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福江 趙 鋒
在巍峨蒼茫的太行山麓。在舉世聞名的紅旗渠畔,屹立著一家擁有總資產1.8億元的股 份制企業——林州合鑫鋼鐵有限公司。
該企業1985年前還是一個全部資產不足50萬元的倒閉企業,通過近二十年的艱苦創業, 勵精圖治,目前改企業固定資產由恢復生產初始的不足50萬元發展到現在的9000萬元,年生 產能力突破18萬噸。并自九三年起連續十年實現利稅在林州市辦工業中名列榜首,累計上繳 國家稅收2億元。成為安陽市轄工業“利稅大戶”,河南省冶金行業效績評價第一名,是中 國建行河南分行授予的“AAA”信用企業,該公司生產的“紅旗牌”生鐵已先后被全國冶金 產品博覽會評為“冶金名牌產品”,被河南技術監督局評為“產品面檢企業”和重點保護產 品。
然而,誰能想到,在鑄造合鑫企業令人矚目的輝煌、推動合鑫一路披荊斬棘、奮勇前進 的背后,他的掌舵人卻是一位最初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農民吳元吉。從農民到企業家,吳元 吉靠的是什么?讓我們循著時間的軌跡去探尋他成功的奧秘。
吳元吉出生出生在一個美麗而偏僻的小山村,同時它又是舉世聞名人造河紅旗渠的故鄉 ,家鄉貧困的面貌深深刺痛了吳元吉,他發誓用自己掌握的知識,根治家鄉的窮病,報答太 行山的養育之恩,用他的努力幫助家鄉的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這是他最大的心愿,也是激 勵他帶領合鑫人艱苦創業的信念。
迎著困難上,決不負眾望
1984年在水泥廠任調度的他,被組織一紙任命調到陵陽鋼鐵廠恢復煉鐵生產。領導找他 談話說:“鐵廠曾是縣工業的支柱產業,由于管理不善,停產倒閉,組織上讓你去恢復生產 ,是對你的信任,只能上,只能退。”聽完領導一席話,雖然他心里準備還不足,但他還是 暗下決心立了“軍令狀”。
第二天,他就到廠里進行實地考察了解情況。到現場一看,他心里直冒涼氣,倒閉6年 后的鐵廠,到處殘墻斷壁,雜草叢生,一片荒涼。而且,沒有水、沒電、沒設備、沒住房, 這種現狀,與其說恢復生產,倒不如說新建廠子,面對重重困難,他沒有氣餒,沒有退縮。 而是首先健全黨組織,把這幾年護廠房、保設備、沒拿一分錢工資的幾名黨員組織起來,而 后三個晚上沒有睡覺拿出了恢復生產的具體方案。
沒有資金,黨員帶頭集資、跑銀行貸款;技術落后、設備破損,他三顧茅廬、拜師學藝 。大年三十,別人全家團圓,他卻跟職工戰斗在爐臺邊,在恢復生產最關鍵的時刻,妻子得 急性肝炎住進了醫院,孩子沒人看管,只得寄宿在別人家。他實在脫不開身,只好趁上縣城 買配件時,順便倒醫院看了妻子一次。
三個月的時間,他和職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幾乎天天連軸轉,本就瘦小的他, 倒投產時還不倒90斤。克服了千般困難,吃盡了萬般苦頭,終于使倒閉6年的鐵廠比原計劃 提前半年恢復了生產,200多名員工陸續回到廠里上班。大家看著奔流而出的鐵水,興奮不 已。可是當鐵錠越碼越高時,又一道難題擺上議事日程。那年月農轉非指標可是多少人求之 不得的事情,但為了到北京聯系客戶,及時取回匯票,他毅然決然放棄自己農轉非的機會, 踏上了北去的列車。當年鐵廠生產生鐵8500噸,實現利稅100余萬元。戰地會上,紅旗如潮 ,鑼鼓陣陣,陵陽鋼鐵廠成為林縣工業戰線的一面紅旗,并從此更名為林縣紅旗煉鐵廠。
危難中受命,創合鑫偉業
