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超
《老子》作為純哲學的書,其為文的最大特點是不講故事。兩千年前的哲學沒有幾個專用語詞,哲學家要想說明一條道理,不能像現代這樣作長篇大論的抽象文章,只能講故事,打比方?!读凶印珕柶肪褪且粋€接一個地講故事,佛經是講故事,《圣經》更是些故事。莊子教人讀這種文章的方法是“得意忘言”,比如讀庖丁解牛、愚公移山,要能超出具體的故事情節去領會其深層義理,推而用之于更廣的事物。這辦法至今還用,特別是在初等教育中,因為教育要啟發學生思維。啟發性語言就是引導聯想,少兒腦中記存的東西可供聯想者多為具體形象,所以小學里多講故事,幼兒園更是如此。古代哲人講故事猶如今之幼兒教育。(其實,不僅是哲學,中國古代數學也是用實例性的表述解決抽象符號語言不夠用的困難。例如“韓信點兵”“雞兔同籠”,都不是實際應用命題。讀這種書的收獲可大可小。收獲小的只能解算那種只改變數字的算題,收獲大的會解各種一次同余式算題,但卻不知其一般性公式。此之謂“得意”而“無言”,或書中之言遠不足以表述所得之“意”。很多人(主要是外國人)誤言中國古代數學只是應用數學,就是不懂語言的“啟發性”。此事將有另文討論。)
《老子》既是最早不講故事的哲學專著,就必須創立抽象的哲學用語。其實,語言文字既是符號,則原則上都是抽象的,只是程度不同。就連人名地名之類的專名詞也有抽象性,它們不指稱所指對象的一切,不能表現所指者的動變,頂多像影視劇演員名單上那樣加個“小”字,如“小郭靖”。我們說的《老子》的語言創新是指最高度抽象的哲學范疇名詞。其抽象詞既為首創,不被理解或被誤解是不奇怪的。好在漢字比拼音字多出分別構形的特征可供考據。
文字的功能可分“聲維”和“形維”,漢字的形維得到充分發揮。形有具體性,即所謂“象形會意”,這與講故事一樣很有利于聯想。文字訓解要注意具體和抽象的矛盾統一。
“天地”這個復合詞不一定是老子首創,但不會比他早很多(《尋根》2003年2期有筆者之文討論過)。《孫子兵法》有“無窮如天地”之語,那不應是孫子本人的原話。可以肯定,這個復合詞出于戰國,晚于孔子和孫子。其內涵是把天與地等量齊觀,于是宇宙總體就是實在而切近的存在,沒有神秘性。而且按陰陽二分法,天地猶如男女,交合而生萬物,明白地排除西式創世主上帝。西方宇宙觀不可能把地與天等同,地心說的地遠小于天。但《老子》的“天地”加“萬物”卻是Universe(萬有)意義上的宇宙,是至大無外的“大一”。
宇宙中人最重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何為道?道若是不可說的神秘事物,則何以“法”?《老子》五千言何以言?所以“道可道,非常道”不能解為“常道是不能言說之道”,那與全書大義不合?!翱傻馈笔恰翱捎扇嗽熳鞒傻馈保俺5馈笔亲匀粺o為之道。
“無名天地始,有名萬物母”,求解當從“始”字入手。
始的初文是“臺”,讀如貽或胎,上“厶”篆文象鼻,指我自己,下“口”指史官言事。史言事依時為序,事從我起是將來。幾個用臺為偏旁的字可為佐證:胎是將生未生的動物;詒原即臺,后變成貽,義為遺留,如“貽患無窮”;殆為危險,將生兇事;迨,及也,待及,等到。這都是指將來的事。臺的對仗字是古,上“十”象縱貫橫發的史事,下“口”亦象史官之言?!澳苤攀迹ㄅ_),是為道紀”是說:能知過去和將來,這才是把握了道。用口字表示史官之言的字還有一些。如史字,上頭不是中,是口字貫以一豎,指縱貫古臺的史言。下為手(又)意指職司所在,兼有執實之義?!渡袝贰捌淙缗_”之語頻見于湯誓、盤庚和西伯勘黎各篇,同今語“怎么辦”,皆指將來。舊注以此臺為“我”或“奈何”,非。湯的民眾問怎么處理夏桀的罪行:“夏罪其如臺?”盤庚遷于殷,民眾不同意,聚合鬧事?!安坊唬骸淙缗_……”卜稽是呵問:你們要怎樣?“西伯既勘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今王其如臺?”他是問王怎么辦。
