埝廟村的百姓說,豐興龍書記處處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為了方便農民購買農用物資,村里設立了代購點,并由村里出運費將農資運來,不要農民出一分錢運費。另外,上級公糧也是由村里統一運輸,村民不出一分錢運費。對貧困戶補助,村里每年都要支出幾萬元。農民合作醫療補助,由最高的3元提高到10元,僅此項補貼就達1.6萬元。
在水利基本建設上舍得投入。豐興龍每年在水利設施維修新建上都要投入一定的財力,確保農業生產連年豐產豐收。
一樁樁、一件件,寫不完,道不盡,這都是豐興龍帶領村里一班人蔣書榮、徐家良、豐蓉娟、豐金友、趙效軍、蔣國強為父老鄉親作出的貢獻。事實勝于雄辯。在豐興龍的領導下,全村干部群眾共同努力,埝廟村一年一個臺階,由后進轉變為先進村。因此,豐興龍在每屆黨支部改選時,都是高票當選。
與豐興龍朝夕相處的村干部談起這位“領頭雁”,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說:豐書記威信高不是吹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干出來的。他真誠服務贏得民心。由于他實實在在的工作,開發區工委、管委會布置的中,tS-r作埝廟村率先完成。在采訪豐興龍期間,開發區領導及埝廟村百姓說,豐興龍確實是一個讓政府和群眾滿意的好支部書記,任支部書記16年來,他始終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傾注在埝廟村發展大計上,用自己的雙手辦群眾的急事、難事、切身利益的事,向父老鄉親交上了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