1989年,他因工作需要調物資局回收公司任經理,在此期間,煉鐵廠由于種種原因,已 連年出現虧損,生鐵質量不穩,產品滯銷,銀行不敢貸款,原料無法購進,大部分職工被迫 放假,企業再度滑向了倒閉的邊緣。截止92年3月,鐵廠累計虧損已達200余萬元。在這種情 況下,上級根據廣大職工的意愿,決定請他再到鐵廠負責全面工作。面對一個虧損的“爛攤 子”,讓他放棄縣城舒適的工作環境,當時他很矛盾,家人和親朋也力勸他放棄,不要再去 遭罪。但面對職工一雙雙渴求的眼睛,他覺得無法推辭。他認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組織 需要時不能計較個人的榮辱得失,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感激勵他去重振鐵廠的雄風,實現自 己的理想和抱負。
面對不成規模的小高爐,面對人心渙散的職工,面對質量低劣的產品,重新回到鐵廠的 他清楚的認識到,現有的 生產規模,已不能市場改革的需要,小打小鬧遲早要走入死胡同 。為此,他經過反復的市場調查后痛下決心,大膽著手制定了一系列改革計劃和發展藍圖, 提出了加打技改投入和全面整改擴建的設想,要讓鐵廠來一番脫胎換骨的改造。
1992年他帶領職工用半年時間建成一座高爐,使當年的產量成倍翻番。1993年,他抓住 機遇,與河南定角實業公司聯合投資2800萬元籌建現代化高爐,提出了“樹雄心,快發展, 二年工程一年完”的口號。1994年7月,林州市境內第一座具有現代化水平的高爐提前一年 建成投產,紅旗鐵廠更名為合鑫鋼鐵公司。從此后,合鑫鋼鐵公司就象安插上騰飛的翅膀, 在林州市名列前茅,成為林州市的支柱企業。
建章細立制,從嚴抓管理
管理出效益,管理是企業的永恒主題。對一個企業來講,企業管理在企業經營中起著決 定性的作用,吳元吉深知個中滋味。一個全新現代化企業的運作成敗,關鍵在于它的管理水 平,合鑫企業快速的規模擴大和改革發展,迫在眉睫的是急需一套與之相配套的企業管理制 度。1995年他在借鑒外地經驗的同時,結合企業實際情況,迅速組織人馬制訂一套詳細完整 的《企業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出臺,使每個干部、職工都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繼而他 大刀闊斧地進行人事、機構、工資制度改革,所有用工一律按程序考核聘用,論貢獻計酬, 憑能力晉級,打破鐵飯碗,競爭上崗。率先對副經理、中層領導、班組長實行“三級聯聘、 動態管理”。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先后8名中層領導和3名副經理因完不成任務,均被 免職調離原工作崗位。
1995年他三次帶領公司中層以上領導到邯鋼參觀學習成本否決法,在公司內部形成了有 效的考核體系,幾年下來,合鑫企業的目標成本大大縮減,而在同樣的設備情況下產量卻穩 步提升。
吳元吉說,企業管理說一千道一萬,就是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 可以產生動力,產生效率,產生效益,正是依靠企業管理合鑫鋼鐵公司消化了生產用原材料 焦碳、煤、精礦粉漲價帶來的不利因素,保持了公司效益的穩步提高,公司的發展實實在在 得益于企業管理的嚴細實。
質量是生命,信譽是金錢
市場經濟,用戶就是上帝,誰能以過硬的產品質量讓用戶滿意,市場緊閉的大門就會為 誰開啟。企業要發展必須具備良好的質量意識,市場的開發與延伸必須以優良的產品質量作 后盾。吳元吉說:“貨真、價實、熱誠、守信,被稱為經商四德,是中國商業文化的閃光點 和精華,合鑫鋼鐵公司要想后來居上,并在市場上牢牢站穩腳跟,光有好的設備、好的技術 還不夠,還必須有過硬的產品質量”。作為企業的當家人,吳元吉從上任的第一天起就把質 量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在不斷培訓提高質檢人員得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的同時,先后 投資上百萬元更換添置檢驗設備,并建立健全了嚴把“三關”的質檢體系。