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鳳德
等 待
在局機關年初工作部署會議上,局領導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改善機關干部的住房條件,并決定每年拿出部分資金,為機關干部購房,提供資金補貼。”這項決定立刻贏得全體機關干部的熱烈掌聲,看來是“民心擁戴”。
散會后,機關干部便三三兩兩地談論起申請住房補貼的事兒,機關計劃科的小董,卻坐在一旁,不吱聲,不插言,好像他與此事毫無關系似的。旁邊的王科長捅了他一下:“小董,你是啥想法,怎么像個悶葫蘆似的。”小董抬了一下頭,漫不經心地說:“你們都是窮扎呼,你們也不掂量一下,每年局里才能拿出幾萬元錢作為住房補貼,從局長們那兒,開始往下輪,多暫才能輪到咱啊,你們現在純是瞎忙乎。”
可其他人誰也沒聽小董的,都忙著湊材料、遞申請,可過不久,事實證明小董的話還真靈驗,果然住房補貼的發放,按著他的設想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小董心里不禁沾沾自喜,而且等得很有耐心。
幾年過去了,機關的局長們,科長們,老同志們都基本解決得差不多了,就剩小董他們一撥小年輕的了。小董這才不緊不慢地提筆寫了申請。申請住房補貼的材料交上去了,王科長便催促他,趕快去活動、活動。小董卻滿不在乎地說:“急什么,領導心里有數,咱等著就行了。”第一批名單出來了,沒有小董。小董心里想,沒有關系,下批還跑了。結果,第二批名單又下來了,小董仍然是“榜上無名”。這時,小董有點著急了。家里那個內助,也時常給他臉色看,嘲弄他“死熊”,沒能耐。王科長見小董嘴上起的燎泡,便給他出主意,還是去領導家串個門,談一談吧。小董對科長的建議,雖然很感激,可心里又一想,那么多局領導,串誰家,不串誰家,反正申請住房補貼的人不多了,下次輪也輪到我了。于是,小董又耐著性子等了下去。
可是,誰也沒想到,原來解決完住房的人,又開始忙乎著換大房子,新一輪的住房補貼的申請又熱乎起來了。這時的小董又被拋到了后邊,只好繼續等待下去。好不容易,又排到小董了,他這時才發現,機關應該買房的,換房的,都解決完了,就剩他老哥一個人了。小董終于等到了,他被列入住房補貼的名單中。小董暗自慶幸,自己的等待,終于出了結果了,沒有和誰為拿住房補貼鬧意見,又沒有給領導送禮省了錢,也就是多等幾年唄。
誰知,天有不測風云,上邊來了文件,實施住房改革,取消福利分房,全部實行商品房,原定的住房補貼,也隨之被取消了。小董這時才體味到了“等待”的苦果。唉,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形 象
原科長自從被提拔為副局長后,就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問題。因為,那不僅代表個人,也代表本局的門面。盡管自己所在的局,既無實權,經費又緊,但還是要注意門面,撐住形象。
就拿抽煙這件事來說吧,過去,原局長當科長時,常把硬包煙,裝進軟包煙的盒子,這種以次充好的辦法,常常引來同僚們那羨慕的眼光。現在當了局長,雖然年、節也有人送幾條好煙,但架不住原局長這個“煙鬼”嗜煙如命,年節收的那幾條好煙常常接濟不上。這會兒,原局長的煙又斷條了。他便急匆匆走到局機關對面的煙草公司門市部,自己掏腰包買了一條軟包煙。不巧,真是冤家路窄。他一出門,便撞見煙草局的夏局長。夏局長見原局長來買煙,便驚詫地問:“大局長還親自來買煙啊?”原局長不覺心一驚,臉一紅。但畢竟是局長,瞬間便恢復了常態,他揚揚手里的那條煙:“這煙口感差些,想來調換好一點的。”說罷轉身要走。忽然,夏局長從后邊拽住他,笑瞇瞇地說道:“原來是這樣啊,今天本局長幫你調下煙,這幫服務員有眼不識泰山,真是該下崗啦。”
原局長連聲說:“不用,不用,調不了,就算了。”沒想到夏局長抓住他不放,說道:“老兄,你不能走,這是個企業形象問題,服務質量問題,今天非叫他們調不可,我看誰不給調。”此時,原局長的心中真是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了。不調煙吧,話說出去了,夏局長死纏不放,多有礙面子啊,何況這也關系到形象問題啊。調煙吧,自己手中這條煙已花掉三百多元了,再調好的不是又得掏腰包嗎?
