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偉大的戰略家毛澤東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市場競爭也是如此,沒有文化的企業是愚蠢的企業,而愚蠢的企業是不能贏得競爭的。
文化就是力量,但不是一般意義的力量,而是決定企業成敗的力量。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之下,企業從經營、管理、質量、營銷、服務,到重組并購、股權聯合、人才爭奪等等,其背后都有文化這只“無形之手”的巨大作用。在當今中外企業界,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認識到,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靈魂和統帥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誰要是輕視、否認企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誰的企業必將在市場競爭中因失魂落魄而失敗。
文化就是力量,先進的、積極健康的、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動力,而落后的、消極腐朽的、惡劣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強大阻力。企業文化建設,就是要堅持和發揚先進的、積極健康的和優秀的文化因素,批判抑制和克服落后的、消極腐朽的和惡劣的文化因素。處在體制轉軌和經濟變型時期的企業文化建設,必須進行文化上的推陳出新和破舊立新,推動計劃經濟文化向市場經濟文化轉變,自然經濟文化向商品經濟文化轉變,封閉經濟文化向開放經濟文化轉變,以及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轉變。這是一個深刻的文化變革和偉大的文化創新過程。我們在堅持這種變革和創新的同時,尤其要注重清除當前充斥于市場交往中的文化垃圾和文化糟粕,如假冒偽劣、坑蒙拐騙、背信毀約、惡意逃債等等惡劣的意識習慣和作風,激濁揚清,端正企業文化的方向。
文化就是力量,這種力量的大小取決于企業員工掌握和運用這種文化的廣度和深度,尤其是企業家、企業領導班子對這種文化身體力行的廣度和深度。企業文化是企業家的文化,離開企業家和領導班子的身體力行,就談不上什么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又是企業員工的文化,離開企業員工的深度認同、廣泛參與和持續實踐,也談不上什么企業文化。可是,有的企業領導者,把企業文化當作裝飾物,以為喊幾句口號,刷幾條標語,寫幾句自以為“上檔次”、“叫得響”的“精辟語言”,就完事大吉了,大搞文化形式主義;有的企業領導者則在企業文化建設上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心口不一,言行不一,把文化建設變成了文化腐蝕和文化破壞,敗壞了文化的聲譽和形象;有的企業領導者則是請專家定調子,邀秀才做文章,而廣大職工不知曉、不理解、不認同、不參與,最終使企業文化建設成了少數人的“雅趣”和空忙,等等。這些認識與做法,最終都會扼殺企業文化的活力與生命。
企業文化是一種持久的力量,因而需要堅持不懈和持之以恒地建設,才能積蓄并保持這種力量;企業文化是一種創造性的力量,因而需要不斷地革新與創造,才能開發并發揮這種力量;企業文化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因而需要在制度、行為和利益關系上與之匹配,才能增強并轉化這種力量。惟有如此,企業文化的力量才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