《墨經》:“始當時也……時或有久或無久,始當無久?!贝耸疾皇情_端,“當時”即現在之時,與《老子》一致?!墩f文》:“始,女之初也?!笨梢娕_加女旁原指初生的女兒,與母正為對仗?!独献印肥寄钢漠斀鉃椋河谩盁o”指稱天地之將來,是女兒;以“有”指稱萬物的過去,是母親。女由母生,是則將來之無當由既往之有生。但是話也可反說,故其后文又補充了“有無相生”。此解與從漢至今的通行理解在時序上恰恰相反。以往兩千年人們都以為“天地之始”指宇宙的創生,與“天地不自生故能長生”矛盾。始作俑者是《淮南子》,說是元氣分化,輕清者上升為天,重濁者下凝為地。中國的宇宙創生論自《淮南子》開頭,而非老莊。
不難理解未來為無,以過去為有則需說明?!坝小弊止盼纳蠟橛郑笫?,義為實執。下為肉,內二橫象骨,表示動物被殺后去除頭蹄下水,義指那曾經是活著的,是過去的生命?;浇淘缙诶碚摷見W古斯丁說過:過去的已經消失,而未來猶無,現在的轉瞬即失,于是我們不知道什么是存在。本文認同老子,存在就是歷史,是過去。邏輯語意嚴格的“現在”沒有時間長度,一分一秒的過去也是過去。古文“有虞、有夏”用有字,是表示虞夏是過去的。
“”字造形也大有深意。上頭象覆蔽,中六筆象縱橫多元的事物,下四點不是火,是模糊不清的遙遠的未來事物。這是楷體,與古篆和甲骨文立意一致。甲骨文的無字好像倒立的樹,表示生生益繁的將來,與易學觀念一致。上引《墨經》文中的有無也是指宇宙時間(久)的過去未來,“有久”指過去的久。未來既無,則可與現在等觀,而“始”則可代表將來的無。
如果說“有、無、始”都可以勉強按《淮南子》那樣講,那么“玄”字就沒法通融了。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彼^同出,是指過去和將來共有一個分界點,即瞬刻的現在?!巴觥钡摹巴笔歉痹~,“同謂之玄”的“同”不可能是與前一個“同”同指,既已異名,怎能同謂?“同謂之玄”者,同出之共同項被謂為“玄”也。后一個“同”是被動主詞,指那兩者共有的現在,不是副詞。玄字上亠原似人字,與無字一樣象覆蔽,下幺象胎兒,正是表示事物的將生未生。這玄是流變日新的,故謂“玄之又玄”。一切新事物從現在產生,是之謂“眾妙之門”。“玄——牝之門,為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标蜷T即雌性產門,不勤是不費力?!澳軏雰骸薄澳軣o雌”都是指稱時間過程而重在生生日新之義。李約瑟只說老子“重女性陰柔”,這是不準確不全面缺乏邏輯性的。用母和女表示宇宙時間的基本分析結構,是因為生生過程由女性承擔。以現在為宇宙的根基是明確的現實主義。《淮南子》的天地開辟之說把“無”變成了宇宙創生之前那虛無飄渺的狀態,而“玄”則從很現實的概念變成了不可知的神秘概念,后來更被魏晉玄學虛化。這是中國宇宙論哲學史上的最大失落。今人之遲遲不悟,是因為不知古人造字立言之高超的抽象思維能力。