原局長正盤算如何應對夏局長的好意糾纏,不想,夏局長把柜臺前那個女服務員喊了出來:“快請原局長啊。”女服務員應聲走到原局長旁邊,做了個優雅的“請”的手勢,原局長頓時感到已無退路可走了,便硬著頭皮跟那個女服務員和夏局長來到柜臺前。“這位領導,您想調換哪種牌子的香煙呢?”女服務員那甜甜的聲音,飄進原局長的耳膜,可原局長心里卻沒有舒服的感覺。
夏局長在旁邊指著柜臺里那種扁盒大中華香煙向原局長推薦道:“老原啊,還是這種煙有檔次,味道也不錯,調換這種煙吧。”說著從口袋里掏出扁盒大中華,打開盒蓋,隨手抽出一支煙,遞給原局長,“您先品嘗一下。”原局長無可奈何地接過煙,女服務員趕緊點燃了打火機湊了上去。原局長深深地吸了一口,果然煙的味道不錯,可他轉眼一看煙的標價,心里咯噔一下,原來一盒煙的標價是68元錢,一條煙就是……
沒等原局長核計,夏局長便一揮手叫女服務員拿出一條,笑哈哈地遞給原局長:“拿去抽吧,保準檔次夠,形象絕牛啊。”原局長眼見木已成舟,便裝著很爽快的樣子,從錢包里抽出僅剩的三百元大票,遞了過去。女服務員隨手找出零錢,拱手遞過去,沒忘甜甜地說上一句:“請您收好。”
原局長注意到夏局長的眼睛在瞟他那癟癟的錢包,臉上好像有一絲困惑。原局長馬上明白了,嗬,笑我錢少啊。便清了一下嗓兒:“這錢包,今后都是甩貨了,都用卡啦!你們這賣煙的,也得上刷卡機了吧。”夏局長聞聽原局長的高見,像領悟到了什么,連忙說道:“是啊,是啊,揣那么多現金確有不便,確有不便啊。”于是,兩位局長相視一會兒,便大笑起來。原局長的笑,自己也感到有些苦澀,但保住了面子,沒有失掉形象,總算是有失有得吧。
研 究
凡到機關業務科辦事的下屬單位,待說明情況后,都會得到一個十分明確的答復:“情況我們知道了,待我們研究、研究再給個回復。”長而久之,業務科的王科長便得了個雅號叫“研究科長”。
“研究”實際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的長與短,則需要具體辦事部門的攻關手段了。于是,“研究科長”便常被辦事部門邀出去,在餐桌旁、歌廳內、桑拿室繼續他的“研究”過程。有一日,經朋友介紹來的李某來業務科辦理申照手續,他哪里知道王科長的秉性,一連串說了一大堆理由,他見王科長很有耐性地聽著,便像受到了某種鼓勵,就繼續他的游說。不想王科長用手輕輕地敲了一下桌子,說道:“你說的情況,我知道了,待我們研究、研究再答復你。”李某見王科長如此爽快,便起身告辭,回去等消息了。
不知不覺兩三個月過去了,李某又來找王科長,打聽情況。王科長依舊那副泰然自若的樣子,聽完李某的訴說之后,并不十分著急,淡淡地對李某說:“等著吧。”李某聞聽還要等,便焦慮地對王科長說:“我什么條件都符合標準啊,還等什么啊。”王科長裝作驚異的樣子說:“等研究啊。”見李某還是不懂的樣子,便把一個空信封,推到李某的面前,用手敲著說:“研究、研究啊。”李某這才恍然大悟,連說:“啊,我懂了。”說著便從兜里掏出一個信封,雙手遞了過去。王科長連忙將信封揣進褲兜里,臉上頓時堆起笑容,爽快地說道:“沒有問題,馬上就辦。”李某忙說:“你先看一下材料吧。”王科長手一揮說:“不用了,政府機關辦事講究效率嘛。”
果然,不出十分鐘,一應手續辦結完畢,李某拿到證照后,連連感謝王科長。王科長卻不以為然地說:“小事一樁,何足言謝哪。”送走李某,王科長匆匆走進衛生間,蹲在便池內,從褲兜里摸出那個信封,感覺信封有點薄。心里想:“薄就薄吧,有毛就不算禿啊。”他把手伸進信封中,抽出一張紙,紙上打印著李某的個人簡歷和申照理由,再用手往里摸,空了。王科長覺得頭有點暈,心血直往上涌。他拎起褲子,沖出衛生間,用冷水洗了把臉,才算平靜下來。
再說李某回去后,高高興興地把小店操辦起來了,生意還不錯。他正盤算著,待兩天得去感謝、感謝王科長,這個人可真是個好人啊。可沒有幾天,李某的小店就被王科長給查得經營不下去了。李某先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待他悟得其中奧妙,再遞去裝著“實惠”的信封,不料卻被王科長退了回來,得到的是一句冷冰冰的話:“對違法者,我們是堅決打擊,絕不手軟。”據說,后來王科長拒收紅包的事兒,還受到領導的表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