從原材料進廠, 到半成品入爐,再到產品出廠,實行層層把關,即使自己的親戚吳元吉也不例外,一天,他 的親戚拉的一車焦碳,被檢驗出有超標問題,質檢員讓他拉回去,親戚認為吳元吉是經理, 不但沒拉,還和質檢員吵了起來,吳元吉知道后,不但硬讓親戚把焦碳拉走,而且哈對他進 行了罰款,親戚認為丟了面子,揚言要跟他斷絕關系。就這樣,在質量檢驗上,他的指導思 想就是鐵面把關,試想如果原材料把關不嚴,產品質量從何談起,哪來經濟效益?在產品出 廠方面,他要求嚴格實行復檢制,發現不合格產品一律回爐,決不出售。同時,他還要求對 產品質量實施跟蹤服務和追究制,只要發現不合格產品,不但及時為用戶調換,并對質量檢 驗員嚴格處罰,先后有三人因檢驗失誤被調離崗位獲解除勞動合同。
高質量的產品,高質量的服務,贏得了良好的信譽,現在洛陽的拖拉機廠,山東拖拉機 廠,上海大眾公司,陜西汽車制造廠等一大批國有骨干企業都成為他們的親密客戶。市場在 那里?有人說,市場在機遇,有人說,市場在搶占,對此,吳元吉說:“昨天的質量是今天 的市場,今天的質量是明天的市場,市場就在產品質量上”。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
“產品單一,科技含量低,一個市場風浪襲來,企業就會翻船落水,而良好的經濟效益 來自高質量的產品,高質量的產品來自高素質的人才”吳元吉從來到合鑫鐵廠恢復生產的第 一天起就對合鑫鋼鐵公司始終保持著清醒的認識,就深深體會到人才的重要,他曾親自在人 才交流會上招賢納士。工程師李成根,從進廠的第一天起,吳元吉就把125立方米的高爐設 計任務交付給他,李工知恩圖報,晚上設計圖紙,白天工地上指揮施工,僅設計費一項,就 為企業節省20余萬元。
吳元吉注重從外吸收人才,更明白公司內部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他先后選送30多名技術 骨干到首鋼學院、清華大學、林鋼冶煉大專班學習深造,這些技術骨干回來后,將所學到的 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技術改造中,極大增強了公司產品的科技含量。
員工是企業的主體,是企業的主人,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從企業改制以來,吳元吉 領導合鑫鋼鐵公司一班人始終以職工為中心,在公司的日常工作中他充分發揮廣大員工的聰 明才智,充分調動他們的生產工作積極性,94年,他在縮減一切開支的情況下,為職工新建 住宅樓五棟(約320間),并建了兩座職工餐廳,購買了大轎車,徹底解決了職工吃飯難住 宿難上下班行路難的歷史。企業運行困難時,他率先將自己的小車停了,每天和職工一樣擠 公共汽車。這些年來,他善于聽取職工意見,每項重大決策出臺之前,他都要廣泛征集意見 ,充分確保了各項決策的科學合理,避免了失誤。
凝聚土壤的是水分,凝聚人心的是愛心。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這是吳元吉多年來 得出得體會。他認為員工真正沒有了后顧之憂,他們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企業得生產經 營中,推動企業快速發展,使企業越辦越紅火。
面對成績,吳元吉沒有沾沾自喜,沒有絲毫滿足,他的心中裝有更高的目標。他的最大 愿望就是在本世紀內把合鑫鋼鐵公司建成鋼鐵巨人,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在今天各行各業 中,最復雜難作的是企業,而最能表現人的聰明才智、展示人生價值的是企業家,吳元吉是 一個不愧為企業家的人,合鑫企業也正在吳元吉這位企業家的帶領下,以更加輝煌的經濟效 益,更加雄厚的實力,矗立在中原大地。