與玄的命運相反,“自然”這個詞很受重用,但理解也有偏頗。這個重要的抽象語詞是老子首創。他那時代多于一個字的復合詞很少,這是一個。自是自從,然是既然,所指也是宇宙學意義的時間過程。古文自字與“厶”同,就是臺字上頭的“厶”,或右邊加一鏡對稱形,象正面鼻形。然字古無下四點,為犬肉(月),用意同有字。老子之創用“自然”是因為用“有無”作表示時間過程的復合詞有所不便,與常用的“擁有”“缺失”之義混淆不分。若知老子以“自然”表示時間過程,則“道法自然”之義就很明白了。老子的道就是宇宙學的因果性。
何為宇宙學因果?時間在前為因在后為果。有人認為這個說法太過簡單,其實,哲學范疇都是內涵極大的,因為那是最抽象的,但正因其最抽象才要用最簡單的定義。綜合的因果需要分析。在很多具體事件的過程中有相同的成分,那是規律。在單一的事件中涉及遠近不同的時空中數不清的大大小小事件,其中有的雖遠雖小卻是關鍵,那是信息和控制。古漢語稱信控為“機”(以后另文再作解說)。規律示同而信息示異。一同一異,合而為道。西方傳統哲學重規律輕信控,中國古代則重“機發”(如弩機之一觸即發),知道“四兩撥千斤”“針灸治頑癥”之理,有《孫子兵法》《黃帝內經》之作。這都與老子的“道”密不可分。
道之概念的超級深度在于其內涵是宇宙時間過程分析。時間是萬有存在的本質,既是有,也是變。得大道者必與時俱進,《易·系辭》曰:“先天而天不違,后天而奉天時?!蹦軓囊捉浝镆恼撟C老子的道,說明儒道兩家哲學的一致性?!兑住窞樽円祝讓W的基本范疇與老子一樣。誰先誰后?應該是老子在前,因為其書之言都是基礎理論性的概念闡發。而易學則偏重在實踐中的運用發揮。但儒家的發揮別有優點,那就是把道的理論導向積極入世的人生觀。
莊子自命繼承并發揮老子之學,他對宇宙時間分析的認識沒有《淮南子》那種曲解,但因語言古奧,他的發揮也被后人誤解或不解?!肚f子·齊物論》有段著名的繞口令式的文字: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形词加蟹蛭词加?,始也者。有,有也者。
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俄而有無矣。
此文有、無、始三概念追隨《老子》以解說“有無相生”。注意這“有”和“無”不是動詞,“始”也可視為名詞。按古漢語的語法,動詞“是”“做”可以隱而不顯。請讀者注意:我們有意地把上引兩段文字排版為并列形式,以便比較。我們的現代漢語翻譯如下:
有,是生出始的。此有尚未生始以前的有,也生出始?!形词加猩形瓷家郧暗挠?,也生出始。故有生出的是有。(凡為過去,既已生成,當然是有)
若說有之所由以生原為無,則此有尚未生始以前的有,所由以生原亦為無。‘有未始有尚未生始以前的有,所由以生原亦為無。一下子,一切有原來都是無!
讀者可與其他注譯比較,當知本文譯解最為簡明通達。了解康德的讀者會發現,莊子此文與“二律背反”相似??档乱卜治鲇钪鏁r間,但他的“始”與《淮南子》同為宇宙的開端,結論則與莊子一樣可正可反:宇宙有開端;宇宙無開端。與康德不同,莊子的命題是現實,很好懂,是以現在瞬刻為中心的宇宙時間:既往者都是實存;既往者原來都不存在。
《淮南子·真訓》引用莊子這段文字,卻刪改成像康德那樣的宇宙創生命題,以與其元氣化分清濁升降理論一致。限于篇幅,此不贅言。順便說說對它的宇宙創生論的歷史評價:它不是上帝創世說,是無神論,但神秘化為道教的宇宙觀基礎。它是一種進化觀,但進化觀對總體宇宙是否適用,則無邏輯和實證的根據。這都是哲學和宗教學的待解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